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小群体教学法”的研究
2018-09-11陈道志
陈道志
摘要:随着体育教学方式的不断更新与改革,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也越来越丰富了,在实际的教学中,小群体教学方法的问世,体育教师结合课程理念,在教育培养人才的指标中,完善育人使命。在新的教学任务中,高度重视教学改革中的新观念,在传统教育方案的教学中推出心里训练与体能训练相结合的创新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群体教学法;实施研究
前言:当今教育结构体系,体育学科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由于体育教育对学生所涵盖的方向是多元化的,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身心,都有不同程度的潜移默化。所以体育教师要利用小群体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在行为规范、心里素质、安全意识上准确、全面的开展阶段性教育,来满足多元化的社会人才需求。
一、初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小群体教学法"的意义
长期以来,体育课的教学规律,是以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为主要核心[3]。在挖掘学生的创新与潜能上,失去了全面性,抑制了学生手脑协调并进的能力。而采用小群体教学方法,在实施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运动来追求技能提升的同时,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好的挖掘出来。小群体教学法的主要教学方式是,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由组合小组的形式,完成不同的技能任务,在完成各项运动任务的同时,把技能融入到团结精神当中,让创新性和主导性成为学生在新型体育教学中得到互动交流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在体育课中掌握了运动技巧,在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上也有了明显的收效。
二、初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小群体教学法"的特征
小群体教学法,是通过体育教学各种运动项目,让学生在提高技能水平、合作精神上领悟到体育文化的真正含义。教师在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很多固化的因素导致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上,存在形式大于素质的情况,在趣味性与协调性上,不能把学科内容目标放在正确的文化理念上,这样导致教师在课程的开展中,无法把生活经验与课程功能有效关联。而小群体教学法的采用,大大规避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浅表性,他可以采取科学、有层次的传授方式。例如:接力赛中,女子组4*100;男子组4*500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制定小组人选、结合运动项目特征开展任务方式,在任务的初建模式中,让学生充分参与任务的制定规则,在小组人选度额定的同时,围绕任务量开展小型讨论活动,各自确定任务指标后,开展执行工作,在分工练习中,发掘学生在课堂中对合作、创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在体验中找到运动的乐趣,让很多对运动产生恐惧的学生,重拾起对体育课的认识。每个小组成员,在完成各自的任务后,围绕运动项目的特点汇报心得,体会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获得了进取精神,通过比赛让每个学生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不仅使体育文化得到了升华,在学生素养健康上,得到了规范的教育环境。
三、初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小群体教学法"的问题
1.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传统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以掌握运动技术为主,在保证基础知识会运用的同时,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教课步骤主要是以准备、开始、结束为主要教课内容。在进行掌握运动项目的要领上,采用重复单一的方式,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有不同程度的缓慢性。教育思维,在学生时代的方式方法就是一成不变的,仅凭书面上的强化与提高达不到教学所需。基本知识点,采取稳扎稳打的理念,无法把创新与改进提到实际课堂中来,对教学新型指标的认识也不是很透彻,表面的改进没有见到实质性的教学成效,万变不离其宗的铺垫,无法将新鲜元素作为有效思想支撑。毋庸置疑,很多程序化思路,是被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至今的原因,使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基础性、创新性的教学内容,无法把重点突出,无法秉承新思路带领学生走出传统界限。
2.学生心里健康成长教育不完善
知识是新生的进步力量,知识的土壤需要在变革中完善它应当发挥的作用,然而部分教师对体育课程传授的理念也只是形式上的运动掌握而已,面对学生的差异性,没有很好地将体育属性有效的传递到每个学生的思维中,体育教育需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完善学生的心里素养,但是单一性的体育任务达标,是体育教师多年以来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新观念的引领上缺乏视野,在心里成长上,也存在不完善的人生观。
3.教师对新型教育理念缺乏重视度
部分教师面对新型教育理念,采用蜻蜓点水的方式进行抽取式教育,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方式,认为传统的教学理念,最终会战胜一切偽科学理论。在创新的环境中,无法把陈旧的教学理念有效转变,这样导致很多制度无法在课堂中实施。很多内涵性的研讨结论,在传统手法中显得很抽象,最后放置搁浅,不去理会,最终造成探究式科学成果,不符合社会主义教学发展路线。思路拒绝拓展、创新摒弃干扰的特点,在新型教育理念中无法开展,导致很多前沿理念在学生的成长教学中没有起到科学的培养。
四、初三体育教学中实施"小群体教学法"的对策
1.制定创新课程目标
学生的教育工作是整个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进展,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新环境、新理念的教学中,掌握教育发展新目标。在每期课程内容的设定上,以教育结构的发展前景为目标,严密组织学生在体育项目的技能上,增添教学设备、教学时间,启发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尝试,将教育的全新理念深刻植入教师的每一次教学中。教学的过程是检验创新课程的运用成效,是否符合学生的全能发展目标,学生的成绩就是教师的授课成果。在制定每一次的创新探究实践目标中,淡化教师传统教学观念,促进全新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2.提高体育课的人文关怀
体育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意义上属于掌握运动技能,并没有结合学生成长特点,有效地将心里成长与身体成长,一并培养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很多家长也不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育,而更多形成,只有学习不优秀的学生,才会选择用体育学科的进取弥补文化课不足的思想。体育课在文化氛围的环境是没有资格产生的,而创新型小群体教学方法的实施,规避了很多传统观念,通过在体育课堂中开展小群体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的运动兴趣与心理素养同时提高,在教师安排下的任务完成环节中,学生通过互相交流、互相理解,实现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共同努力完成一个技能性体育项目的同时,把学生分散的凝聚力重新拾起,体育课不仅是锻炼学生身体强壮的一门学科,更是充分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中,找到自觉、主动、创新、探索、自然的综合本能。在教师潜移默化的传授中,提高体育科目的文化底蕴,充分将快乐体育、人文体育从根本上得到教育的实质。
3.加强教师对体育课的重新认识
好的教学理念应当被采纳,传统体育课对教师的要求有限,很多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在文化底蕴上存在较大差距,这样导致体育课就是放羊课。全面提高体育教师对文化修养上的重视,开设体育教师文化知识课程,在每期课程的开设内容中,添加对时代发展信息的理论知识考试,在对新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进行绩效考核,充分将体育教师的文化理念提升上来。通过采取健康的理论培训,教师在观念进步的同时,在课堂的教学中才能将自己的内涵属性,传播给学生,学生通过锻炼的模式,开展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效将体育的强身、游戏、比赛的原始功能融入到语言、探究、创新的艺术文化中。面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变化,能够及时,恰如其分的进行心理疏导。体育教师零文化的现象已经不再是新型教育的属性。充分掌握小群体创新教育理念,为培养社会主义复合型人才而奠定坚实基础。
五、总结
在新时代进步快速发展的改革中,体育教育也随着社会人才的需求加快脚步,在结合传统教育方法的模式中,寻求以创新、探索、合作为主要动力教学为目的,传送复合型人才的宗旨是现代教育工作的主要核心。教育转型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师资水平及教育方法,是我国教育体制的总纲领,将显著的教学成绩运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体能上,是课堂把握良好界定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徐云.高校跨栏课程中小群体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体育师友.广州体育学院出版社.2016,39(3):10-11
[2]唐锐.“小群体”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课教学中应用的实验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出版社.2016(18):100-101
[3]赵哲哲.新学制背景下小群体学习法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曲阜师范大学羽毛球课为例[J].运动.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7(14):40-41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侨联中学 51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