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研究

2018-09-12

关键词:肺源电解质心脏病

孙 强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仁慈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2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老年疾病,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在一定程度上会极大的提高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从而诱发右心扩张和肥大心脏病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现选取90例患者为分析对象,随机分组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35例。按入院编号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年龄49~80岁,平均年龄(65.4±3.9)岁;对照组年龄53~81岁,平均年龄(66.1±2.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西医治疗,即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唑肟钠(2次/d,2 g/次)、左氧氟沙星(1次/d,100 mL或0.2 g/次)等,采用盐酸氨溴祛痰、氨茶碱解痉,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按不同的氧疗措施,使其水电解质和酸碱始终都保持平衡,针对存在水肿、心力和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如强心、利尿和呼吸兴奋剂等。

1.2.2 观察组

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药物配方:桂枝、杏仁各9 g,红参10 g,当归、炒白术、五味子各12 g,黄芪、茯苓、益母草各20 g;针对心脾肾阳虚的患者需要加另加9 g制附子,10 g桃仁,20 g泽兰,葶苈子、北五各12 g;针对肺肾气虚偏寒者加细辛3 g,制甘草6 g,射干、紫菀、干姜各12 g。将上述药物用水针煎煮,1剂/d,分早晚两次温服,忌生冷刺激性食物[1]。

一个疗程共计4周,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为期两个疗程的连续治疗。

1.3 疗效判定

评价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体温、电解质和血常规功能恢复正常,浮肿消失;有效:症状明显缓解,体温、电解质和血常规功能恢复,浮肿明显消退;无效:患者病情如同治疗前,没有任何的好转,甚至不少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的迹象[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5.56%,对照组仅为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n(%)]

3 讨 论

该病在中医上属于“肺胀”的范畴,临床症状以咳嗽、气促、心率异常、低血钾、下肢水肿等为主,严重情况下会诱发脑水肿和肺性脑病。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有助于机体免疫力的提高,黄芪能够促进细胞、体液与非特异免疫功能的显著增强;川芎能够提高免疫力。同时,在长期缺氧与反复感染的情况下,会极大的增加红细胞与免疫球蛋白,致使微循环障碍的出现和组织缺氧的加重,从而极易诱发肺源性心脏病。

经大量研究表明,抗凝治疗对于并发症的减少和病死率的降低十分有利。丹参对于患者微循环的增强和组织摄取氧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桃仁有助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降低;赤芍可以在肺部血管扩张的同时,促进肺动脉压力的降低和血液循环的改善,并且还能增加心输出量,实现血液流变性与心功能的改善;丹参能够对炎症区域内白细胞的移动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再联合使用抗生素有助于抗炎效果的增强;紫苏对于支气管黏膜分泌物的减少和支气管痉挛缓解的效果十分显著[3]。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对于临床症状的改善、疗效的增强至关重要,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肺源电解质心脏病
陈朝金教授运用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固态锂离子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伴2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NASICON型微晶玻璃电解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判断强弱电解质的四种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