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转换的改革推力
2018-09-11庞清辉
庞清辉
根据中国经济上半年成绩单,新动能表现“亮眼”。有专家测算,新动能对我国经济的支撑力已达30%。以分享经济、平台经济、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动能,激活了消费,支撑了新增就业,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成为牵引中国经济未来的火车头。
当下,中国经济正从新旧动能转换的胶着期,步入新动能加速扩张的关键期。国务院研究室综合经济司原司长范必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总体来讲,新经济、新动能还没有能够对冲投资增速下降和中美贸易摩擦所带来的影响。”
新形势下,如何深层次分析和观察新动能?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是什么?约束新旧动能进一步转换的障碍又在哪里?
对接新需求
什么是“新经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解释。概况地讲,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大格局下,由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生的现代经济,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绿色经济、开放经济、共享经济和数字经济。
“原来的工业体系或组织方式,正在逐渐被一个网络化、数字化的体系替换、转换和迁移,这个迁移的速度在加快。”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高红兵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在他看来,移动互联网出现以后,智能终端、云计算、大数据兴起以后,技术开始变成一个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当它变成基础设施的时候,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不断生产数据、沉淀数据,变成了推动经济变革、转型、升级的一个巨大的发动机。”
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瑞章说,过去传统的3C卖场,效率低、成本高,“从2007年转到线上以后,通过海外B2C的模式,目前我们把产品卖向全球大概80个国家,通过阿里巴巴的数据,了解俄罗斯、西班牙、法国等市场,现在我们在当地可以和飞利浦、伊莱克斯等世界顶级对手竞争。”
新经济也有老问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关注到新经济“走捷径”的问题,“比如,我们新经济也是加工组装,像机器人、无人机几乎都是加工组装,处于低端。再比如,许多的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平台,平台不是创造新增长,创造的是一个更加便捷的销售平台。”
他认为,首先应该是对传统的替代,然后才是做效益,使经济增长质量提高,使经济增长效率提高,再从旧经济变成新经济。
马晓河表示,新动能是在新的供求基础上形成的新的供求动态平衡,不是单方面的供给增加,“单方面的供给增加不会带来新动能,只有新动能跟新需求相对接才是新动能,没有新需求,新供给只是一个库存。”
传统动能与新动能将长期并存
发展新动能,并不局限于发展新产业。
“新动能真正能夠对整个经济增长起到带动作用,有两层意思,一是基于新经济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这点大家都有共识。还有一点,传统产业中新形成的先进产能,也是新动能。”马晓河说。
“如果我们只考虑新产业,不考虑传统产业中新的生产能力,是有极大的局限性的。”马晓河认为,我们国家目前传统产业与新兴业态、传统动能与新动能将长期并存,“不同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也不可能同步转向新经济、新动能”。
对目前各地在发展新经济、新动能中存在的盲目发展、一哄而上或一哄而下的现象,马晓河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我们过去的产业发展趋同现象非常严重,现在看各个省的产业指导目录,新的一轮产业结构仍旧趋同,而且这种趋同还是低水平的。”
而一些地区急于把很多传统产业关闭、淘汰,造成的损失新业态又无法弥补。马晓河举例说,传统的电解铝企业,是“两高一资”即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企业,一概都被看作是旧动能关掉,“我们国家是全世界少有的、有完整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要看到它在整个供应链条中是不可缺少的。虽然这个行业存在高污染、高耗能的现象,但是经过改造,能耗比较低、排放比较少、环保能力比原来旧的项目要好很多,这是传统产能中焕发出来的新的生产能力。”
范必对此也持相同观点,“我们现在的新经济真正能够与世界比肩的原创性产业,还比较弱小,而传统产业中更新改造的先进产能,可能将来占的比重还是会比较高。”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新动能主要来自改革。”杨伟民在瞭望智库主办的未来新经济高峰论坛上说,约束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是遇到了一些体制机制的障碍。
“我们一方面喊新动能,另一方面当新的业态、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出台的法律法规或是监管并不是给它动力,使它能够发展壮大,而是使它能迅速地消灭或者是被重创或者是被打击,这需要深刻的思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说。
高红兵也认为,新经济发展最大的一个障碍来自于治理层面,政府监管的手段和方式需要改变。“工业经济转型到数字经济上来,基于原来工业经济的治理方式、治理体系并没有同步移过来,是滞后的。”高红兵认为,电子商务这个领域能够快速成长起来,因为国家采取了包容的、开放的政策,也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结果。
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是范必关心的一个问题。“首先是规划,现在各地各部门审批项目,都是要以规划和产业政策为依据,没有纳入规划的不批。各种规划、政策的水平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有前瞻性的,也有很多制定的时间比较短、质量不太高、预见性比较差。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当中,大量先进的产能、引领行业发展的新项目,因为僵化的执行规划和产业政策没有办法获得批准。”
为此,范必建议,发展新动能,应少规划、多扶持,减少不必要的规划,“总体上这些规划是指导性的,不应当是约束性的”。
马晓河则建议,第一要深化改革,继续大幅度减少审批事项,要真减少,不能转移,要彻底取消。第二要大幅度减税。此外,国家产业政策要转型,由过去选择性产业政策转向功能性产业政策,对所有的企业提供公共服务,营造一个大家共同竞争的环境。
培育新动能不是靠一两项政策可以解决的。“培育新动能需要突破条块分割体制,构建新的政策体系。”范必认为,这个体系应当包括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土地政策和行业政策等一揽子政策,这些政策又需要各地有针对性地制定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