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色彩课程教学定位思考
2018-09-10李珂
李珂
摘要:色彩运用能力是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重要内容,对相关课程教学有着明确的要求。然而,受传统美术绘画专业教学的影响,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虽然部分院校已经采取某些教学改革措施,但對基础色彩课程的教学定位仍然混淆不清,直接影响教改方向和质量。因此,应理清课程定位,尤其要处理好与绘画色彩的关系,可以把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色彩课程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
关键词:色彩;教学;艺术设计专业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绚丽多姿、缤纷多彩的。各种色彩无时无处不冲击着我们敏感的视觉,给我们带来波动起伏的心理暗示,并引发我们无限的联想和多样的情感。为了充分表达不同的情感,我们可以把不同色彩和其他材料进行组合处理,从而起到传达情意的交流效果,这一过程在本质上就是艺术设计。在当今这个设计的时代,色彩在艺术设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形态以外的另一个重要设计要素,几乎体现在艺术设计的各种表现形式中。对于艺术设计师来说,必须研究色彩的各种属性,掌握色彩的表达规律,发挥色彩的“符号”作用,从而向使用者传递情感,表达诉求。因此,有关色彩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直接关系后续课程学习,乃至未来职业发展。
一、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要求
艺术设计是一种现实特定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其特征使功能性与审美性的高度统一,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有机结合。由此决定,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是兼具科学与美学素养,兼通技术与艺术才能的专业人才。因此,实际教学活动必须时刻为这一目标服务。所开设的各类课程也应支持和支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落实到色彩课程教学,更是如此。
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色彩训练后,要掌握基础色彩理论,培养敏锐的色彩感觉,获得正确的色彩观察和表现方法,养成色彩审美、造型。抽象等能力,并以设计思维,辅助各种方法,超越对自然物象色彩的再现模仿,从第一自然色彩进入到第二自然色彩状态,实现主动性认识和再创造,从而能自由地运用色彩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色彩是专业基础课程,并在各种造型研究活动中具有共性。不仅艺术设计的各个专业领域离不开色彩,而且与其他专业课程关系密切,互相关联和衔接着,共同支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其中,基础色彩课程还要对写实基础美术教育的学生进行绘画观念的转变与设计思维的渗透,并直接影响着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乃至未来的专业发展及设计水平。其重要性可见一般。
二、色彩影响下的设计色彩教学问题分析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最早多依托以绘画为主的美术院校开设的,多数是按照培养绘画人才的思路教学开展教学活动。基础课程体系与绘画专业共用,色彩教学也基本按部就班绘画专业的教学规程,并没有形成一套符合艺术设计专业资深特点的基础课程教学体系。而我国绘画专业的色彩教学是沿袭前苏联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并没有涉及设计内容。按照专业培养的能力和素养要求,设计色彩与绘画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绘画色彩强调的是感性处理,追求的是对自然色彩的超越,实现主动认识和创造的境界。由此可见,艺术设计与美术绘画专业的色彩课程的教学目的,方法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上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教学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上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沿着绘画色彩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被动反应自然真实而缺乏创新性,训练题材也过于狭窄,缺乏与后续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衔接,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色彩构成课程被引进艺术设计专业中,才逐渐打破这种单一教学模式,但在低年级基础色彩的教学阶段,依然还存在如何平衡和处理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的问题。此外,承担基础色彩教学的教师,多数是从绘画专业毕业,由于教学思维和专业取向还没完全调整,与设计专业联系不够,缺少对设计本质的根本理解,导致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存在疑惑,无法充分理解眼下所学的色彩知识与往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有什么直接联系。
此外,受绘画色彩教学思维的影响,有些院校认为经过高考选拔上来的学生一般都有较为扎实的色彩基本功,没必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再开设类似课程进行重复性的基础训练,于是把色彩课程的课时一减再减,甚至出现了由色彩构成课程取代其他色彩教学的趋势。殊不知,为应对高考选拔的美术训练,多只是程式化的集中训练的教学结果,临摹、默写或写生,都以写实为标准,谈不上艺术设计的再创造。而且,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色彩课程的教学手段也较为单一,一般是由教师课堂讲授理论后,学生使用传统颜料,以手绘完成作品训练,缺少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开展教学。从而不能更为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色彩课程教学定位
从教学规律来讲,教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都应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否则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就无法得到充分保证。从目前主要设计院校的色彩教学改革看,大多数都开展了对课时分配、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的调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会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究其缘由,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对色彩课程,尤其基础色彩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定位没有清晰的认识,甚至混淆不清。因此,在开展进一步的教学改革之前,首要解决的是对基础色彩进行准确的课程定位。
首先,充分认识基础色彩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作用和教学目的。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基础色彩教学介于写生教学和色彩设计教学之间,既具备绘画色彩的特征,又蕴含色彩设计的基本思维和方法。
其次,处理好与绘画色彩的关系,可以把基础色彩课程内容整合为三部分,既写生色彩、设计色彩和应用色彩。其中写生色彩的实质就是绘画色彩,主要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自然物象的能力,再现客观色彩。这部分内容既能加强学生的绘画基础和艺术感受能力,又能让新生入学有所适应。而设计色彩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色彩审美能力与色彩归纳能力,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色彩与形象、色彩与心理的内在关系,从而为专业学习做好基础。而应用色彩则重训练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色彩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设计目的,主观能动地应用相应色彩进行表现,其实质可看作是绘画色彩与色彩构成的过渡,逐渐从传统的再现型色彩向现代表现型色彩转换。
再次,进一步完善基础色彩课程的教改措施。第一,持续更新和扩展教学内容,既要关注绘画艺术领域的动态,更要关注艺术设计市场的变化,引导学生如何探索将各种知识巧妙组合的技巧,及时回应讯息万变的商业社会对谁的要求;第二,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个性指导,为不同前置的学生提供充分的发挥空间,尤其对于一些充满想象,看是怪异的创作,都要给予保护、鼓励和指导;第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尤其要将传统的颜料作画与新型综合材料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训练积极性以及运用不同介质进行色彩训练的能力,从而创造出传统颜料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客观的讲,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无论是此前的工艺美术,还是现在的设计艺术,都非常重视色彩教学。教育工作者、设计部门对有关色彩教学改革所进行的思考也从未停止过。而且前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教学定位不清,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受美术绘画专业传统教学的影响所致。因此,在对该课程的定位思考上,要基于与美术绘画专业的比较才能更为明确有效。通过理清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差异,才能较为准确的确定设计色彩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李玉.设计色彩教学脉络的分析与研究[J].美术大观,2007(1):136-137.
[2]黄志刚.高职色彩基础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4)下:131-132.
[3]刘强.浅析设计院校的色彩教学[J].中国轻工教育,2004(1):36.
[4]李宏伟.设计专业色彩课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