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分析
2018-09-10邱德永
邱德永
摘要:本文对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措施、要点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旨在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促进公路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
一、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
路面预防性养护是指公路养护部门在公路结构良好,道路在还没有出现严重病害或将要出现严重病害之前就进行的养护维修,不让道路病害进一步向更深层次发展,从而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持道路完好率和平整度、提高道路质量、降低道路寿命成本、延长中修或大修期限目的的作业方式。区别于矫正性养护,公路预防性养护是一种事先的、主动的养护,预防性养护不但可以始终保持公路良好的服务水平,而且在道路的寿命周期内还可以节省养护资金,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定期路况调查,及时发现路面轻微破与病害迹象,分析研究其产生原因,对症采取保护性养护措施,防止微小病害进一步扩大,以减缓路面使用性能恶化速度,使路面始终处于良好的服务状态。
沥青公路实施路面预防性养护,能及时修复路面微小病害,防止水分侵入破坏路基,使路面整体结构始终得到保护,不致产生严重损伤,从而减少铣刨、翻修次数,大大节省大中修费用,并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持路面良好的服务状态。所以研究开发沥青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实施路面预防性养护是我国沥青公路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
(一)开槽、灌缝工艺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病害多以裂缝形式出现,加上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的普遍存在,使得大量路表水沿裂缝侵入路面结构内部,甚至进入路基,致使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车辆荷载特别是重载交通和动态水的交互作用下,经常出现基层细骨料流失、卿泥(浆)现象,严重的则可能导致坑槽的出现。如果不及时对路面裂缝进行合理处治,必然会加剧路面的进一步损坏。开槽、灌缝工艺首先通过利用专用开槽工具沿裂缝开具一定宽度和深度的矩形小槽,然后采用自行加热与灌注于一体的灌缝机把热熔型聚合物密封胶灌人槽(缝)由于该工艺所采用的开槽工具的特殊灵活和密封胶材料优越的技术性能,大大提高了路面裂缝处治的质量和耐久性,真正达到了抑制裂缝的继续扩展、有效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目的。对于开挖面层后发现的大于5mm的基层裂缝,则可以在进行裂缝清理后直接灌注,以密封胶灌满为佳。
(二)雾封层施工工艺
由于目前高速公路沥青面层事实存在的施工离析现象或孔隙率过大,即工程先期已有的缺陷、隐患问题,有效的预防路(桥)面因此而造成的渗水现象己变的非常必要,而路面雾封层技术是一种很直接、有效和经济的预防性养护措施。雾封层是在沥青面层上喷洒一层薄薄的、高渗透性改性乳化沥青,形成一层严密的防水层将路面封闭,起到隔水防渗、保护路面使用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路面的水破坏,加大路面粗细骨料间的黏结力,由此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从而节约养护资金。雾封层作为一种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其经济、迅捷,能有效地防止沥青路面的水破坏,比较适用于高速公路的特殊养护条件和要求。
(三)微表处施工工艺
微表處是采用专用摊铺设备将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合理配合比拌和成稀浆混合料并迅速摊铺到原路面上,形成一层与原路面结合牢固、具有良好的抗滑耐磨性能、在摊铺后1~3h内开放交通的薄层(1cm)结构。目前微表处罩面技术主要是用于建立和恢复道路表面功能,在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工程中微表处已经成为防水、抗滑、耐磨、耐久的道路表面功能层。随着该施工工艺的规范化、标准化以及施工质量的提高和综合成本的降低,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上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四)微表处修复车辙施工工艺
微表处修复车辙施工技术是以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为黏结料、借助专用的摊铺设备进行施工的一种冷拌沥青混合料不等厚薄层摊铺技术。它具有施工进度快、成本低、效果好等特点,可以迅速恢复和改善原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提高防水性和抗滑性。车辙横断面一般为下凹形曲线,其填补厚度为变量,这就需要混合料中骨料粒径按照辙槽的断面正态分布。这种近乎理想化的技术要求只有微表处工艺可以做到。
三、预防性养护的要点
(一)施工时原材料及管理措施
要进行严格原材料的检验控制工作,绝不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混合料的骨料应选用石质坚硬、表面粗糙、嵌挤率好、耐磨性强、与沥青粘附率好的集料。例如骨料呈酸性应该增加一定数量的抗剥落剂或石灰粉,尽量降低骨料含水量,确定混合料的抗剥落性能。混合料使用矿粉时需搭棚存放,做好防潮、防雨措施,以减少原材料的含水量。
(二)养护周期性以及合理的养护时机
公路路面经长期使用后,其性能与新建路面相比有较大的区别,因此预防性养护应该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而言,公路在使用后主要有三个周期段。第一阶段是刚开始运营时,路面会有较少量的磨损。第二阶段是运营一段时间后,路面开始出现小的凹陷和裂缝等。第三阶段是长时间运营后出现大面积损害,且病害出现的频率逐渐提高,这一阶段进行预防性养护取得的效果将极小。可见,想要取得较好的预防养护效果,需要选择一个比较合理的时机进行养护。根据上述三个周期的情况分析,选择在第一阶段后期或第二阶段中前期开始养护效果比较好,能够较大程度地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当然,还需要考虑到预防性养护经济性问题。
(三)防治结合的养护方式
防治结合是预防性养护技术最主要的特点,即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预防路面病害而进行,在养护期间实行预防和治理相互结合的措施。公路相关部门管理人员首先对某一建成的公路进行现场考察分析,全面了解该公路的情况,并预见该公路有可能出现的病害,从而采取合理且有效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尽量争取在较大范围病害出现前做好处理和养护工作,避免路面病害蔓延和加重,影响道路的正常运营,这种在病害出现前就采取养护措施并在病害出现之初就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的养护方式,能够真正使公路沥青路面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人们出行提供最好、最可靠的服务。
四、结语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在公路养护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能够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提高公路的质量,促进公路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对这项技术的概念、特点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对施工中的每个步骤和工艺进行控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增强养护的效果,提高公路服务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志东.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探析[J].门窗,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