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物无声 德育同行

2018-09-11施秀敏

新课程·上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爱国教育环境教育德育

施秀敏

摘 要:德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为出发点,以“环境教育”“爱国教育”及“品质教育”三个方面为切入点,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发表了个人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环境教育;爱国教育;品质教育

语文学科同时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两者的高度统一,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向学生阐述基础的语文学科知识,同时,还应当想方设法凸显其人文性教育的特征,着重对学生人文思想感情的熏陶及渗透。以下,我仅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一耳熟能详的标语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为赖以生存的地球作出应有的贡献。小学语文教材涉猎范围较广,其中自然不乏有关环境保护的文本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此载体,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巧妙德育渗透。

对此,我在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了积极尝试。如,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这一文本时,我就借助多媒体教辅设备将不同时期黄河地区的面貌一一呈现给了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使得学生倍感震撼,在此基础上,我又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黄河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摇篮以及忧患的具体原因。两者对比鲜明,学生很容易便能在文本中找出其各自的原因,并对黄河变得凶暴猛烈的原因形成深刻认识:无限制的开垦放牧,使黄土高原天然的绿色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引起水土流失。如此,无须我多言,学生便能感同身受地形成“合理规划利用土地、保护森林、植被资源是防止黄河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重要举措”这一认知,而这显然为他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价值观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德育效果突出。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教育

自古以来,爱国教育便是德育中的重要一环。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经典的爱国主义教育篇章,对此,我们教师应当对其进行合理利用,以此在小学阶段就使得学生形成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感。

如,在教学《颐和园》这一课文时,我并没有局限于带领学生认识文章里面所涉及的新字、新词,而是重点带领他们认真分析了颐和园的优美景观:颐和园的长廊一眼望不到头,两旁栽满了花木,微风袭来,让人倍感清爽;万寿山脚下,佛香阁闪闪发光;登上万寿山,颐和园的美景大多尽收眼底……在细细阅读的过程中,在认真分析颐和园景观的同时,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一般的感受到了“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如此一来,其不仅很好地把握了这一文本的主旨脉络,更重要的是内心不断涌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这显然有益于其爱国主义情感的迸发与发展。

再如,在教学《黄继光》这一文本时,我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了黄继光这一英雄形象: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力艰难地挪动着自己的身体。前进,前进!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在这一句中,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出黄继光当时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他身负重伤,但即便如此,他仍坚持着一点一点往前挪动。短短的距离,在此时的黄继光看来却异常困难,这也是为什么以“米”衡量其前进幅度的原因所在,前进太难了,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太难了,由此更可以凸显黄继光这一人物形象身上所体现的深重爱国主义情感。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得以洗礼,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轻松实现。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质教育

良好的品质是维持一个人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奠基石。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个人品质形成的特殊关键时期,鉴于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且有必须积极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可用资源,以此作为对学生轻松进行品质教育的有效突破口。

如,在教学《两个地球同时落地》这篇文章时,我便带领学生认真对比、分析了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实验前后,人们在对待伽利略及亚里士多德这两人所具备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实验前,人们普遍认为伽利略实在是胆大妄为、固执己见,竟然敢挑战亚里士多德已经提出并认同的观点;实验后,人们却发现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不是全都对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两相对比,学生自然能发现正是因为伽利略具备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验证问题的认真态度,他才得以成功扭转了人们对“质量重的物体先落地”的错误认知,而这一认知的形成显然也使得他们能自觉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而这之于他们勇于应对、克服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大有助益。由此可见,学生在轻松掌握文章思想内涵的同时,自身的品质也得以有效提升,效果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德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針对这一情况,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并采取恰当的策略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般的渗透,如此,学生才能既掌握语文知识,同时,也能树立端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实现德与智的均衡、协调发展,此乃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得以彰显的最佳体现。

参考文献:

[1]王凯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J].学周刊, 2014(33).

[2]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 2014(17).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爱国教育环境教育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