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康复手段促进改善COPD病人肺功能的研究
2018-09-12伦雪萍
胡 柳,伦雪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心胸血管外科,广东 深圳 518107)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就是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其往往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不可逆性气流,患者往往表现为咳嗽痰多、胸闷气短等临床症状,如果不能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疗,则对其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该疾病患者往往采用祛痰、支气管扩张及氧疗等治疗措施,但是最终的治疗措施并不理想,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有研究指出,该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合理的肺康复手段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其自身病情得以康复,改善预后情况,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分析肺康复手段促进改善COPD病人肺功能的效果,本院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50例,随机分组各25例。实验组: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53~85岁,平均年龄为(60.43±12.24)岁;病程5~23年,平均病程为(16.27±5.89)年;常规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54~87岁,平均年龄为(73.67±9.34)岁;病程6~21年,平均病程为(15.62±2.57)年。两组患者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日常护理手段,实验组为常规组为基点采用肺康复手段,具体如下。首选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全面评估其自身心理及生理状态,合理开展健康宣教,告知患者营养搭配均衡,多食用蔬菜瓜果,正确认知该项疾病,戒烟戒酒,避免有害气体吸入。护理人员要充分利用呼吸机,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较为合适的口鼻面罩,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适当调整相应的监测数值,同时对鼻面罩内气体加以冲洗,避免出现鼻面罩内死腔情况出现,每次持续正压通气的时间为2~4小时[1]。另外,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结合病情恢复情况适当开展康复锻炼,晨起进行合理的步行锻炼,在平路上保持匀速步行,每次步行半小时左右,速度保持在40~60 m/min,一周的运动量不能低于5次,同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适当增加运动量,使得休息时间与次数得以缩短。如果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具有低氧血症,则可以采用氧疗,强化锻炼强度,并且在运动时配以较为轻松的音乐,合理指导患者与音乐节奏与指令呼吸,从而减轻自身劳累感,告知患者定期开展腹式呼吸,双手放置与腹部,用鼻吸气的同时挺腹,缓呼深吸,促进分泌物得以清除[2]。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德国耶格公司肺功能功能测定仪测定患者FEV1、FEV1/FVC(治疗前第一秒用力呼气末容积/用力肺活量),改善情况越好护理手段越好。
生活质量评分:以生活质量量表为重要参照,分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状况及总体健康四项,评分越高越好[3]。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0.0分析数据,肺功能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表示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血压变化情况较好,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变化对比(±s)
组别 FEV1(L) FEV1/FV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25) 0.94±0.28 1.23±0.17 54.19±7.34 25.64±8.31观察组(n=25) 0.87±0.15 1.53±0.21 53.68±6.73 66.45±7.06 t 1.1018 5.5517 0.2560 18.7131 P 0.2760 0.0000 0.7990 0.0000
2.2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状况及总体健康
与常规组比,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组别 社会功能 心理状态 躯体功能 总体健康实验组(n=34) 82.58±6.41 85.26±5.46 84.39±8.31 81.83±5.69常规组(n=34) 70.37±4.45 72.32±3.89 70.56±7.72 70.75±4.26 t 7.8236 9.6509 6.0964 7.7940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 结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往往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该疾病患者气道长时间受到限制。导致相应的肺功能不断呈下降趋势,劳累后具有气促加重、咳嗽痰多等症状出现,导致其日常生活活动受到限制,机体逐渐失去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患者呼吸系统具有恶性循环,对生活自立能力逐渐失去信心,对其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大量研究数据表明,该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肺康复手段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其病情得以早期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情况,使得最终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肺康复手段要求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病情实际情况,适当开展呼吸训练及运动疗法两种方式,改善其自身呼吸困难及运动耐力,首先建立合理的患者管理档案,全面评估患者心理及生理实际状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每周开展两次,同时合理开展健康宣教工作,通过多媒体讲座、发放宣传小册及示范等形式让患者及家属能系统化学习关于该疾病知识,主要有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及应激状态下关于该疾病的管理与控制,并且嘱咐患者按时按量服用相关药物,每天保持匀速行走半小时,定期开展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锻炼,每天两次,每次20分钟即可,保持营养搭配均衡,多食用蔬菜瓜果,出院后定期回医院复查,改善自身生活质量,使得最终治疗效果较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