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页岩气资源开采现状与前景的探讨
2018-09-10李娟
李娟
摘 要:近年来,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在我国的诸多资源中,页岩气属于非常规的天然气资源,是一个新兴能源产业,这一资源在国外的开发已经被归属到商业领域中,其商业化发展较为显著。在我国与国际接轨越来越显著的情况下,对我国的页岩气资源开采现状、问题以及前景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
相对于常规油气藏来说,页岩储集层具有非均质性强、孔隙度极低和渗透率超低的特点,其结构复杂,富集条件复杂多变,使得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具有极高的难度和极大的风险。因此,在常规油气资源产量及储量逐年降低的背景下,针对页岩储集层展开地质勘探与有效的储集层改造研究,从而实现页岩气的经济开发是必须且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储集层改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页岩储集层渗透率的研究,正成为破解当前难题及今后发展的关键;加快页岩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对改变中国油气资源格局,缓解油气资源短缺,实现向清洁能源转变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页岩气概述
1.1 页岩气的概念
页岩属于沉积岩,由粒径小于0.005mm的细粒碎屑、黏土、有机质等共同组成,具有页状或薄片状层理。页岩气藏是一种分布广、丰度低、易发现但难开采的自生自储连续型非常规气藏。页岩气以游离状态和吸附状态赋存于纳米-微米级孔隙及裂缝中,其形成和富集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往往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广的页岩烃源岩中。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大部分产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这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以稳定的速率产气。作为一种典型的非常规能源,页岩气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十分丰富,并随着勘探开发力度的加大,可探明储量还在不断上升。
1.2 页岩气的特点
页岩气往往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的页岩烃源岩中,既是天然气生成的源岩,也是聚集保存天然气的储层和盖层。气藏储层具有典型低孔低渗特征,并随埋深加大,物性逐渐变差。其储集空间以裂缝为主,是典型的低压、低饱和度。由于孔隙度常为4%-6%,渗透率低于0.001毫达西,使开采难度加大,但在断裂带或裂缝发育带产量较高。
2 页岩气的开采现状
在页岩气的开采上,美国是第一个也是最成功的国家。美国拥有页岩气勘探核心开采技术,并形成清水压裂、多段压裂、同步压裂等先进开采技术,这使其处于领先地位。对于页岩气的开采是十分复杂的,需要依托技术手段与方法来提高其开采的效率。我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领域处在起步阶段,国内的开采技术虽然能够满足我国页岩气的开采需求,但是也造成了开采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近年来,页岩气开采技术在不断发展,我国已拥有自主的开采技术与设备。然而,其技术与设备的不先进导致了其产生了地质灾害、甲烷泄露、环境破环等三大开采风险问题,对此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践意义。
3 对页岩气资源开采前景进行分析
3.1 深层页岩气资源开发前景
在3500米以下的页岩气开采中,我国的开采技术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了我国在深层页岩气开采中处于不利的情况。面对这一情况,国家在深层页岩气开采技术研究中给予了更多的支持,为此方面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相信我国的深层页岩气开采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从而为页岩气资源的开采打造新的领域。
3.2 非海相页岩气资源前景
在对此方面的页岩气开采研究进行分析中发现,其中存在的页岩储层的储集质量较低、完井质量较低等问题的存在是主要的限制因素。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对非海相页岩气资源进行开采过程中,应从上述两个问题入手进行研究,当我国在非海相页岩气资源开采中取得显著进步的时候,我国的页岩气资源开采将会朝前迈进一大步。因此,注重此方面的研究,为此方面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
3.3 环境破环的安全对策
目前,低分子可回收压裂体系技术与常规瓜尔胶压裂返排液再利用体系等可以为我国所用,两大新型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性。通过法律政策文件来规范开采过程中废水的排除问题。及时更新开采技术,最大程度避免水资源的污染。
综上所述,在我国页岩气资源开采过程中,因为我国的开采时间较短,所以在此方面还没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在开采过程中,技术问题也是主要的短板。因此,在页岩气资源开采中,就应对开采中的进步进行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投入更多的财力、人力等进行页岩气开采的技术研究,争取早日取得突破性的技术进展,从而提高整体的页岩气开采技术水平,促使我国在页岩气资源开采中能够取得显著的成就,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可用的资源。
参考文献:
[1]潘继平.页岩气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关于促进我国页岩气资源开发的思考[J].国际石油经济,2009,17(11):12-15.
[2]吴文秀,陈嘉磊.页岩气开发影响因素与对策[J].世界有色金属,2016(34).
[3]高莘.页岩气成藏机理与勘探技术研究[J].化工設计通讯,2016,42(08).
[4]秦佳,张威,刘晶,冯明溪,廖萤,陈弘.美国页岩气开发状况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4,33(04).
[5]王猛.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勘探开发,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