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018-09-10骆杨韬
骆杨韬
【摘 要】加强应用意识是教育改革的需要。重视数学应用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意识薄弱,长此以往,必将学而无用,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机会,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初步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 应用意识 生活情境 知识拓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148
学以致用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我们都在强调要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能只注重对理论的灌输和学习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时代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只有把数学学习用以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更好地推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新课标中对数学学习就有以下的要求:认识到现在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要试着从数学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学会从日常生活中發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广大的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的实践和学习生活出发,开启学生的视野、挖掘学生的潜能、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一、让学生意识到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
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才让我们更加普遍的认识到我们大多数人学习数学不仅要领会和理解数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学会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使用数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的数学学习素质,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数学观念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强大的数学技能、增强自身的数学创造精神。这就要求作为传道授业者的老师要学会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还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应用意识,加强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生活工作问题的能力。要跟进时代的要求,综合应用自身的特长和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水平。这不仅是对学生自身的内在要求,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教学能力的挑战,这同时也顺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是在广大的人才市场中提高自身价值的重要方法。在实际的生活学习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要有主动应用数学知识去寻求解决方法的意识;第二,当学生学习一项新的数学理论时,能真正的吃透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用途;第三,学生要学会用数学的相关理念去解读身边的人和事物,注重培养自身的数学逻辑思维,使其成为一种习惯。因此,学生及时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并自觉应用到生活学习中,这是一种思维和习惯的培养,可以做到更高效的处理一些问题且会多一些理性和自信。
二、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数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出示范。例如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首先引入以下现实情境:在某条公路上有甲,乙,丙三个超市,甲与乙相距120千米,乙与丙也是120千米.两名罪犯分别在甲、丙两个超市进行抢劫。作案后同时以相同的速度驾车沿宽敞的大道逃离现场,正在乙超市两辆巡逻车接到指挥中心的命令后立即以相同的速度分别往甲、丙两个超市驶去,结果往乙站驶来的罪犯在1小时后就被其中一辆迎面而上的巡逻车堵截住,而另一罪犯经过3小时后才被另一辆巡逻车追赶上.问巡逻车和罪犯的车的速度各是多少?这样一来便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中不少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和一些抽象的内容,都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树立数学的应用意识的信念。
三、课外知识拓展,改变作业形式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主渠道,课外活动及作业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必要补充。数学知识的学习仅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实践是不够的,必须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将课堂上的知识拓展到课外,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无限的课后应用知识的空间。如:1.小调查形式。学了统计知识后,可让学生调查家庭每月消费情况,再绘制成统计图表,从中了解消费的支配情况,以便做出合理调整。调查自己家里每个月的水电费的支出情况,计算一下这个月比上个月节省了百分之几还是增加了百分之几。2.小论文形式。学了利息的计算之后,让学生通过调查利率,对比计算同样的钱,是存入银行还是购买国债得到的利息多,来写一篇《怎样使自己的钱增值》的论文。3.数学日记与数学周记形式。以周记为例,让学生通过一周学习之后,写一则周记。可从以下几个内容去写:①这一周主要学了哪些数学知识②在生活中碰到了哪些与之有关的问题③应用哪些知识解决了这些问题。④学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总之,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实践应用”,注重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作为推动科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工具,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培养新一代具有数学应用意识的人才应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责任。总之,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数学教师应树立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思想,转变数学教学观念,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培养自身较强的应用意识,积极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应用能力。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要渗透应用思想,使课堂少一些枯燥的纯数学问题,多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小荣.初中数学的体验教学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3(8).
[2]黄红.浅谈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3(6).
[3]胡中双.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