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早期气管插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9-11许永杰

关键词:动脉血插管颅脑

许永杰

(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西 百色 533000)

重型颅脑损伤出现恶化的影响因素具体包括呼吸衰竭、窒息以及缺氧,所以针对这类患者的抢救重点是将脑缺氧状态纠正、确保呼吸道持续通畅。气管插管是急诊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方法,但是具体插管时间还没有统一规定,以往更多是根据患者病情进展情况确定插管时间,我院对急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超早期气管插管,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选取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总结超早期气管插管的急诊应用效果。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接受气管插管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20例,平均年龄(40.28±5.36)岁;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龄(40.59±5.14)岁。全部患者均除外胸腔脏器或者腹腔脏器受损,除外严重慢性器质性病变。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全部患者在急诊入院后均进行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对病情进行严密观察,按照患者病情状况针对性给予脱水、抗炎、止血、营养神经、脑代谢改善治疗。必要的患者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

观察组在入院后2 h之内完成气管插管,对照组仅在有下列指征出现后实施气管插管:呼吸频率在10次/min以下或者30次/min以上;呼吸频率、以及呼吸节律异常,出现点头样呼吸或者抽泣式呼吸;患者吸氧后血氧饱和度还是不足90%,或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在50 mmHg以上,或者患者吸氧后动脉血氧分压还是在60 mmHg以下。

1.3 评价方法

临床指标:在两组入院时、入院后24 h、入院后72 h分别测定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颅内压。

比较两组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预后情况: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随访,随访结束后利用ADL评分法评价患者预后,包含进食、修饰、如厕、行走、转移、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洗澡、上下楼梯等内容,结果为百分制,分级:≤40分:重度依赖,41~60分:中度依赖,61~99分:轻度依赖,100分:无依赖。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能力越强,则预后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指标

入院时两组各项指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72 h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颅内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入院不同时间临床各项指标结果比较(x± s,mmHg)

2.2 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观察组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38%,对照组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1.28%,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n,%)

2.3 预后情况

观察组、对照组重度依赖、中度依赖、轻度依赖、无依赖患者所占比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n)

3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有昏迷表现,口腔和呼吸道中积聚较多分泌物以及呕吐物,另外加上脑脊液以及外伤导致的出血,都可能使患者出现误吸,进而导致呼吸道梗阻或者出现窒息表现[1]。另外部分患者还同时存在舌后坠表现,咳嗽、吞咽各类防御反射显著减弱,甚至完全消失,患者呼吸道通畅性会受阻,因而容易出现二氧化碳潴留或者有缺氧表现,导致患者肺水肿更为加重,甚至可能出现脑疝。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同时存在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同时会同时存在支气管黏膜下出血,或者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表现,部分患者还会由于呼吸异常造成低氧血症,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因为机体脑组织对低氧有非常高的敏感度,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维持稳定的血样浓度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重点必须放在患者呼吸道通畅保持方面,这样才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超早期气管插管主要指的是尽可能早的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而实际上这一操作也存在指征:针对伴发意识障碍的患者都必须实施气管插管,这样有助于进行气道管理,避免患者有呛咳以及误吸表现,另外也有助于通气的保持[2]。另外针对缺乏足够通气的患者应该实施气管插管;预估患者病情进展会导致伴发意识障碍或者通气缺乏的患者;针对无法判定是否需要插管的患者,可以先实施插管处理,等到患者病情稳定后将管道拔除即可。

本研究观察组在患者入院2 h内完成气管插管,结果患者入院后24、72 h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颅内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38%,明显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预后评估中生活依赖程度各个分级结果均与对照组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急诊救治必须保证分秒必争,研究发现,患者出现重型颅脑损伤后的10 min是救治进行的白金时间,1 h之内是黄金时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不畅导致缺氧以及缺血继发损伤脑组织,是导致患者残疾以及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气管插管是维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原因,通过气管插管帮助气管中的分泌物及时清除,避免患者出现误吸,实现通气状况的改善,避免患者脑组织发生缺氧,促使二氧化碳潴留减少,减少并发症的出现[3]。

综上所述,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中实施超早期气管插管能够改善患者血氧状况,减少肺部感染,还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动脉血插管颅脑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