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淋巴瘤患者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018-09-11邓珍妮李雪飞

关键词:淋巴瘤家属实验组

邓珍妮,李雪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普内科,广东 广州 510080)

淋巴瘤是一种较为高发的血液疾病,目前的研究表明生物因素、物理因素、药物因素、化学因素以及免疫因素等均可导致淋巴瘤的发生,病情一般较重且目前治疗手段较为单一多为化疗药物治疗[1],对于患者而言有较多的不良反应,使得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身体和心理饱受折磨,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的情绪,在患者产生焦虑、抑郁之类情绪后会影响患者进一步治疗的心态及效果,甚至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放弃治疗[2]。我院对采取心理护理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淋巴瘤患者计38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经骨穿、淋巴切片、淋巴穿刺涂片等诊断为淋巴瘤,年龄40~66岁,平均年龄(49.32±6.17)岁,将所有患者编号使用随机数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男11例,女8例,其中霍奇金淋巴瘤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患者年龄41~64岁,平均年龄为(47.38±6.04)岁;实验组男9例,女10例,霍奇金淋巴瘤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1例,患者年龄40~66岁,平均年龄(46.54±6.97)岁,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正常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正常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热情接待患者,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介绍责任护士、主管医生,态度要真诚、和善,尽快取得患者及家属信任[3],将患者病情状态与家属进行交流,使得患者家属对病情有明确的认识及全面的了解,以在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中更好的配合责任护士的工作;②对患者进行科学教育,让患者正确了解淋巴瘤,纠正患者对于疾病的错误认识,对患者详细讲解关于淋巴瘤的诱因、治疗相关知识,使得患者可以以健康的心态配合治疗;③心理支持,在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后及时了解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并及时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干预,与患者进行沟通,主动加强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目前心理状态,根据患者年龄、文化水平、家庭背景等,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并坦然面对疾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多鼓励患者,同时在日常操作过程中要细心,避免差错,耐心倾听患者倾诉,尽可能及时有效解决患者存在问题,通过上述等方法减轻患者恐惧、焦虑等心理压力,另外在对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后使得患者家属及时提供家庭支持,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朋友、社会的鼓励;④饮食护理:化疗后患者消化道较易受到药物刺激导致食欲较差,化疗期间患者心理状况也进一步影响患者的食欲,此时可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同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保证营养,可少食多餐,还可辅助促消化、保护胃黏膜、止吐等药物干预,必要时加以静脉输注营养物质;⑤适当运动,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心态,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处于最佳状态;⑥适当举办活动,邀请治疗效果好的患者举办病友交流,使得患者可以共同帮助、树立信心直面病魔。

1.3 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使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状态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统计学数据录入STATA1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0.05视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

(2)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在进行治疗后,实验组在治疗期间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无心理干预,详见表1。

表1 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s)

表1 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s)

组别 n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对照组 19 24.51±3.42 25.64±4.73实验组 19 17.46±4.58 18.82±3.46 t 5.3762 4.9610 P<0.05 <0.05

3 讨 论

在很多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多半病人放弃治疗是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忍痛苦而出现各种不良情绪最终产生治疗无望的想法而放弃治疗,技术的进步并不能弥补人文的缺失,因此对于恶性疾病的患者应当介入人文关怀。在淋巴瘤的治疗过程中,由于目前的治疗手段多是采用化疗药物治疗,存在多种副作用,对患者的身体及心理造成极大的打击[3]。淋巴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对于疾病的不理解,常常会产生情绪低落,治疗无望,急切的想治愈等一系列不良情绪,甚至有患者采取极端方式,在失败后更加影响治疗的信心。心理护理干预是心理理论应用于护理工作,也迎合了目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时代发展趋势,在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可以理解患者,关怀患者,引导患者家属及朋友共同为患者创造舒适、安全的心态及强有力的后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患者焦虑、抑郁,消除患者的孤独感,使得患者治疗尽量少的受到不良情绪影响,提高患者预后水平[4-5]。在本研究中,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使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评估,实验组患者焦虑水平及抑郁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疗预后水平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淋巴瘤家属实验组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当心! 淋巴瘤会伪装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异时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超声报道1例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