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学生课外阅读需求的网络文学教学研究
2018-09-12李彩虹
李彩虹
一、调查缘起
习总书记曾说,学习是一个文明实现传承的重要依托,也是个体成长的主要阶梯。促成学习活动发生的基本方式是阅读,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获取书本当中的知识。[1]
当前我国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非常少。从调查结果来看,有很多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学生在上学期间没有合理利用时间,导致阅读时间和阅读量不充分;二是阅读的内容层次不高,阅读只是为了达成身心放松的目的;三是越来越多地依赖电子阅读方式,高职学生更加喜欢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阅读,而不喜欢使用纸质书。[2]
相对于过去的几年时间,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内容以及方式是否发生了变化呢?还有何种问题没有解决?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针对学生的“天津市高职学生阅读现状和阅读指导的调查问卷”,以及针对教师的“天津市部分高职教师访谈问卷”,其中前者回收的有效问卷数量是707份,后者是13份,针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并借助Spss17.0进行分析。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阅读差异
从问卷当中对于高职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统计情况可以看到,高职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阅读时间不足半小时的男女生分别是34.9%、58.1%。而阅读时间大于一小时的男女生分别是52.7%、37.7%。从这一数据不难看到,男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要比女生多。通过分析表1发现,女生最喜欢的书籍分别是:言情类、八卦类以及名著类,而男生最喜欢的书籍则分别是:武侠类、科普类以及玄幻类。可见不同性别的人群对于书籍的偏爱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学校在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时候,应当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的需求,拓宽学生对于书籍的涉猎范围。
(二)阅读习惯
1.阅读方式趋向数字化
对学生的阅读方式进行调查发现,在高职学生群体当中,有54.4%的人会选择使用书本进行阅读,而有36.2%的人会选择使用手机进行阅读,剩下的则主要使用电脑或者电子文本进行阅读。总的来讲,使用电子化设备与使用书本进行阅读的学生比重大体相当。从这一数据中可以看到,高职学生对于书本阅读的兴趣正在逐步淡化。[3]
2.阅读习惯粗放化
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调查发现,在高职学生群体当中,有47%的人在阅读的时候主要通过浏览的方式,仅仅需要了解大致内容即可;有25.1%的人仅仅是对这些内容看过,并没有留下太多印象;有26.1%的人会对阅读的内容进行精读。从这一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高职学生使用的是浅阅读的方式,在阅读的时候大脑的参与程度很低,这种阅读方式不会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阅读内容
1.科幻悬疑受追捧,经典名著居第二
对学生的阅读爱好进行调查可以发现,高职学生群体当中,有54.7%的学生更喜欢科幻作品,有40.6%的学生更喜欢名著,有36.7%的学生更喜欢科普读物,而有30%的学生喜欢八卦作品,有23.8%的学生喜欢玄幻作品。
2.小说稳居榜首,散文传记次之
在喜欢名著的学生群体当中,有82.3%的人更喜欢小说,这一比重远远超出了其他类型作品的比重。不难看到,当代的高职学生更加热衷于阅读小说,小说在高职学生群体中处于不可动摇的地位。
3.阅读内容快餐化、娱乐化
从表2的数据中发现,文科生更加喜欢阅读言情、八卦以及名著类作品,而理科生则更加喜欢玄幻、科普以及科幻类作品。
表2 文理科学生对不同类型书籍阅读比例
为了分析这一现象,就不得不面对“快餐化”“娱乐化”的问题。当前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文化快餐读物,这类书籍有非常强的吸引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人们带入节奏,但是却并没有太多的价值,甚至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等产生不良影响。很多学生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这些作品吸引,并以“走马观花”的方式来阅读这类数据。同时,还有很多高职学生会出于放松的目的来阅读八卦类书籍。[4]
(四)阅读态度
1.兴趣与娱乐是阅读的动力
兴趣是人们产生各种行为最大的诱因,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也印证了这一观点。调查结果显示,有72.7%的高职学生进行阅读最主要的原因是兴趣,所以在阅读的时候通常只会看自己喜欢的类型。而有64.5%的高职学生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放松。事实上,如果一味地迎合自己的口味来进行阅读,那么高职学生很容易产生“偏食问题”,所了解的知识体系就不够全面,对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会产生不良影响。[5]
2.课外书与学习没有冲突
通过调查发现,阅读课外书是为了“增长知识”的学生占62.2%,认为课外阅读可以收获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课本外知识的学生分别为36.5%和39.2%,这也间接表明了大部分高职学生都能理解阅读能给其带来多方面的有利影响,是有价值的学习方式之一。
3.与“经典”渐行渐远
经典包含了广泛性、时间性、影响力三重特性。[6]经典名著由于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底蕴,因此深受大众喜爱,得以流芳百世。调查结果显示,对经典名著表示“喜欢”的高职学生比例达57.5%,这部分学生认为,通过阅读经典,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写作和表达能力,使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和广阔。而对经典名著表示“没多大感觉,看了半知半解”和“不喜欢,很枯燥无趣”的高职学生比例分别为36.5%和5.8%。
