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主题式教学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2018-09-10杜宪财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主题式中小学信息技术

杜宪财

摘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必备技能,信息技术的教学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总结了主题式教学的概念以及种类,并研究了主题式教学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以期能给信息技术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主题式 教学 信息技术 中小学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科目,在课堂上教师会用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何将理论和实操很好地结合,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主题式教学作为新型的教学方式,强调操作与理论相辅相成。其核心思想可以运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实操能力的目的。本文通过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思考来完成主题式教学的方法的探讨。

一、主题式教学的概念

主题式教学是借助信息技术来进行学科知识讲解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认知”是主题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它认为学习应该将学生学到的知识置于社会情境中,带领学生走向生活。基于“情境认知”的主题式教学,可以达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可以锻炼学生信息收集、加工以及发布等能力,达到教学主题、活动、目的及设计四者的统一。通过主题活动的授课方式,信息技术课堂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及交流,使得原本抽象、逻辑性较强的知识能更加具体化、程序化。因此,主题式教学已渐渐成为活跃课堂的关键。

二、主题式教学类型

1.知识点主题教学

教师通过梳理课程的各个知识点,设计一个主题并且引出这些知识点,同时针对每一个知识点设计具有指向性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引下不仅可以快速记忆每个知识点,还可以根据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相互扩展和连接。譬如,信息技术基础中图像信息方面的教学,需要学生了解图像的基本格式以及采集方法,并且熟练掌握图像的加工操作。这可以采用新闻热点作为切入口:上课前以一篇走红的女教师辞职信引出这堂课的主题:“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出去走走。”

教学活动设计如下:首先,让学生思考自己最想去的地方,上网查找这个地方并保存照片,来认识基本的图像格式,这是第一个知识点。其次,引出第二个知识点,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获取图像的常用方法,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几种图像采集方法。最后,促成知识点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师借助photoshop软件对图像进行加工,向学生展示如何将风景照和卡通人物合成一个旅游图像,引导学生合成之前下载的图片和卡通图像。

本次的教学案例是以走红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为开端,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提高课堂趣味的目的。学生通过网络寻找想去的地方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开始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会空前高涨,对于图像信息的采集方式的教学知识点也能轻松突破。在下载保存图像时,学生就可以了解图像的基本格式这个知识点,同时还能与合成相关知识点进行衔接。最后,教师通过演示图片合成及加工,不但紧扣主题,也能激起学生对于合成图像技术的学习欲望,自觉提高学习动力,为充分掌握合成图像操作的知识点做了铺垫。采用知识点主题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兴趣和精力都到达一个高度,这样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通过的亲身实践,学生还可以强化对知识点的巩固。

2.知识链主题教学

知识链主题教学是让内容联系紧密的章节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体系,衔接各个知识点,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提高学习的欲望及興趣。例如,信息技术基础的多媒体信息加工以及信息集成和交流两个章节,信息集成是基于多媒体信息加工这一知识点延伸出来的,而信息交流环节是基于信息集成作品的操作延伸出来的,因此章节的内容联系紧密。然而,在教材上这两个章节是独立存在的,章节内容被划分,倘若根据教材划分来进行单独授课,则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为方便教学并保持教学的连贯性,教师可以引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对这两个章节进行教学。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信息交流,通过对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学生开始充分了解到信息集成的重要性,然后开展信息集成的教学,让学生意识到信息集成需要借助多媒体的信息加工技术,只有熟练掌握多媒体加工技术才能更好地开展信息集成。由此,教师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识链体系,并讲解每一个知识点,不仅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也让学生了解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识体系的整体性。知识链主题式教学往往与知识点主题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在前者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再辅以后者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有助于学生统筹观、全局观的培养。

三、主题式教学走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1. 贴近学生生活,确定主题

主题式教学对课堂的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升效果,在选定主题时,首先要明确选择标准。对小学生而言,主题的选取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并具有时代特色,同时还需要保证是大部分学生均感兴趣的主题。譬如,利用信息技术“访问因特网”这一课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对主题选取进行把关。当前许多小学生的偶像是“TFboys”组合,教师可以选取这个组合作为主题来设计教学模式,可引导学生通过百度搜索该组合的成员构成、成员个人信息以及最近的活动动向,从而锻炼学生掌握搜索查找资料的能力。另外,也可以根据节日来选取主题,如马上到端午节了,教师可以选择端午节这个生活热点作为主题。

2. 提供网络平台,资源共享

信息共享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驱动力,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空间来辅助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该空间发布作业,学生也可以提交作业,资源共享空间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例如,布置“用金山画王作图”作业,学生完成后可以自行上传提交。提交的过程本身就是课程知识点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上传材料的积极性。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素材上传至平台,教师通过平台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以及储存。同时,每位同学上传的素材可以提供给其他同学参考,加强了在平台的资源共享。网络平台资源共享,既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增进了学生间的交流。

3. 合作探讨活动,深化主题

在课堂上,学生需要较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听教师讲课,这种单一的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模式有时会显得枯燥乏味。为了突破这种格局,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主题形式,开展合作探讨活动,并围绕主题指导学生,使其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在合作探讨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在课堂展示环节,教师对制作网页成绩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主题作业也要加以保存及运用,例如,在父亲节时鼓励学生向家人展示制作成果等,将学生的实践结果推向社会,切实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通过运用多元化合作探讨活动,可以在教学实践及合作交流中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团结合作的技能,推动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刁世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分析及教学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5):4.

[2]陈辉.一案到底自然天成——主题式案例教学实践与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1):77-79.

猜你喜欢

主题式中小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主题式课程整合的价值、困境与改进
小学数学和科学学科主题式整合的教学思考
焦作市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啦啦操融入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可行性分析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