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应用于结直肠癌临床诊断的价值分析

2018-09-12周丽芳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结直肠癌诊断检验

周丽芳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运用于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设为研究组,将60例良性病变患者设为对照组,再将60例体检健康者设为正常组,3组均实行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比较其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的CEA、CA72-4、CA125、CA199表达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健康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更明显的表达水平,因此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运用于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可获取更高的阳性检出率。

【关键词】结直肠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验;诊断

结直肠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肿瘤疾病,同时亦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有研究统计[1],近年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50万人因结直肠癌致死,己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安全。基于此,为加强结直肠癌的早期检测手段,本文着重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运用于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设为研究组,将60例良性病变患者设为对照组,再将60例体检健康者设为正常组。其中,研究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5-67岁,平均(47.26±10.25)岁;肿瘤位置:左半结肠37例,右半结肠23例。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26-67岁,平均(47.15±10.43)岁;疾病类型:结直肠息肉34例,结肠炎26例。健康组男女各30例,年龄25-68岁,平均(47.12±10.83)岁;排除患有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疾病。以上3组基线资料(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所用仪器主要为KDC-1042低速离心机以及罗氏E170电化学发光仪,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试剂为癌胚抗原(CEA)以及糖类抗原(CA)199、125、72-4,均由Roche公司所提供。具体检测方法为:3组被检测者清晨空腹静脉采集3.5mL血液,将血液放入真空采血管内,以3000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共离心10min。随后使用全自动发光仪对CEA、CA72-4、CA125、CA199的表达水平予以检测。在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以及相关检测方法进行操作,且3组的结果均由同一检验科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判读。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3组血清中的CEA,CA72-4、CA125、CA199表达水平,同时比较CEA、CA72-4、CA125、CA199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结直肠癌阳性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由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由(x±s)表示,计数资料由率(%)表示,若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则由P<0.05表示。

2 结果

2.1 3组CEA、CA72-4、CA125、CA199的表达水平比较

研究组的CEA,CA72-4,CA125,CA199表达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健康组,而对照组亦显著优于健康组(P<0.05),见表1。

2.2 结直肠癌阳性检出率比较

CEA、CA72-4、CA125、CA199单独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3.O2Ofo,30.31%、53.04%、51.54%;4项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87.67%,单独检测均显著低于联合检测(P<0.05)。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类型,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肠梗阻、腹痛、消瘦、便血、发热等,由于早期症状较常见,患者往往疏于治疗,待确诊时多已发展至中期或晚期[2-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CEA、CA72-4、CA125、CA199表达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健康组,且对照组亦优于健康组,表明结直肠患者的CEA、CA72-4、CA125、CA199表达水平显著优于良性病变患者和体检健康者,提示患者病情越严重,则其表达水平越明显;另外,CEA+CA72-4+CA125+CA199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4项单独检测,表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更高,更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原因分析为: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组织中存在或经过分泌进入血液中以及肿瘤组织遭受刺激后在宿主正常细胞中产生的一类含量表现明显的物质。CEA是产生在大肠癌细胞中的一类蛋白多糖复合物,属于一种癌胚抗原,亦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4]。CA72-4属于一种黏蛋白分子,其分子量高达1000kD以上[5]。CA125产生于机体体腔上皮,广泛存在于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的血清中。CA199是一种特异性腺癌肿瘤标志物,在胰腺癌、胃癌中均可表现出明显的表达水平。在本次研究中,随着患者病情逐步发展,以上4项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亦随之递增,这就提示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运用于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可随患者病情进展程度做出相对应的判断,具有十分显著的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运用于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对其治疗方案制订以及治疗效果评估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文军,杨伏猛,刘倩.D二聚体和肿瘤标志物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2):55-56.

[2]邓玉雪,官玲玲.比较几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及其肝转移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3):79-80.

[3]刘明胜.血清纤维蛋白原、炎性介质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在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J].江苏医药,2017,43(10):685-687.

[4]钟原胜,牟绍英.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在结直肠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17):2542-2544.

[5]吴敏,龙静,杨瑤.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应用于结直肠癌临床诊断的价值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7):2484-2486.

猜你喜欢

结直肠癌诊断检验
苯中水分的检验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观察
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近期效果及随访结果分析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指导意义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