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如何提升小学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2018-09-11舒腊英

新课程·上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存在问题有效性

舒腊英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愈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教师也更加注重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主要围绕提升小学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展开分析论述,首先介绍当下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对于提升小学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提出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存在问题

大课间的体育活动是在课间操的基础之上演变而来的一种体育活动,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释放压力、锻炼身体,实现健康成长。但是当下小学体育大课间的体育活动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途径来使得小学体育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具有更加高效的成果,因此,首先应该了解当下小学体育大课件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对于大课间活动的重视程度不高

很多学校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间操是一样的。所以很多学校在进行体育活动形式选择的过程当中缺乏创新,形式较为单一,而且单纯地把大课间与课间操杂糅在一起,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运动,这样就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兴趣,导致小学体育大课间的体育活动的效果并不明显。

2.教学形式相对单一

很多院校在进行小学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動时,都是采用广播体操或者是跑步等形式,长此以往没有任何的改变,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对于体育活动的锻炼产生了应付的心理,趋于形式、浮于表面。渐渐地让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了反感的心理。

3.缺乏对大课间活动的有效组织

当下很多学校依然存在着固有的观念,对于体育锻炼并不重视,片面地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对于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选择以及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所以很多大课间活动延续时间不长,而且经常中断。在这种状态下大课间的活动难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学生的心理压力很难得到有效排除。另外,由于缺乏管理在进行大课间活动的过程当中,也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影响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加强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有效性的举措

1.要创新观念,提高对体育活动的认识程度

之所以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紧张神经,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因此,学校必须要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视,并且创新观念,认真地组织一些大课间体育活动,而不是将大课间活动紧紧地与课间操杂糅在一块。而要结合学生的喜好以及个性的发展,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激发学生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兴趣。所以学校要改变传统观念,充分地认识到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让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真正地陶冶情操、放松身心、加强运动,实现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2.要结合学生的喜好,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兴趣,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喜好,把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通过前期的考察和调研,为学生量身定做课间体育活动项目,这样才能够达到人人参与、人人快乐、人人健康的体育教学目标。所以学校应该创新大课间的体育活动的形式,要结合季节的变化进行选择,比如说在冬季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有氧耐力性的游戏,而在夏季则要选择一些运动强度相对较小的练习内容。

3.在大课间的体育活动中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开展大课间的体育活动,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一般来说,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徒手操为主,创编操、专业操、集体舞等为辅,配以游戏、竞赛等各种小型体育活动。还可与文化、艺术等多学科整合,并以音乐相烘托,为学生营造多种氛围,增加多方位熏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在体育活动中融入其他素质的培养,使得大课间的体育活动更加具有效果,并且备受学生的欢迎。

面对当下小学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性相对缺乏、学校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管理以及活动形式相对单一等问题,必须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并且转变观念,进行有效的创新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促进学生自主锻炼,使得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同时要注重培养全面的能力,提高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卫祥.如何提升小学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J].吉林教育,2017(17):49-50.

[2]王晶.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性分析及对策研究[J].体育时空,2015(2):61-62.

[3]刘伙新.优化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提升农村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俪人(教师),2016(14):79.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存在问题有效性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