三、归因分析
任何事物都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才能达到某种程度,目前,学生阅读和语文教学现状都并非孤立现象,而是一个长期积淀的结果。[7]现阶段,应试教育对我国教育制度和教学活动的影响依然存在,而且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发展,在教育制度未彻底改革前,很多学生首要的压力依然来自升学,最终会造成课外阅读和推荐读物都被学生及其家长无奈拒绝或产生抵制情绪。
四、当前高职网络文学教学探索
毫无疑问,人的成长过程中不仅要做到雨露均沾,而且通常还需要加强自身精神气质的濡养,而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更多的文学和经典著作。[8]在当前教育制度背景下,应结合国内外与课外阅读相关研究和先进经验,以及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等实际,通过“书香成长”“德育教化”“引入经典”这三个全新的视角引导高职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一)引入经典的网络文本,作具体的个案分析
现今网络文学的类型多样,文学作品不计其数,对文本是否经典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判断并非易事。一方面,目前大多数网络文学都具有不同的特点,而且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分辨,因此也难以进行选择。另一方面现有的文学理论面对日益变化的网络文学也会显得无所适从,不能深入解读和分析并作出正确的抉择,这也造成许多研究者只能通过个案研究和现象分析研究来评价网络文学。然而,“经典”文本的个案分析毫无疑问在日常文论教学依然占有重要地位。首先,通过分析经典文本才能更好地传授和讲解理论,才能确保案例有说服力和代表性,因为经典才是支撑理论的重要依据。[9]其次,高职学生在接受文论教育过程中首先需要学会分析经典个案,训练对经典个案的理解能力,并通过课外研读和课堂内讨论等方式来获得经典个案中的精华,并使其自身的文学能力和专业审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最后,网络一代的学生是接受网络文学的核心群体,这也是网络文学不可或缺的最为关键的原因,网络文学是否受该类群体的喜爱以及喜爱程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络文学的流行趋势,也是判断其能否在该领域内形成经典的重要依据。[2]
(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注重德育教化
教书和育人从本质上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积累的过程,教育者需要长远规划,逐渐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养。[10]读书也是一样,要持之以恒,而不是流于形式或间断性地任凭兴趣来决定是否读书。阅读推广也一样,只有持续开展下去才能逐渐体现阅读带来的价值。在阅读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对阅读者的耐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只要阅读者对读本有兴趣,并在好奇心的刺激下不断尝试阅读,就会在无意中获得意外的知识和收获,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书本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持续的阅读才可能拨开迷雾,看见彩虹,获取其所不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而这一过程的实现通常也需要有人加以引导,让其逐渐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而不是一时兴起的阅读,后者注定是无法取得理想成效的。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巧妙融合阅读推广,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柔性教育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经典阅读,同时又让学生在阅读经典文学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两者相互促进,这就对新时期的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实现学生的快乐阅读,铺就书香成长之路
阅读也伴随着个体认识、尊重、欣赏生命的快乐、持续、长久的成长过程。阅读对于个体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团体都应当为学生阅读提供足够的帮助,保障学生阅读资源充足,让学生能享受阅读过程,快乐阅读。
快乐阅读在阅读的活动、地点、空间上都不能过于单一,要实现多元化阅读。具体而言,阅读活动多元化就是要求班级和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文学社团、专题阅读、专业导读、经典阅读以满足不同的阅读需求;此外,亲子阅读也可推广应用到家庭里,以实现孩子与家长的良性互动。而阅读地点多元化就是要求学校在校园内的多个区域设置和建设供学生阅读的区域并提供一定的阅读资源,如操场、食堂、宿舍等;社会组织也一样,可以在地铁、公交站、报亭等公共区域设置阅读场所和提供阅读资源,让学生能在不同的地点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让学生能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领域都能实现快乐阅读目标。阅读空间多元化就是能让学生通过线上线下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阅读,如线下的期刊、报纸和线上的电子图书、手机阅读等,给学生创造美好、便利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个人的整体素养。
正如朱永新所说,一个民族是否热爱阅读以及热爱阅读的程度直接影响或决定该民族的精神和未来发展,因为人的阅读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个人的精神发育史、社会责任感和个人气质,自由认真读书才能使得自身精神和文化素养得到提升。[11]因此,本研究希望能激发高职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指导高职教育改革,让更多的高职学生能通过阅读来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文明价值,并在阅读中提高个人品质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