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自由体位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及效果
2018-09-12孙念梅
孙念梅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分娩室,贵州 贵阳 550001)
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助产护理服务标准不断提高,助产士临床经验中不断意识到自由体位对于自然分娩的作用。有关文献探讨自由体位的重要性。传统的分娩方式--膀胱截石位,有利于密切观察胎心,但是延长产程,可由于长时间的仰卧压迫腹部大血管,不利于胎儿血液循环,引发产妇骨盆较为紧张,不利于胎儿的顺利娩出,极易导致胎儿窘迫[1]。选择自由体位待产与分娩的护理干预时,产程各阶段选择合适的体位,促进分娩。为了提高我院自然分娩率,选择400例产妇进行探讨,选择自由体位护理干预,获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信息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400例产妇给予探讨,年龄22-40岁,孕周37-42周。均为单胎头位,排除多胎,妊高症、妊娠合并其他疾病、骨盆外测量异常等高危孕产妇,平均分组,经过分析两组的基本信息,差异较小,(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 护理方法
1.2.1参考组选择常规待产及分娩方式,产妇宫口开大3cm后(第一产程)开始后选择半卧位待产及分娩。
1.2.2实验组选择自由体位及护理干预,排除臀位及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助产士为其讲解自由体位待产及分娩的方式及对母婴的好处。内容:卧,走,站,坐,趴,跪,蹲等动作。使其按照自身的舒服感以及习惯采取自由体位活动,还可使用分娩球、坐式椅、软垫等。①第一产程:卧:仰卧、侧卧、半卧。走:下床走动。立:站到床尾,两手把住护栏,臀部活动,或背靠墙。坐:正坐,反坐;也可根据宫缩节奏,引导其坐柔软的分娩球。跪:双腿分开跪到软垫上,臀部抬起摆动。趴:两手抱棉被趴到软垫上。蹲:两手扶住床尾,两腿分开蹲在地上。助产士必须密切监测胎心,若产生胎位异常或胎先露下降减慢,及时改变体位,引导产妇选择和胎背相一致的高坡侧俯卧位,前胸尽可能贴近床面,保持小于60度。床头上抬45~60度,臀部抬起30度。侧俯卧位胎儿背部可朝产妇腰部前方移动,改变异常胎位。②第二产程:站立位:站到床旁,两手扶住床尾栏,臀部摆动,按照宫缩规律用力。蹲位:引导产妇两脚放到地面或床上,两手扶住栏杆,根据宫缩规律用力。坐位:引导产妇坐在坐式分娩椅上,根据宫缩规律用力。卧位:半卧位,床头抬高50度,两手抱住大腿或膝盖,根据宫缩规律用力。胎头娩出,选择半卧下肢分开姿势,备好坐式产床,能够调节的椅背、分娩椅、分娩球等。待产室与病室张贴自由体位的图片,注意事项,采取针对性的责任制助产,同时采取拉玛泽呼吸减痛法[2]。
1.3 效果评价
比较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会阴裂伤、疼痛、产妇满意度等内容。
疼痛评估:把孕妇的疼痛程度分为 4 个级别:重度疼痛是指孕妇痛感极其强烈,伴随嘶喊吼叫,并且难以忍受;中度疼痛是指孕妇的腰腹部能感觉到明显的痛感, 睡眠质量不好,浑身出汗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但是基本可以忍受;轻度疼痛是指孕妇的腰腹部只有轻微的疼痛,日常生活行走不会受到影响;无痛是指孕妇没有任何不舒服或者疼痛的感觉[3]。采取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护理工作,做好详细的记录。
1.4 数据处理选择
SPSS15.0进行数据分析,实施t检验与X2检验,以P<0.05为准,说明差异显著,具有临床对比价值。
2 结 果
对比两组的产程时间,会阴裂伤以及新生儿窒息率、疼痛、产妇满意度等内容,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临床对比价值。具体见下表:
表1 两组的临床效果分析
表2 两组临床效果
表3 两组疼痛比较
表4 两组产妇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目前,伴随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孕产妇对于医疗水平以及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大部分孕妇均了解阴道分娩不仅有利于产妇的身体康复,同时还能够确保婴儿的生命安全,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然而实际自然分娩过程中,最终分娩成功率一般与胎头下降情况具有直接的联系[4]。自然分娩的过程中,采取自由体位待产与分娩,进而可以和胎儿纵轴符合,一旦出现胎方位异常能够及时的改变,进而可以确保胎儿的顺利娩出,完成分娩。传统的分娩过程中,产妇往往选择仰卧位,其因为无法进行骶尾关节的伸展,进而胎胎头下降困难,最后导致自然分娩失败[5]。有关临床报道显示:自然分娩的过程中,采取自由体位,进而可以和胎儿纵轴符合,胎头增强对宫颈的压迫强度,即能够在确保产妇舒适感的条件下,使宫缩更有效,降低体力的消耗,缩短产程时间、降低新生儿窒息率。该报告结果显示,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的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会阴裂伤以及新生儿窒息率、疼痛、产妇满意度等内容,实验组远远优于参考组,差异较大,具有临床对比价值。充分证明了对于产妇选择自由体位与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总的来说,针对产妇选择自由体位与护理,确保分娩顺利进行,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会阴的裂伤、减轻产痛、确保母婴安全,增强产妇满意度,适合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本文编辑:司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