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018-09-10彭宇

南北桥 2018年9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彭宇

【摘 要】教师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引导者,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创设探究情境,巧妙点拨引导,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与探究思维,教给学生探究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103

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灿烂的文明都是通过汉语言文字记载下来的。读书是一个提高自己的过程。它的意义不只在于知识的获取,更在于提高一个人的自身修养。《高尔基论青年》中说道“每本书都是一级小小的阶梯,我每爬一级,就更脱离畜牲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的生活观念,更热爱这本书”。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竞争强烈,我们要有较强的获取、汇集信息的能力,以适应这个社会。学生应该努力扩大阅读量,不断地提高自己。

一、选择合适的书籍

小学低年级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很多小学低年级考试中的作文体裁都是想象文。而童话就是一个很好的提高想象力的书籍。童话语言简洁易懂,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小学生都很喜欢这样的童话故事。以孩子的兴趣为阅读的起点,更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再者,童话中有不少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能从文字中学到一些简单的写作手法,这也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描写划火柴的场景“她又擦了一根,哧!火苗又窜了出来,发出亮亮的光。墙被照亮了,变得透明了,她仿佛看见了房间里的东西。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上面放满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一只烧鹅突然从盘子里跳出来,背上插着刀叉,摇摇晃晃地向她走来。几只大面包也从桌上跳下来,一个个像士兵一样排着队向她走来。就在这时,火柴又熄灭了,她面前只剩下一面又黑又冷的墙”。这些简单的描写都很适合小学生去学习。想象文并不限于童话,孩子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其他的书籍,女孩子会比较喜欢童话,而男生或许会比较喜欢冒险类的想象故事。

二、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悟性,这是语文教学给我们提供的最宝贵的经验。一般故事性强、文字浅显的文章都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便于他们阅读和理解,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论及教师的“教”时曾说过:“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阅读教学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由此可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以及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如《将相和》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自习题,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学习课文,先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三个小故事,了解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廉颇的知错就改。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通过叙述具体的事情来反映人物的品质的写作方法。因此,我常对学生讲培养自学能力的好处,让他们明确怎样提高自学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的阅读教学。任何能力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园地里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也会大大增强。

三、教学生做好阅读笔记

学生知道读什么了,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是很明确。如果只凭兴趣,凡是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囫囵吞枣地草率阅读,有了好词好句也不懂得积累词汇,有了好的结构也不懂得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那样的阅读效果也是很差的。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透,读出收获。具体做法是让学生把阅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摘录下来,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写作积累语言。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我想我们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还要教会他们懂得跟同学、朋友分享这种收获。

四、倡导创造性的阅读,提升学生的审美个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同时,阅读是为了丰富学生的阅历,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等,是属于创造过程,而不应该是被接受。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笔者在教学过程汇总中,首先诱导学生拓展阅读范畴,广泛积累阅读;其次,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維,倡导个性理解,即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语言等与作者、文本进行对话,实现自我独特的阅读感受;最后,带领学生感受、品味文本内涵,深化其个性审美,升华其情感体验,感悟阅读文本的内涵。

五、阅读教学要将阅读方法运用于实践

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一个过程,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就通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进而形成能力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实践的学习过程中,使其在具体的实践中更好地领悟阅读方法。例如,学生在阅读课上学到了阅读方法可以在课外补充读物中运用,把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给他们一个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通过分析、综合,更好地掌握这些阅读方法。

六、积极引导,热爱阅读

老师要求学生多阅读的同时,自己应该先树爱阅读的榜样。给学生树立一个爱阅读的榜样,再鼓励学生去阅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学同一时期阅读同一本书。然后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讨论读书的心得,这样就深化了学生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有了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自觉性。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课本中的内容实在有限,学生一定要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以扩充自己的知识以提高理解能力。阅读将要伴随人的一生,它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阅读最大的意义不在于获取信息和知识,而在于从文字中提升自我。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这才是阅读的核心。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