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眼睛调节力、明视范围和处方间的关系
2018-09-11张萍辉
文/张萍辉
眼睛调节力、明视范围和处方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有部分验光师在日常验光时没有很好地注意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致顾客按照所开具的某些处方配镜后出现了一些不适症状。三者之间的关系对老视处方的影响尤为明显,这也进一步导致渐进多焦点眼镜多次出现由于配戴不适被投诉的现象。下面主要就眼睛调节力、明视范围对老视处方的影响进行详细的临床分析。
1 明视范围
1.1 远点
眼睛处于休息状态时,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像点相共轭的物点即为远点,即眼睛不调节时所能看清楚的最远点。眼睛物方主点到远点的距离为远点距离,远点距离的倒数为静态屈光度。正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无限远,近视眼的远点在眼前某一位置,远视眼的远点在眼后某一位置,屈光不正患者配戴矫正眼镜,正确矫正后,眼的远点位置会发生变化,由眼前某一位置(或眼后某一位置)移到眼前无限远。如下图所示。
近视眼远点在眼前某一位置
近视眼正确矫正后远点移至眼前无限远
远视眼远点在眼后某一位置
远视眼正确矫正后远点移至眼前无限远
1.2 近点
眼睛使用最大调节力时,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像点相共轭的物点即为近点,即眼睛使用最大调节力时所能看清楚的最近点。眼睛的调节力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调节力逐渐下降,出现近点远移,远点和近点逐渐靠近的现象。
1.3 明视范围的确定
远点和近点之间的距离叫调节范围,即明视范围。只需明确患者在各种状态下的远点和近点,就知道了患者的明视范围,从而能判断患者在此状态下工作能否出现不适,为开具处方提供理论依据。裸眼、戴镜下的远点和近点可用以下公式来计算:
(简称屈光度),
如:某患者,测得其屈光不正度为-5.00DS,测得戴-5.00DS眼镜下的最大调节力为6D,求该患者裸眼、戴-5.00DS眼镜、戴-4.00DS眼镜的远点、近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1)该患者裸眼:
(即在眼前20cm处);
(即在眼前9.1cm处);则该患者裸眼的明视范围为眼前9.1cm到眼前20cm。
(2)戴-5.00DS眼镜时:
(即在眼前无穷远);
(即在眼前16.7cm处);戴-5.00DS眼镜的明视范围为眼前16.7cm到眼前无穷远。
(3)戴-4.00DS眼镜时:
(即在眼前1m);
(即在眼前14.3cm处);戴-4.00DS眼镜的明视范围为眼前14.3cm到眼前1m 处。
因此,明视范围不仅与患者调节力有关,还与患者屈光不正度的矫正状况有关,正矫、欠矫或过矫都会影响到患者的明视范围。
2 对老视处方的影响
2.1 验证Add,开具最佳老视处方
随着年龄的增加,调节不足现象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一般在45岁左右会逐渐出现老视症状,表现为阅读时看不清小的字体。为了能够看清,就不自觉地把书本挪远;晚上看书时喜欢用较亮的灯光,也喜欢在阳光下看书等等,这些都是调节力不足的现象。补充调节力是老视矫正最常用的方法,老视处方所加的不同Add会影响到明视范围,明视范围不同,戴镜后的舒适程度会有较大的区别,更易引起一些明显不适的症状,从而引起投诉,此现象在渐进多焦点眼镜的验配时显得更为突出。
合适的Add一般是通过验光来确定的,由此开具的老视处方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当患者出现看近不清晰时,验光人员首先考虑的是增加Add,但Add的增加虽然不能增加视近的清晰度,但是,却能改变患者的明视范围,直接影响到老视处方的开具。
案例1:一名正视眼患者,测得其近点为40cm,患者要求满足正常读书写字(33cm)的视近工作需求,验光测得下加光为+2.00D和+2.50D都能看清晰。该患者到底选用何种下加光最合适呢?
