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8-09-10刘厚珍

南北桥 2018年16期
关键词:教学渗透情感教育初中语文

刘厚珍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也在不斷发展变化,开展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在课程改革中应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如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将不失为一块沃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6.118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要“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感情的熏陶、情操的陶冶。语文新课标的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之一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呼唤新的教育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教育贯穿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

一、情感教育的概念

情感教育就是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情感的引导作用,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可见情感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初中学生正处于情感的形成期,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心态,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初中生处于心理的叛逆期,容易出现各种叛逆情绪。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作为老师一定要和学生处理好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不融洽的师生关系,会让师生之间的交流陷入尴尬,甚至不利的局面。语文课本中的很多文章都有着丰富的情感,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支撑,那么情感教育将成为空谈。所谓,作为老师,一定要意识到,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定要用自己的爱心和真诚去感染学生,并且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多去倾听他们的感受,让学生自己感悟到真实的情感。如果学生在感悟的过程中发生了偏差,作为老师一定要进行及时的纠正,帮助他们获取正确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

三、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

情感教育在活泼、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展开最合适,因此,教师必须基于教材的重点内容创设相应的课堂氛围,并开展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利用合适的情感对课文进行朗读,掌握合适的节奏和力度,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进而加深学生们的情感体验。第二,必须将语言艺术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利用优美的文字、丰富的情感展现教材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深刻领悟,进而在情感上达到共鸣。第三,利用情景模拟的方法,让学生在真切的参与后获得最真实的情感体验。比如,以某一篇典型的文章为例,组织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利用这种方式使学生融入到具体的环境和时间的昂总,实现对其进行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教育。

四、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品读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帮助学生进行感悟。每一篇文章都饱含作者丰富的情感,作者将自己的情感隐含在作品的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要认真反复读文章,反复揣摩作者的心境,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获得作者想表达的意图。多读可以让人安静下来,可以让人的思绪飞扬,从读中感悟,从读中升华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读,大声读,读出感情,读出感悟,教师要从语音语调、动作、神情等方面进行指导示范。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无论是朗读的节奏、语音、语调、语速等,都会使人产生美的感受,在朗读时注意朗读节奏的轻重缓急,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优美意境,享受文言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感情基调悲凉,又蕴含激昂,在进行阅读时,应注意关键词的语调,适时的控制语速。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应引起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更要把它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个环节中去。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设计和促成一种民主的、活泼的、适合于学生情感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之内得到真正完善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把握和加强学生的情感功能,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的渗透,运用师生情感的互动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使整个教学活动趋于“和谐”,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目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情感教育一定会更多的走进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在潜移默化中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光彩,进而促进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庄奇娜.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14):253-255.

[2]乔胜辉.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4(02):74.

[3]刘倩.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5(19):138-139.

[4]张鹊.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渗透[J].文学教育(下),2015(11):69.

猜你喜欢

教学渗透情感教育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节约教育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