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用于儿童血液肿瘤化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
2018-09-12包玮
包 玮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四川 成都 610041)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儿童血液肿瘤化疗应用简单,预后效果好成功率高,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小,易于接受,为此,随机抽取某市妇女儿童医院2017年1月 2018年1月收治的儿童血液肿瘤患者90人进行研究,具体的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某市妇女儿童医院2017年1月 2018年1月收治的儿童血液肿瘤患者90人,并且全部应用过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人,其中男性45人,女性45人,年龄分布在1~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医护人员在指导患者采用平卧位的方式,穿刺置留管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术置管输注化疗药物,而实验组通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输注化疗药物,具体如下首先评估患者是否符合PICC置管标准其次准备:包括PICC穿刺血管选择:首选贵要静脉;PICC导管置入长度测量: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然后在这个基础上,<3岁不加导管长度,3-7岁加1cm,>7岁加2cm,增加的长度用于EKG定位;签署知情同意书;EKG定位技术下PICC置管的所有用物;最后置管: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平卧位,选择好穿刺部位,进行最大范围消毒,并铺无菌治疗巾和无菌洞巾,穿戴好手术衣、帽,戴无菌无粉手套,用生理盐水预冲PICC导管后,撤导丝至所量长度减0.5cm处,剪去多余导管,EKG连接备用,罩好超声保护套备用,扎止血带并用超声探头找到上臂的静脉备用,在超声导引下进行静脉穿刺,沿安全型穿刺针送导丝,撤安全型穿刺针,注射麻药0.3-0.8ml,安全型破皮刀给皮肤做个切口,沿导丝送入穿刺鞘、扩张器,撤出导丝及扩张器,通过穿刺鞘送PICC导管,到肩部时嘱患者转头,当PICC导管插入接近预期的长度时,将导丝与EKG扣袢连接,边递管边观察P波形态,确定好PICC管的末端位置,停止送管,撕裂穿刺鞘,抽回血并脉冲冲管,撤导丝,连接肝素帽,正压封管,胶带固定导管。患者手臂外展90°照胸片定位,确认导管尖端在上腔静脉下1/3段,就可以连接输液器进行液体输注[2]。三十天后,对以上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并总结评价。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所得的数据全面分析,研究过程中使用SPASS13.0软件对统计出的线管数据进行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 果
实验组通过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输注化疗药物即防止外渗成功人数44人,置管输注成功率为97.8%,然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术置管输注化疗药物即防止外渗成功人数39人,置管输注成功率为8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儿童血液肿瘤化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结果
3 讨 论
化疗作为血液肿瘤的常用治疗方法,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血管刺激,还会对患者的身体及其功能造成损害,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并且引入外周静脉置管极易操作,安全, 在床边可以进行,易于掌握[3],同时,整个手术主要在外周静脉,穿刺点更加直观,便于掌握,具有很高的穿刺成功率,并且患者不需要局部麻醉,避免更复杂的静脉穿刺过程,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导致患者气胸和深部血肿的现象出现,还可避免导致深锁骨下静脉置管严重并发症[4],综上所述,为加强引入外周静脉导管进行血癌化疗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分析,使用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应用于儿童血液肿瘤化疗应用简单,成功率高,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小,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