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er风险评估模型在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初步应用
2018-09-12许志茂胡惠娟梁炳辉
许志茂,胡惠娟,梁炳辉
( 佛山市中医院肺病呼吸科,广东 佛山 528000)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住院患者较为常见的血栓性疾病之一[1-2],其主要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动脉血栓的形成,其也是患者下肢静脉手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可直接危险患者生命安全。如何避免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3]。Auter风险评估模型可对患者进行静脉血栓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针对不同风险程度进行预防和干预。本研究观察Auter风险评估模型在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初步应用,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干预组45例,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54.8±6.3)岁;对照组45例,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54.9±6.5)岁;入选标准:①患者均进行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②彩超提示下肢深静脉瓣膜完好且通畅; ③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④无精神障碍史;⑤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排除标准:①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②精神障碍者;③未签署研究知情同意者;④既往静脉血栓史;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大体一致;
1.2 方 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及预防治疗措施。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Auter风险评估模型,对入组医务人员进行专业Auter风险评估模型知识培训、考核,流程管理、使用经验、考核方法等。根据临床危险因素及相关因素进行评分,评分≥11分或入院诊断为静脉血栓者,医务人员与患者签署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知情同意书并上报医院。物理预防:严禁下肢静脉输液,患肢抬高于心脏平面30cm,掌握踝泵运动、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术后在病情允许下尽量多饮水,拆线后应用医用弹力袜防止静脉系统淤血,定时定位测量肢体周径。药物治疗:术后6h首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4000U,连续注射7d,保证抗凝药物治疗及时。避免碰撞及摔跌,用软毛牙刷刷牙。Autar量表根据Virchow理论将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为年龄、体质量指数、活动受限度、特殊危险因素、手术、外伤及高危疾病7个项目模块,累计分数将DVT 的危险程度分为3个等级:具体风险分级及DVT发生率如表1.
1.3 观察项目
记录比较两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观察项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Auter风险评估模型及预防措施
根据Auter风险评估模型系统,评估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程度,从而进行针对性预防处理措施。见表2
表1 Auter风险评估模型及预防措施
2.2 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
干预1疗程、干预2疗程干预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分别为2.2%、2.2%显著低于对照组17.8%、22.2%,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x2检验)
3 讨 论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危险人类健康较为严重的血管性疾病之一,尤其在长期卧床、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病情较重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以往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及治疗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但其临床效果往往不佳,存在针对性不强[4-5],不易操作等不足。Auter风险评估系统目前多集中应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及治疗观察,通过将患者不同风险程度分级评估[6-7],从而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物理治疗或药物治疗等。
本研究观察Auter风险评估模型在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初步应用。其结果显示:根据Auter风险评估模型系统,评估发生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程度,从而进行针对性预防处理措施;干预1疗程、干预2疗程干预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分别为2.2%、2.2%显著低于对照组17.8%、22.2%,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Auter风险评估模型在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效果佳,其可根据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程度,进行针对性预防干预,从而降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进而说明对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进行Auter风险评估模型可有效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其可做到早期预防、提前干预。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资料相一致[8-9]。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对患者进行静脉血栓危险因素评估,若评估分数较高则应记录、标识并告知经管医生,同时工作按照静脉血栓防治流程进行,对患者讲解预防和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10]。严禁下肢静脉输液,患肢抬高于心脏平面30cm,拆线后应用医用弹力袜防止静脉系统淤血,定时定位测量肢体周径。对与需要药物治疗者,术后6h首次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4000U,避免碰撞及摔跌。
综上所述,Auter风险评估模型在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效果佳,其可根据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程度,进行针对性预防干预,从而降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本文编辑:李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