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推拿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效果观察

2018-09-12

关键词:肩部肩周炎肩关节

李 荣

(滨海康达医院有限公司,江苏 盐城 224500)

肩周炎属于现代临床相当常见的肩关节疾病,主要是因肩关节囊周围软组织出现无菌性炎性反应使得周围软组织出现广泛粘连[1]。现今,我国肩周炎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倾向,且30岁左右的患者数量增加[2]。肩周炎患者因病情进展较慢且病程长,所以患者感觉肩部疼痛与肩关节活动受限加重,临床具体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肩部疼痛与肩关节活动障碍,不过大多不会有感觉异常,一般夜间疼痛更明显,且影响睡眠质量,患者不能侧卧,病情严重会引起肌肉痉挛或萎缩,降低患者生活质量[3]。现今,肩周炎并没有明确的有效治疗方法,虽药物与封闭治疗也有一定改善病情的作用,不过长期疗效不佳[4]。而手术疗法对机体损伤相当大,且疗后恢复期长,费用高,也不属于理想的疾病治疗方法,患者也不太认可。为了提升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推拿、针灸等一系列疗法在临床的应用备受关注且得到认可,而我院对3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中医推拿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结局。现将疾病治疗的临床资料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来本院就诊的肩周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简单数字单双号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研究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51~73岁,平均(66.4±1.3)岁,病程1~10年,平均(6.3±1.2)年;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53~70岁,平均(67.1±1.4)岁,病程2~11年,平均(6.5±1.4)年。所有患者均满足中医药管理局最新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5]里肩周炎的诊断标准,患者均经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血尿酸等检查无异常,行X线摄片可见胸部与肩部均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中医推拿法治疗。主要用到拿、按、揉、搓等法,协助患者取坐位,先推拿肩井、按揉天宗与肩关节附近,并滚肩关节附近与上肢后侧、外侧与前侧三处,配合肩关节扳法(内收、外展、前屈与后伸)。摇肩关节:拨肩内陵、肩贞诸穴再适量按揉;按揉肩关节附近与曲池、合谷、手三里等穴;搓肩部与上肢、理五指、抖动上肢,1次/d,30 min/次,15 d为1疗程。

1.2.2 研究组

除给予中医推拿法治疗(操作同对照组)外。再采用药物穴位注射法治疗,主穴取秉风、侧风门、肩井、肩贞、肩前、天宗、阿是穴等;配穴则为合谷、肝腧、脾腧、膈腧等。操作流程为:结合取穴多少选择5 mL、10 mL、20 mL无菌注射器进行药液抽吸,药液主要为当归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祖师麻注射液、风湿宁注射液等。所有药液均吸满改用已经消毒的牙科5号针头,依照病情辩证取2~4个以上对应穴位,局部使用碘伏棉球作常规消毒处理,于无痛情况下快速进针刺入患者皮下组织,并缓慢深入。若有必要可通过提插与捻转手法适量加强针感,若患者感觉局部有酸、胀、重等感觉后,且回抽武学,则把药液推入穴位,2~4 ml/穴。推药速度结合情况进行调整,老年人与伴有心脏病、高血压的患者与特异敏感性体质的患者药物推注时速度尽可能的慢,体质稍好、不过局部感应差的患者则适当快速推入强化刺激,提高疗效,间隔1日治疗1次,用药15 d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各自疗后的总有效率与疗前、后疼痛评分。其中总有效率评定标准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版)[5]中的肩周炎治疗标准。痊愈:肩部症状全部消失,可自由内收、外展;显效:肩部症状有所减轻,内收、外展等基本功能有所改善;无效:肩部症状未得到任何改善,基本功能无改善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而疼痛评分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分值0~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疗后疼痛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患者疗后疼痛评分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疗前 疗后 t P研究组 30 8.3±0.8 3.7±1.1 18.52 <0.05对照组 30 8.4±0.4 5.6±0.9 15.57 <0.05

2.2 两组患者各自疗后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疗后总有效率为96.66%,其中痊愈25例、显效4例、无效1例;对照组患者疗后总有效率为73.33%,其中痊愈20例、显效2例、无效8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0,P<0.05)。

3 讨 论

肩周炎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中,中医也称之为“五十肩”,该病为“痹症”范畴[6]。从中医视角来看,肩周炎主要受内因与外阴共同作用所致,其中外因即患者长期劳作,关节受风受寒;内因即老年患者肝肾不足,气血虚亏[7]。

而本文中所用到的中医推拿法很好的放松肩部组织与肌肉,达到通经活络、改善肿胀的效果,还能缓解外因对肩部的影响[8]。通过推拿,使得患者的肩关节成功纠正到正常解剖位置。此外,中医推拿法还可松解粘连、剥离粘连,改善肌肉痉挛,促局部肌肉功能恢复。而药物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祖师麻注射液、风湿宁注射液等,诸药同时作用于重要穴位,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还能活血化瘀、消肿止痛[9]。两种方法同用可使肩周炎的症状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促患者肩关节功能及早康复[10],减轻因疼痛为患者带来的折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1]。

本文中通过对3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中医推拿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疗后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下降,与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总有效率也高达96.66%。可见,中医推拿结合药物穴位注射在肩周炎治疗中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药物穴位注射集合了针灸与药物治疗两种方法,不但可针刺痛点,直接刺入病变组织,通过液压原理为瘢痕粘连组织进行疏解剥离,还可成功解除韧带、肌肉与筋膜等的粘连,刺激肌肉收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得因失衡所致的气血阻滞得到有效纠正。而中医穴位推拿法能促药液最大化的扩散至肩周组织与组织间隙中,并让肩关节附近粘连组织有效松懈,改善肌肉痉挛,使肩关节功能得以恢复,二者相辅相成,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肩部肩周炎肩关节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活动颈部时有响声是怎么回事?
肩关节外科新进展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肩关节手术的神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