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议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
2018-09-10王来双
王来双
摘要:本文简述了绿色生态城区与海绵城市的概念,对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建设的背景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探讨了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是绿色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发展目标,建设海绵城市目的是能够降低开发建设可能对城市水环境方面的破坏,从而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
一、绿色生态城区与海绵城市的概念
(一)绿色生态城区
所谓绿色生态城区,就是基于绿色建筑技术而设计的城区建设规划目标。在开展具体建设时,应当秉承着节省资源建设思路,在设计环节,应当展开功能区、新城区以及开发区等各个区的合理规划,使各区能够科学结合,同时还要在生态城区规划建设当中引入绿色环保的理念,从而保证在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能做到高效、环保,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要求。
(二)海绵城市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将城市的建设规划,按照海绵的强蓄水能力、接纳能力、灵活能力来进行设计,使城市发展可以有更好的弹性,从而可以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从容应对不同的需求和变化,将城市的强大功能发挥出来,并对自然灾害情况有一定的把握,制定出相应的预防和应对计划卜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各种有力手段,合理利用雨水资源,从而维持生态稳定,防止内涝现象。
二、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建设的背景
(一)城市排水困境
第一,城市在不断扩张发展的过程中,促使不透水下垫面的范围过大,雨水流经量也会进一步增加。在峰值流量提升的情况下,峰值出现时间将会进一步缩短,暴雨条件下雨水实际流经量比较容易发生在城区之中,造成城市内涝等问题。
第二,当雨水下落至屋顶以及道路等不透水下垫面的情况,会伴随附着灰尘、油脂等物质,并造成城市排水方面的阻塞,最终如果未能够妥善处理,将导致湖泊等水体受到污染,形成径流面源污染等问题。
第三,连片区域条件下的不透水下垫面由于缺少自然吸收保蓄方面的能力,进而造成城市近地面之中的空气无法像自然区域之中一样,这也将会进一步造成土壤以及植被蒸发形成的水分补给不足,进而可能造成干岛效应。
(二)传统城市建设及规划局限性
传统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缺少对排水方面的合理与科学规划,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阶段,在城市规划环节,与水资源相关的规划内容包括自来水取水、城市水处理场所以及雨水排放等几个方面。在进行方案设计、规模与网管建设方面需要坚持再利用的原则。需要能够与水资源再利用之间有效融合,才能够确保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实施。
三、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
(一)确定海绵城市建设方向
在对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时,需要对城市中雨水排水等进行分析,注重资源的节约以及水环境的保护。当前相关部门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已经出台了技术标准,并且遵循良好的原则对海绵城市进行建设,并从生态、安全等方面进行考虑分析。在海绵城市开发建设中引入低影响开发的思路,并且积极强化低影响开发中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当前的城镇化发展建设中,注重将自然力量引入到排水中,优化海绵城市的建设,从而使相关建设对城市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利用自然水循环等使城市生态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有效规划绿色生态城区中海绵城市建设程序
在对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应该科学规划建设程序,因此需要从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入手,并分解细化城市规划的程序。也就是要对城区场地建设的位置、地理条件、植被环境等进行分析,并且依据严格的要求开展相关操作,从而使评估效果能够更加真实、全面准确。此外还需要结合评估结果对城区雨水排水的分布情况进行规划,从而找到满足条件并且能够进行绿色雨水设施建设的流域,明确不同流域间的不同,结合不同流域的不同结果量进行全面的考虑分析,最终明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建设的范围,并保证其科学完善。此外,还需要科学的检验不同规划指标,并有效处理场地内外的污染物、排放雨水等,从而使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顺利推进,并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与热情。
(三)小海绵建设
乡村区划小,因此设计可以更加细化、深入和全面,打造各具特色的小海绵。考虑到乡村只是硬化或用作它途的地面渗水率低,因此可以建设海绵带,以绿化带将各处有海绵性质的设施连接起来,避免内部积水。同时,江河等水系应与海绵连成一片,以作调蓄用,江河水系考虑实际情况,不能过度开发。对于难以改造的村落,结合实际考虑能否建设雨水花园,尽量保持原有生态。
(四)做好总体规划策略
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中,需要做好总体规划,并对不同区域的规划点进行合理分析。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中,水生态敏感的区域建设是最为关键的,工作人员不能在河流、湿地等位置进行建设,并且需要兼顾城市建设蓝线,进而进行保护,在城市建设中,将重点放在城市水体间的衔接、雨水系统的开发以及径流排放系统等方面,使水体的纯度得到维护,避免水体受到二次污染。城市集约节约开发建设中,工作人员要科学的规划开发城市生态空间,保证其合理、完整性,从而使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同时结合地面硬化情况对透水铺装面积、绿地面积进行合理规划,使城市雨水渗透有序推进;并有效控制地表径流,科学规划雨水排水区域,科学设置渗水径流通道,有效收集地表径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的最大作用就是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中起到调节内涝的效果,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地利用。对于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的建设思路,应当考虑到不同区域的不同地质特征以及气候特征等,并基于各区域的大致特点做出全面评估,在确定好雨水排水流域之后,将各个规划指标值进行判定在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之路上,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的建设将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腾召.绿色建筑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9):40-41.
[2]杨静.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5):71-72.
[3]任祎.绿色生态理念下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及設计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