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融合”背景下上海日间照料中心对全科医疗服务需求的调查
2018-09-12卞美娟梁兴伦
卞美娟 乔 鹏 梁兴伦*
(1 上海市杨浦区控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93;2 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0090;3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上海 200090)
随着老年人口的逐步增加,我国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同时,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年增长率在4%以上,其中近一半老年人患有慢性病[1]。老年人口具有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周期长、并发症多等特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是缓解养老压力的重要途径[2]。
目前,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社区养老,服务内容过于单一,社区养老服务主要是提供生活照料、陪伴看护等养老职能,而对于医疗救治,康复服务等医疗职能几乎全无,导致老人“有养无医”,特别是年龄较高、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往往出现“养”困难,“医”难上加难[3]。
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医养融合”的概念[4]。所谓“医养融合”,实际上就是医疗卫生资源融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通过与养老资源的融合、促进,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使养老的整体服务水平得到提高。本研究旨在了解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及养护工作人员对全科医疗服务需求状况,为全科医师主动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医养融合”提供参考与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上海市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所有入住老年人和养护工作人员。本次实际调查60名老年人,11名护工。均为有效问卷,有效率100%。
1.2 调查内容
1.2.1 日间照料中心入住老年人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生活方式等基本情况。慢性病患病情况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消化道疾病等12种常见慢性病及其他慢性病,是否患病采用老年人自述的方式。对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对全科医师服务需求。这些老年人均能生活基本自理。
1.2.2 日间照料中养护工作人员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基本情况,从事护理工作情况,是否有健康证及日常护理内容,对全科医师服务需求。
1.3 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进入日间照料中心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保证调查对象充分理解问卷内容,问卷完成当场收回。调查实施步骤为培训调查员、开展调查、一级审核、二级复核、资料汇总录入,资料分析等。
1.4 质量控制:在调查问卷设计,资料收集、录入及整理分析等方面均采取严格的质量控制,完成的调查表由专人负责审核逻辑校验,错误的调查表采取重新填报,一一订正。
1.5 统计学方法:利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采用双人核对录入,并利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调查结果:按性别分,女性占78.33%,男性占21.67%,研究对象男13人,女47人,年龄68~97岁,平均年龄为(84.03±4.04)岁,其中62.2%与子女或亲属及保姆共同居住。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者占61.67% ,初中学历者占20%,高中学历者占15%,大学及以上者占3.33%。60名老年人中,92.5%患有慢性病,其中45%(27例)患有一种慢性病,23.33%(14例)患两种,31.67%(19例)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常见慢性病中,高血压患病者最多,其次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关节炎。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情况,自我评价为“好”的有11人,占18.33%,“一般”的有38人,占63.33%,“差”的有11人,占18.33%。
2.2 日间照料中心养护人员调查结果:日间护理的工作人员大多为已婚女性,学历以初中为主,没有特长。均持有从业人员健康证,且每年体检。护工从事护理工作年限平均为7年。所有护工均没有护理从业资格证。
2.3 老年人、养护人员对全科医师服务需求情况:老年人对全科医师服务需求调查包括常见病诊治、定期随访、代配药、全面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全面体检、中医药、针灸康复理疗。养护人员对全科医师服务需求调查包括护理知识培训、全面体检、健康教育、针灸康复理疗、护理知识培训、应急急救培训。
2.3.1 老年人对全科服务需求情况:合并多种疾病的老年人对全科服务需求高于单发疾病老年人。所有老年人对全科医师进入日间照料中心开展医疗服务需求度达100%,均对全科医师巡诊,定期随访需求较高。见表1。
2.3.2养护人员对全科医师服务需求情况:需求度最高的前3位为护理知识培训、全面体检、健康教育。见表2。
表1 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对全科医疗服务需求情况[n(%)]
表2 日间照料中心养护人员对全科医疗服务需求
3 讨 论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机构之一,但还处于发展阶段[5]。日间照料中心虽然配有文化娱乐,膳食提供等生活照料服务,但是不能满足高龄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叠加的医疗服务需求,这也是入住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较少,仅适应于自理老年人的重要原因。全科医师主动进入日间照料中心可以使服务对象扩大到有不同程度功能下降或明显障碍的老年人,主要提供康复锻炼,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医疗康复服务[6]。
目前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存在无专业医护人员,养护人员医疗服务能力水平低下。根据本次调查,老年人需求度最高的前三位分别代配药42人(占70%),全面体检39人(占65%),健康教育28人(占46.67%)。60名老年人中,92.5%患有慢性病,31.67%(19例)患3种及以上慢性病。老年人大多身体行为不便给他们就医带来了困难。全科医师主动上门提供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通过开展预防保健服务可以及时发现疾病、减轻早期治疗的痛苦和防止更多的并发症出现,并且预防成本远低于疾病发生后的治疗成本[7]。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公益性决定了微利,投入资金不足、入不敷出,限制了日间照料中心人员数量配备投入。养护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医疗护理专业培训和职业资格,服务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流动性强。全科医师可以为日间照料中心提供专业的医疗资源,提高养老和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中,其工作量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体工作量的57%[8]。全科医师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可以根据老人需求不同,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医养服务项目,更有针对性满足不同类型老年人的医养服务需求[9]。通过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可以利用医疗机构较好的医疗服务软、硬件基础,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专业的医疗、康复等服务[10],减轻政府对社区养老机构卫生服务投入。
“医养融合”新型养老机构是养老机构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举措[11]。社区日间老年人照料中心与医疗机构之间开展合作,有力促进了双方资源的共享,这对于进一步优化配置社区服务资源,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