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脓肿引流术治疗肺脓肿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菌清除率的影响
2018-09-12严亚军
严亚军 杨 娟*
(陕西省凤翔县医院,陕西 宝鸡 721406)
肺脓肿是指因化脓菌感染引起肺组织炎性坏死的疾病,以咳大量臭脓痰、高热、咳嗽为主要特征,若未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则可发展为败血症或因大量咯血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抗生素在控制细菌感染方面具有显著成效,但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及耐药性的增加,常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CT引导下脓肿引流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肺脓肿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选取我院40例肺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CT引导下脓肿引流术在肺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表2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s,d)
表2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s,d)
组别 例数 咳嗽消失时间 退热时间 白细胞恢复时间 脓肿吸收时间 住院时间研究组 20 11.34±1.68 7.36±0.73 9.02±1.24 16.02±2.73 23.65±2.43对照组 20 14.27±2.13 9.63±1.05 14.68±1.95 20.69±2.94 31.58±3.72 t 6.742 7.853 8.537 5.426 8.635 P<0.05 <0.05 <0.05 <0.05 <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11月我院40例肺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均符合肺脓肿的诊断标准[2],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药物过敏史、肺结核及治疗依从性差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8~74岁,平均(48.63±4.28)岁;病程1~15 d,平均(7.53±1.24)年;病灶直径3.1~12.8 cm,平均(6.78±1.25)cm;病灶部位:左上肺脓肿11例,左上肺脓肿8例,右上肺脓肿9例,右上肺脓肿12例。根据就诊顺序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抗感染、有效排痰、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将600 mg利奈唑胺(Fresenius Kabi Norge AS,批准文号H20160301)加入到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主,3次/天,持续治疗2周后改为利奈唑胺片(Pfizer Pharmaceuticals LLC,批准文号H20130609)口服,600毫克/次,2次/天,持续治疗2周。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CT引导下脓肿引流术治疗,患者术前常规禁食禁饮,根据CT检查明确病灶位置、大小及数量后,确定穿刺体位,选择进针深度及角度采用注射针头模仿穿刺皮下,胸部CT引导下穿刺,避开肺组织脓肿、气肿、重要血管及神经,对穿刺到进行浸润麻醉后沿穿刺针置入引流管,退出穿刺针后采用注射器抽吸脓液,结束后选择抗生素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冲洗液清澈后进行常规包扎,术毕。将抽取的脓液立即送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及时调整抗菌药物。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脓肿吸收时间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住院时间,并于治疗前后均于晨起空腹状态下取患者肘静脉血5 mL,3000转/分钟离心10 min后分离出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3]。
1.4 疗效评价标准[4]: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肺部影像学检查病灶吸收,各实验室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水平;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检查病灶吸收50%以上,各实验室指标显著改善;无效:以上指标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9.0,采用(均数±标准差)、百分数(%)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行t检验及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性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0.00%,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研究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脓肿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2。
2.3 治疗前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治疗前两组患者IL-6、CRP及PCT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CRP及PCT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n(%)]
表3 治疗前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变化(±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IL-6(pg/mL) CRP(μg/L) PCT (ng/L)研究组 治疗前 58.63±6.34 68.42±7.35 104.25±15.32治疗后 11.35±2.04*#8.13±0.54*# 28.96±2.38*#对照组 治疗前 59.42±7.12 70.42±7.18 103.76±14.82治疗后 18.54±4.28*11.56±0.76* 48.53±4.06*
3 讨 论
肺脓肿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采用抗生素治疗时药物难以进入脓腔内,使得病灶局部有效浓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治疗周期,甚至导致部分患者病情发展为慢性肺脓肿[5]。CT引导下脓肿引流术具有定位性强、准确性高、治疗周期短等优点,可快速的清除病灶组织及杀灭细菌,促进脓肿快速吸收,有效控制感染[6]。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提示CT引导下脓肿引流术联合抗生素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另外研究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脓肿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CRP及PCT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PCT、CRP及IL-6在细菌毒素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在血清中的水平均明显升高,将对症治疗后随之降低,常被临床作为细菌性感染的参考指标[6]。提高CT引导下脓肿引流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速细菌清除,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CT引导下脓肿引流术联合药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加速细菌清除,疗效显著,值得在肺脓肿的治疗中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