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8-09-11李敦年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李敦年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普及,在教学过程中,人们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加快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教学手段和方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加快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小学数学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认识到通过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可以实现有效的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一、突出数学化——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

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课堂远离生活。如对于《简单图形的认识》的教学,对于“三角形”,教师常常手持三角板,告诉学生这个三角板就是三角形,由三个角、三条边组成;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个角、三条边”的图形,告诉学生这是三角形……这样,容易给学生造成误会:老师手里拿的三角板是三角形,黑板上画的是三角形。其实不然,数学中的三角形是图形,不单指老师拿的三角板,也不仅仅是画出来的图形,这仅仅是具体的三角形的特例,而不是三角形的一般的概念。也就是说,这样的直观教学法虽然生动、直观、形象,但颇失数学化。其实,教师用这些三角形特例,也就包含了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日常教学中的使用的三角板,但应注意生活化教学向数学化——数学模型的过渡。教师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个三角板就是三角形。如果细细思考,显然,这种说法是不科学,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像三角板一样,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这样的概念和定义才是数学化的定义,才是严谨的、科学的。再如,对于加法和减法的学习,教师只教给学生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列式计算、简便运算等,没有对“数学化”而有所揭示,忽略了顺序化的教学。教师应该让小学生明白,正数的加法是“量的增加或增多”、减法是“量的减少”,这样的话,学生在计算时,会根据加号、减号而初步判断结果是否正确。如64+24=40的情况不罕见,因为学生把“+”看成了“-”,而在检查时,只要稍微观察题目,就会发现64+24一定得大于64,这样,学生学会的不是解决一个计算题的问题,而是掌握了数理和数学思想、数学思维。一道简单的应用题:小红第一天看了20页书,第二天看了32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容易列出算式20+32=52(页),而如果有学生写成32+20=52(页)的话,有同学就会认为是错的。原因就是平时的教学中,忽略了数学式与生活原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处理问题时,容易“单线”思考。但如果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学生能理解a+b=b+a,而在实际运用时,则又显得“短板”。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1.加强数形结合,深化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思维手段加强联系。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有效结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过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研究和分析出理论知识的本质,最终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这也能深化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借助图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再者就是用数量关系转化图形,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时候,虽然有周长的计算公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把公式死记硬背下来,这样就很难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正方形由于长和宽的长度是一致的,所以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时候,有四种方式:即①长+长+宽+宽;②宽×2+长×2;③长/宽×4;④(长+宽)×2。在介绍这些方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图形来讲解,这样,就在加快学生理解的同时,加大了思维深度,增加了对知识运用的灵活程度。

2.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创设教学情境,在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通过感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掌握理论知识。比如,在介绍长方体、圆柱体等几何图形的时候,由于学生还不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在理解和掌握方面就会具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积木等玩具,让学生在体验的情况下,认识这些几何图形,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实际化。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等,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渗透数学思想:在小学阶段,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平台收集并呈现有趣的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例如,将动画片中的有关数学的内容剪辑下来,在课前或者课间播放,既能够让学生的精神得到放松,又能够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时候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2.套构的方式强化数学模型:套构的方式与类比的方法类同,是根据两类或两个对象的相似或相同点,推断他们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的思想方法是自特殊至特殊的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利用类比思想可发现新问题,所得结论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却可为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线索为思维指明方向这对于问题的最终解决极为有利放而类比是数学发现中最基本、最重要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结构特征上、数量关系上、算理思路与思想内容上进行类比思想的渗透教学。例如,在加法交换律的学习中,可以充分利用类比的方式。算式1+2+3+4+5+6+7+8+9+10=?这个题的解法有很多种,可以将各个加数依次相加,最终得出结构。也可以用加法交换率将算式进行加数上的调整。原式=1+2+3+4+5+6+7+8+9+10=(1+9)+(2+8)+(3+7)+(4+6)+5+10=10+10+10+5+10=55。套构加法交换率在连加算式中的应用,能够使得计算更加简便。套构既定数学定律或者定律,不但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养成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后续数学建模思想的学习和研究。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灵活性,加强数形结合的运用,深化思维、创设教学情境,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其在后期的学习中能够形成学习思维和方式,有效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从多个角度出发,积极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与理念,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从而来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聂霞.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51).

[2]娄秋丽.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关爱明天,2014(10).

[3]冯凤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4(8).

[4]杨波.浅析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1(8).

[5]王廷奏.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養研究[J].校长阅刊,2015(2).

(作者单位:安徽六安市金安区三十铺镇双墩小学237000)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