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互助献血” 是挑战也是契机
2018-09-12张淳艺
张淳艺
2009年前后,互助献血在全国各地展开,在救助需血患者的同时,也催生了利益链、滋生卖血等,受到外界争议。记者近日从北京市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了解到,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北京已于今年2月10日叫停互助献血,而不少医院内部工作人员则对“血荒”感到担忧。
在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桥段,儿子出了车祸,医院没有合适的血源,父亲直接撸起袖子,“赶快抽我的血吧”。虽然这样的故事情节本身并不科学,但在现实生活中,亲戚、朋友、同事、邻居等群体之间互助献血,的确是过去无偿献血的一种重要形式。
《献血法》第十五条规定,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为保证应急用血,医疗机构可以临时采集血液,但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确保采血、用血安全。与个人和团体无偿献血相比,互助献血的指向性、目的性更明确,可以起到迅速动员献血者的作用,从而缓解供血不足的状况。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初衷好的互助献血渐渐变了味。在一些地方,提倡互助献血变成了强制互助献血。医院要求患者必须先联系亲朋好友,献够一定数量的血,才能择期手术。于是,“血头”应运而生。一些人借互助献血的名义,安排卖血者假扮患者亲友有偿献血,然后高价卖给患者,从中赚取差价,“互助献血”变成了有偿交易。虽然有关部门对此严厉打击,但在互助献血时,确实很难甄别参加互助献血的人是不是患者的家属或朋友,也无法判定其真实意图。
近年来,广西南宁、安徽合肥等地陆续暂停“互助献血”。去年9月,国家卫计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2018年3月底前停止“互助献血”。互助献血有难以解决的制度缺陷,退出历史舞台是大势所趋。不过,叫停互助献血,也将为医院临床用血带来考验。对此,北京市卫计委表示,将增加并优化采血点布局,加大团体预约献血,促进公民无偿献血,做好省际调剂用血,保障血液供需平衡。
应该看到,叫停“互助献血”既是挑战,也是契机。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6年全球血液安全与供应报告》显示,我国无偿献血比例持续攀升,实现了全球罕见的近20年连续增长。自愿无偿献血比例达96.3%,超过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信心,只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引导,自愿无偿献血完全可以填补互助献血留下的空缺。
科普宣传和信息透明,是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前不久,湖南坚持无偿献血16年的杨女士患急性白血病,有网友怀疑其患病与多次献血的经历有关。对于类似这样的疑虑,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回应,邀请医学专家从专业角度辟谣,引导公众正确认识无偿献血。同时,许多血站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公众不知道自己捐献的血液是否安全用到需要者身上,也是阻碍献血的重要因素。对此,可以探索开发相关软件,在不泄露隐私的前提下,公布受血者的相关信息。只要让献血者真切感受到自身的献血行为可以拯救他人的生命,对于亲人的小爱就能升华为对陌生人的大爱,并自愿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