浅谈人物专访的采访与写作
2018-09-13黄永东
文 / 黄永东
无论是做电视还是做新闻,首先接触的都是人,因为这是所有传播元素中最核心的东西。我们之所以关注新闻,是因为关注人,关注我们自己,关注人类的命运,所以人永远是新闻中最核心的那一部分。相较于新闻,“人”的重要性在人物专访中更加突出。对于如何做好纸媒人物专访,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采访前的充分准备是专访成功的基础
在准备阶段,做好素材收集工作,所收集的材料应报包括被采访人的简介、之前和他有关的报道、他人对被采访对象的评价、了解被采访对象的成果和思想。如果采访的缘由是被采访人正处于某一社会热点事件中,还应该对事件的背景等有充分的掌握。
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不仅是为了防止采访中出现冷场,也是因为人物内心挖掘的深度解析,都只能建立在前期掌握的基本资料上。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采访大多数时候不会完全按照记者最初的设想进行,比如被采访者对于记者之前准备的话题不感兴趣,这就需要记者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应变处理。
二、采访中应采取平视视角
采访中的平视视角是专访的灵魂。在日常工作中,记者一般会遇到如下几类采访对象:社会知名人士、业界翘楚、日常生活中的小人物、社会弱势群体。
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制定采访提纲,并且在语言表述等方面稍做调整,这符合交流的一般规律。但是,一切调整都应该树立在一个大前提下,即采访中要时刻保持“平视”的视角。
见到“高”的人便仰视,见到“低”的人则俯视,以此种态度进行人物采访,说明记者还没有真正学会尊重被采访对象。当面对一位采访对象时,一名成熟记者不应被人表面的声名、地位所左右,而是应用“平视”的视角观察对方,以“平视”的姿态与对方交流,那时,他面对的只是一个人,一个有悲有喜有成功有失败的人生。唯有如此,才能取得对方信任,让采访真正成为心与心的交流。
三、采访后的加工是让专访出彩的必要环节
首先,一个负责任的记者,在写稿时要通过各种途径,对被采访对象提到的一些情况进行核实。
这一方面固然是防止被采访对象利用媒体进行炒作,但更多的时候,是防止被采访对象在特定的采访环境中,因紧张或者其他情况而出现口误、记忆混乱等情况。记者要把好第一道关,而不能把核实的责任都推给编辑。
其次,记者在写稿时,所选素材应该都是服务于中心的,而中心,既不是表扬谁拔高谁,也不是批判谁,而是用客观材料展现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是非功过,要交给读者去感受、去评价。这也是新闻真实性在人物采写中的运用。
最后,好的人物稿件,应该立体而非平面化。所谓立体,是把人物成长、改变的每一个轨迹放到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去描写,这种描写也要秉承客观原则,不渲染不煽情。尤其是在写身边的普通人物时,把小人物放在时代大背景下,不仅会让人物鲜活起来,而且会增加文章的厚重度。
总之,一篇好的人物专访,是需要记者用心准备、发自内心地尊重被采访者并与之进行心灵上的交流,而后在综合其他方面的素材才有可能产生的。采访一个人,其实就是遇到了另外一种人生,在完成稿件的同时,记者应该具有从被采访者身上学习的意识。长久以往,这些积淀不仅会促进记者业务能力的提升,还能帮助记者优化性格、完善人格,更了解、更关切身边的人以及我们的社会。而这,是一个优秀记者所应该具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