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生本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09-10潘勇

南北桥 2018年16期
关键词:生本教育高中数学

潘勇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生本教育也在不断被落实。高中的学生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压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高中的课堂教学时必须注重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情况,尤其是数学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更加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帮助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能够自主的排遣心理压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 生本教育 设计合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6.065

一、合理進行教案设计,以学生为本

为了让学案更具针对性和学法指导意义,教师最好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特点亲手编写学案。

首先,要深挖教材,了解每节课内容在整个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高考中的要求,制定清晰合理的学习目标,给予学生学习方向的指引。

其次,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身心特点。高中生正处于身心素质趋于成熟的阶段,他们自身对学习有一定的需求,有较强的好奇心、意志力和自控能力,正处于形象思维向理性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案导学的设计,一定要多用生动形象的实际例子,直观地激发其兴趣,做到知识问题化。

再次,要正视学生之间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及个性特点上的差异,学案编写面向全体同学,通过低起点、多梯度的分层问题设置,让不同水平和需求的学生都能获得提高,体味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

最后,学案的末尾要给学生留有空白,让其自己对每节课的内容作小结和反思以及延伸拓展,锻炼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以形成数学知识体系。模式是相对固定的,但训练的内容是灵活可变的,为此,教师应当注意学案中导学内容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二、营造和谐的师生沟通的课堂模式

传统的师本教育是以概念陈述,例题讲解的模式展开的,而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教育,老师应努力创新一种新的课堂模式,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环境,作为一个引导者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自己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进行探索研究。而老师在进行最后的知识修正讲解时,也应继续保持学生为主的生本教育,可以在课堂自由讨论时私下与某些同学进行提前交流确认,最后交由同学进行归纳总结。在例题等题目的练习时也应鼓励同学多多探索找寻不同的方法,或加以引导想问题的思路和解决办法,拓宽学生的思路,但注意点到即可,这就需要老师巧妙的把握好度,以灵活的语言进行诱导。

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生本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调动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在数学教学中,充满逻辑性和科学性的学科特性,导致在学生自主学习中很容易遇到瓶颈和阻碍。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充分的数学知识自主探究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究实践,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学科背景,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的进行自主探究。

例如,在《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一课的教学中,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抽象的概念的理解会存在问题,从而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效果。通过对于空间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和更加生活化的情境进行展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进一步产生求知欲,从而为学生进行课堂主体地位体现的自主探究打好基础,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进行知识点的探索,从而得到自我能力的提升和数学素养的构建。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多媒体运用是新课改要求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呈现以往不易呈现的内容。

例如,在教学“函数y=A sin(ωx+φ)的图象”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动态地呈现A、ω、φ对图象的影响,可以使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用较少的时间讲较多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补充条件、编题等训练,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增加课堂信息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五、问题导入,增加课堂趣味性

在引入新课时,教师从学生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与新知识有关的问题情境,作为导入新课的“引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动了脑子,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产生有机联系,从而促进思维发展,牢固掌握所学新知识。

例如:在讲线性规划问题前,先创设以下问题:兄弟两人配制两种食品出售,哥哥的食品每块分别用添加剂8毫克、面粉50克;弟弟的食品每块分别用添加剂7克、面粉9克。已知每天原料的使用限额为:添加剂2000克,面粉3000克,如果哥哥的食品每块能获利0.55元,弟弟的食品每块能获利0.60元,每天配制的食品能全部售出,兄弟俩每天各配制多少这样的食品,可使所获得的利益最多?学生对此问题既觉得新鲜,又贴近生活,一时却不知如何下手。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自然就有了兴趣。

如上所述,知识点的引入方式不仅仅会对学生的兴趣产生影响,也会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授课教师必须认识到教材与教材的结合,以及知识点和知识点的结合,课堂上学生应该感受到一些数学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这就是分解与整合的思维。知识点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有时候也是和旧知识或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授课教师要掌握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合理搭配关系,利用这种关系逐步引入课堂中,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之上,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数学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进.浅谈生本教育理念引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5,22(7):41-41.

[2]韦金球.“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5(9):26-26.

猜你喜欢

生本教育高中数学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