分析:该患者的近点距离为40cm,由公式可求得调节力为2.50D;由上面的公式同样可求得戴+2.00DS眼镜的明视范围为眼前(1/2~1/4.5)m,即眼前50cm~22cm;戴+2.50DS眼镜的明视范围为眼前40cm~20cm。
该患者的视近工作距离为33cm,都在这两副眼镜的明视范围内,都能看清晰,从这一点来看,这两副眼镜都是可以的。但+2.50DS眼镜的明视范围比+2.00DS眼镜的明视范围少了8cm,明视范围越大,配戴的自由度越大,配戴就越舒适。所以,从方便性和配戴的自由度来看,配戴+2.00DS的眼镜比配戴+2.50DS的眼镜更好,特别是在为患者选配渐进多焦点眼镜时,选择+2.00DS作为Add,其渐进多焦点眼镜的适应性会更好。但如果想让患者一副眼镜的配戴时间长一点的话,+2.50DS的眼镜会更合适。
2.2 方便选择最佳矫正方式
我们还可根据眼睛调节力、明视范围及患者近距离工作需求状况的要求,为患者选择最佳的矫正方式。
案例2:一名56岁患者,验光测得R:-4.00DS;L:-5.00DS,双眼视力为1.0,戴相应度数的眼镜时测得近点距离为40cm,视近工作(33cm)时已经出现视近困难的症状,但摘下眼镜后能看到,比较费劲,而且非常不方便,如果该患者要求看近的明视范围为50~20cm,应该戴多少度数的眼镜?如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其合适的Add是多少?
分析:测得戴镜后的近点距离为40cm,则该患者戴镜后的调节力为2.50D,视近工作33cm需3D的调节,调节力略小于所需调节,但两者相差很小,所以近工作时能看到,但会出现视近困难的症状。摘下眼镜后,右眼的明视范围为25cm~15cm,左眼的明视范围为20cm~13cm,其明视范围与近工作距离33cm较接近,所以该患者摘下眼镜后能看到,但比较费劲。
如该患者要求看近的明视范围为50~20cm,根据戴镜远点距离的计算公式可得:
求得眼镜度数为-2.00DS,即Add为+2.00D;
求得眼镜度数为-3.00DS,即Add为+2.00D,则该患者要求看近的明视范围为50~20cm,应该戴的眼镜为:R:-2.00DS;L:-3.00DS。如该患者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由以上计算可得,其合适的Add为+2.00DS。
2.3 不同Add的明视范围
由最小调节力公式(最小调节力=15-0.25×年龄)和平均调节力公式(最小调节力=18.5-0.3×年龄)可得不同年龄、不同Add下的明视范围,通过查表可以清晰地了解正视眼合适的Add。
3 结论
明视范围不仅与患者调节力有关,还与患者的Add、屈光不正度的矫正状况有关,明视范围不同,患者戴镜后的舒适度会有区别,所以,在开具处方时,特别是开具老视处方时需考虑调节力、明视范围对处方的影响。❑
45岁 50岁 55岁 60岁明视范围(cm) 明视范围(cm) 明视范围(cm) 明视范围(cm)年龄Add 最小调节(3.75D)平均调节(5D)最小调节(2.5D)平均调节(3.5)最小调节(1.25D)平均调节(2D)最小调节(0)平均调节(0.5D)∞~27 ∞~20 ∞~40 ∞~28 ∞~80 ∞~50 ∞~∞ ∞~200+1.00D 100~21 100~17 100~28 100~22 100~44 100~33 100~100 100~67+1.50D 67~19 67~15 67~25 67~20 67~36 67~28 67~67 67~50+2.00D 50~17 50~14 50~22 50~18 50~31 50~25 50~50 50~40+2.50D 40~16 40~13 40~20 40~17 40~27 40~22 40~40 40~33+3.00D 33~15 33~12 33~18 33~15 33~24 33~20 33~33 33~2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