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2018-09-10崔维维
崔维维
【摘 要】“媒介融合”是时下热词和媒体发展趋势,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产生了越来越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媒介、有效利用媒介,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导向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具有时代挑战和现实意义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媒介融合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002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战略要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实效性,形成全面育人格局。2018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持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全球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特征更加明显。媒介融合实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双方取长补短、互惠互利,为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拓新的路径。
一、媒介融合及特征
媒介融合的概念最早是由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浦尔在《自由的技术》一书中提出,是指当时的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形态的融合。这种融合带来了媒体界限的模糊甚至消弭,这种动态发展过程致使媒体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态势。亨利·詹金斯认为,媒介融合更多的是指跨媒介平台中的内容流动,多种媒介产业之间进行合作,以及受众主动获取媒介信息的行为。最早将“媒介融合”概念引入到国内的蔡雯教授认为,媒介融合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推动下,各类型媒介通过新介质真正实现的汇聚和融合。媒介融合思维正在深入人心。在新一轮智能化浪潮的驱动下,媒介融合呈现出新的特征。
(一)融合步伐加快
新传播技术的发展造成全球新媒体格局变迁,诸如纽约时报、路透社、英国BBC等国外大型媒体集团相聚开启了数字化和移动化发展之路。2017年,全球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特征更加明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广度拓宽、速度加快、力度增加。
(二)“互联网+”成为媒体深化融合新引擎
继2014年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与各领域融合。2016年7月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推动各类媒体不断积极探索,在內容、技术、渠道、管理等多方面深度融合。
二、媒体融合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
媒介的深度融合在一定程度上重塑着社会关系,重塑了舆论的环境和格局,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媒体融合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机遇
1.巩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媒体要有阵地意识,新媒体己经成为高校师生获取信息、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己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媒介工具。推动媒体融合,既可发挥传统媒体理论重镇的优势,又可集中新媒体的开放、灵活、包容的特征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和现代化育人的手段,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提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以我院为例,河南警察学院专业网站、河南警察学院微博、河南警察学院学警时光微信公众号平台,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传统媒体载体的局限性,构筑了符合学生思想发展的话语体系。
2.丰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式。
媒介的深度融合突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概念,改变了思想政治工作单向传播的特点。多媒体融合特性,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可以面对面谈心,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一进行交流谈心。学生也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留言等形式及时把意见想法反馈给学校。
3.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大学生中手机普及率极高,基本达到百分之百,课余大多数时间都花费在互联网上。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学校通过互联网多种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但具有丰厚的受众基础,同时可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二)媒体融合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挑战
1.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
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传播信息海量。信息质量良莠不齐,既有健康积极的信息,也存在一些消极腐朽思想。在信息选择过程中,那些不良信息会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使大学生思想行为误入歧途。如有些学生,片面相信网络,通过一些P2P平台或者APP进行高利不良贷款。
2.舆论引导较难。
传统媒体,例如党报、电视台等,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可以正确引导舆论发展方向。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网络媒体呈现出开放性特点,受众的知情权得到满足,而且受众自主选择权力扩大,按照“选择性接受”理论,他们倾向于接受那些自己认知或者价值观符合的信息以及社会思潮,舆论引导难度增大。
3.宣传途径不完善。
媒介融合的发展拓宽了传播的途径,如社交媒体、博客、游戏等融合形式,学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倾向于选择形式活泼的传播方式,如网络游戏、视频、即时通讯、微博、微信等。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有上思想政治课、学习先进事迹、谈心谈话等。传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形式主要有上思想政治课、学习先进事迹、读文件、谈心谈话等。同时,高校媒介融合的程度也需要进一步加深。如何,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形成网络育人的模式,需要探索研究。
三、基于媒介融合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创新思路
(一)完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体制机制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体制机制构建与创新是实现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媒体融合时代,由于媒介载体和受众群体的细化,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全面的宣传队伍。首先要有较高的媒介素养,掌握新媒体的特点和运用;宣传队伍要体现多元化、层次化。
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运行机制,不只是单一的媒体叠加,更不是一种媒体取代另外一种媒体,发挥两者甚至是多者的合为。
构建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高校宣传部口必须将各部口的宣传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单位考核和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使考核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改变过去校园媒体资源各自为政的运行模式。
(二)完善校园网络建设
学校要完善校园网络的建设,通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进行紧密的结合,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一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中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时事热点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由于互联网具有高度的虚拟性,学生在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放松戒备,敞开心扉的交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所暴露出的问题,针对性地加以疏导,从而缓解学生出现的错误的思想问题,提升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水平。
(三)整合校园媒体资源,形成高校校报文化传播的合力效应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校报要想实现真正的发展,就必须打破“静态”报纸的狭隘思路,主动拥抱新媒体,实现校报网络化。在信息渠道收集方面,可利用网络、博客、微博、微信、QQ、論坛等新媒体,发现新闻线索,挖掘新闻亮点,拓宽新闻来源,让报道内容更加丰富与鲜活。在内容传播方式方面,通过校报手机版、校报网络版、校报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实现新闻二次传播,借助文字、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让传统的“读”报纸,变为“看”报纸,“听”报纸。同时,通过开展网络征稿、网络调查、线上点评、微信留言等活动,提升师生参与性和互动性;通过提供阅读链接、拓展校报容量,坚持实时上传内容、方便及时下载服务,让校报真正成为师生获取信息、探讨学术、沟通思想、文化交流的载体,为校园文化的传播提供广阔而有效的空间。
构建新媒体中心。强化大学生新闻中心建设,对内统一校园新闻采编播,提高整体效率;对外整合传播优势,加强与其他高校媒体和社会媒体的接触,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提升校园文化的传播力。新闻中心实施新闻“厨房”式生产机制,推行“一次团队采访,分类编辑生成,多渠道交互推送”的模式。
总之,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高校应主动利用和借鉴新媒体优势,努力加快媒介融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水平,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谢精忠,朱俊.“微”时代的大学生媒介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挑战、融合与创[J].新闻知识,2016(11).
[2]李桑燊.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8).
[3]孙珊.新媒体对大学坐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4]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国出版,2015(8).
[5]林东生.媒介融合:发挥高校校报对大学文化传播的主导作用[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