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鄱阳湖流域地方音乐如何发展

2018-09-10黄敏

南北桥 2018年13期
关键词:渔歌小调鄱阳湖

黄敏

【摘    要】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创新规划,为该地区的音乐文化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为了充分把握这个发展机遇,还应采取有效的发展策略,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作出贡献。本文将对鄱阳湖流域地方音乐的传承发展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一定的对策。

【关键词】鄱阳湖流域  地方音乐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004

笔者分别从:鄱阳湖流域地方音乐种类分析、鄱阳湖流域地方音乐的发展策略,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鄱阳湖流域地方音乐种类分析

鄱阳湖流域地方音乐可分为渔歌、茶歌、小调、号子、山歌、儿歌、风俗歌、生活音调等等。渔歌顾名思义是指渔民在捕鱼、晒网时自编的歌曲,鄱阳湖渔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包括劳动歌、情感等,具有多样音乐体裁,号子作为渔歌体裁的一种,这类歌曲通常是人们在劳动时喊唱的,渔歌可起到增强干劲、振奋精神、统一步调的作用,在渔歌演唱中通常会采取一唱众和的形式。在鄱阳湖流域音乐文化中山歌作为一种常见的民歌形式,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在劳动中人们可以通过演唱山歌来表达自身思想与情绪。鄱阳湖流域的人民在长期劳动中编唱了许多山歌,地方特色浓厚,例如:油墩对唱,这类山歌地域性很强。在鄱阳湖流域地方音乐中小调作为极易流传的体裁,通常来说鄱阳湖流域的小调分为生活小调与城市小调两个类别,生活小调主要在劳动或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可起到交流感情,自娱自乐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鄱阳湖小调的形成与当地的生活、休息、娱乐、劳动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区特点;坐唱小调又被称之为演唱小调,通常有伴奏,以坐唱形式为主。灯歌作为一种载歌载舞的演唱形式,一般在逢年过节时演唱,鄱阳湖流域灯歌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例如:《车灯》《龙灯》《马灯》《花灯》《叫花子灯》,灯歌曲调热烈轩昂、欢快跳跃、歌词生活气息浓厚。

二、鄱阳湖流域地方音乐的发展策略

隨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音乐市场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现代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对地方音乐的发展造成巨大冲击,鄱阳湖流域音乐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基于这种情况下为促进地方音乐更好地发展,还需采取有效的实施对策,综上笔者对鄱阳湖流域地方音乐种类进行了分析,为促进鄱阳湖流域地方音乐更好地发展,笔者将从:强化地区学校传统音乐教育、建立规范性保障体系、增强社会媒介宣传效应、大力开发音乐文化资源、从地域特色入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对地区学校传统音乐教育进行强化

为了进一步发展鄱阳湖流域地方音乐文化,首先应从教育入手,当地学校应对传统音乐教育不断加强,做好鄱阳湖音乐传承人的培养工作。在开展传统音乐教育工作时应充分利用该地域的音乐资源,对地方音乐校本教材进行编写,通过这些方法不仅可培养更多音乐人才,还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鄱阳湖流域地方音乐文化。

(二)对规范性保障体系加以建立

与此同时鄱阳湖地区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实施细则进行制定,对各方权责有效细化,同时对不同机构在文化传承中应尽的义务进行明确,从而鼓励更多人参与到鄱阳湖流域地方音乐传承当中来,鄱阳湖相关机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来规范音乐文化传承工作,为地方音乐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三)增加社会媒介的宣传效应

人民群众作为地方音乐的保护者、传承者以及创造者,为了更好地传承鄱阳湖流域地方音乐文化,人民群众首先应对地方音乐文化的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历史演变问题加以了解,通过社会媒介对相关知识进行宣传。

鄱阳湖流域音乐文化经长时间发展留下了许多的物质载体,例如乐器、剧本、曲谱等等,这些物品都是劳动人民的结晶,为了更好地宣传鄱阳湖流域音乐文化还可设立相关博物馆,确保鄱阳湖流域传统音乐艺术形式再现。

(四)对音乐文化资源大力开发

音乐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了带动鄱阳湖流域地方音乐的传承及发展,可将音乐作为商品积极投入市场,为鄱阳湖音乐文化发展拓展一条新的道路,对生产、运营、销售、盈利模式进行构建,进一步发展鄱阳湖地方音乐文化产业。与此同时还应对本地音乐文化资源充分挖掘,以传统音乐为核心在原本基础上予以创新,将大众文化、民间文化、精英文化融合在一起,提高地方音乐文化产品的现代价值。

(五)与文化旅游业充分结合

通过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业的结合,在推动文化发展的同时也为鄱阳湖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有效平台,通过这一条道路,可提高鄱阳湖流域旅游业人文含量,同时对该流域音乐文化广泛传播,这对于鄱阳湖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六)从地域特色入手

在中国的土地上,民族音乐遍地生花。地域环境、风俗习惯都会渗入到音乐中,影响音乐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各地区的民族特色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在学习陕北民歌《兰花花》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陕北的地域特色入手:陕北处于黄土高原,是一个有大量高山、大河的地方。黄色的土壤养育出质朴、实在的陕北人民。因为经济条件差、交通不便,往往两条大山之间明明可以隔山而望,从此山要去到那山却要经过几个小时的路程。这样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陕北人民经常用互相呐喊的方式进行交流。苦闷时,面对大山唱山歌以排遣内心的消极情绪,高兴时,吆喝一声,邀请对面山上的朋友喝酒对歌。了解完陕北人民的生活习性、地域特色和歌唱特色后,再通过音频、视频加深印象,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正确的欣赏观,这不仅能增进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归属感,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对传统文化的生存带来了一定影响,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认识是过时的,不符合现代人的,这种谬论使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遭受严重打击。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它是一个无形的瑰宝,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是每一个现代人应尽的义务。【江西省2016年艺术规划课题,项目名称:鄱阳湖地区民间音乐的现存状况与保护对策,项目编号:YG2016301】

参考文献

[1]张旦丹.基于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江西鄱阳湖渔歌研究[J].大众文艺,2016(24):48-49.

[2]陈军,朱家俊.浅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产业化发展[J].北方音乐,2016,36(22):177.

[3]张旦丹.鄱阳湖渔歌形成的文化地理因素及其艺术特点初探[J].北方音乐,2016,36(12):8-9.

猜你喜欢

渔歌小调鄱阳湖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四 季 相 思
汨罗江渔歌
思 夫
五河小调
秋浦渔歌
汕尾渔歌的考察与研究
鄱阳湖好风光
浅析太平军鄱阳湖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