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简述

2018-09-10董晓婷

南北桥 2018年9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高职院校

董晓婷

【摘 要】建筑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企业和市场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的旺盛需求,企业需求的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传统建筑电气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需要掌握建筑电气专业的市场政策、前沿技术、相关工具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修理等技术。本文从企业实际和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基于四川建院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条件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001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属土建大类[1]下属的建筑设备类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建筑电气系统设计、施工以及电气类设备的安装、调试、检修、维护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近年来,随着建筑产业的持续升温,市场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激增;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与智能建筑的发展,企业更多的需要智能型复合人才,即懂原理、精实践、知前沿、会管理型人才[2]。因此,为适应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模式、课程设置、校企合作等方面等必须与时俱进,实时调整,培养出真正能为社会所用的专业技能人才。本文将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对当前高职院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状态与发展规划做详细阐述。

一、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市场需求分析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就四川省而言,近两年,建筑产业发展迅猛,且我省人口密度大,旅游产业带动的流动人口较多,对建筑特别是住宅建筑的需求呈指数增长,目前住宅建筑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3]。四川建院作为四川省唯一建筑院校,多年来为社会输出了大批的建筑类人才,深受社会认可,被评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目前,我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每届招生人数大约为100人左右,每届毕业生除去10%左右专升本的同学,就业率均在97.5%左右,且70%的签约单位均为中建、中铁等国企,丝毫不逊色本科院校就业环境。

另一方面,就当前市场需求而言,建筑电气类人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建筑电气系统技术人员;2.建筑电气系统管理人员;3.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研究型人才。其中,第一类人才的需求最大占比65%。高职院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第一类。

二、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更好的体现分层教学,目前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目标分为三个层次:1.基本素质目标:要求所培养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责任感、道德感、务实求新、开拓进取,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知识体系目标:学生必须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3.核心职业能力目标:职业能力是学生走入职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即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建筑电气系统设计、工程施工、系统设备安装、调试等职业技能。

(二)就业岗位目标

结合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规划,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将就业岗位目标分为两个层次:1.基本岗位目标:施工员、设计员、材料员、监理员与造价员等岗位。2.职业拓展目标:为拓宽学生职场空间,学生培养期间配置机电实务、项目管理、工程经济等课程。

(三)课程体系建设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划分为四个模块:1.通识模块:主要提升学生基本知识累积层面,是全院所有工科学生都要完成的课程,如:高数、大学英语、道德修养等。2.专业模块:引领学生进去建筑电气专业领域,掌握电器领域基本专业基础知识,为专业技能的学习做铺垫,如:电路原理、建筑概论、电气识图、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3.专业综合技能模块: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设课程如: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电气施工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建筑电气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电气CAD等;4.专业拓展模块:旨在学生专业技能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使之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能更好的与企业需求相衔接,开设课程如:造假工程技术、机电实务、工程经济等、BIM等课程。

三、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早在2011年就提出“要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习近平主席更是指出“学一技之长才能有更好保障”,因此,本院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一直秉承“能力本位、素质教育、工学结合、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培养专业技能强、职业道德修养高、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符合当代国家发展战略的专业技能人才。

本院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实行“政府、企业、行业、学校”,四方协同育人机制。政府主要从政策、资源等方面对专业发展提供引领、支持并对办学质量进行监督。目前,本专业与企业尚处于中等合作层面,即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次,根据用人单位岗位需求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开设订单班。最后,企业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与就业机会。此外,我校为市电工学会理事单位,为专业与行业交流、合作提供了较大的平台。

四、实践教学与管理

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桥梁,实践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操与就业技能,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更加侧重实践技能培养。目前,我院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实行校内实训、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校内实训基地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拥有11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占地3000m2,包括:电工实训室、电气综合实训室、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实训室、楼宇智能实训室等。从试验验证到技能操作訓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各实训项目均按照岗位特点和课程教学大纲设计,实训内容丰富。

(二)校外实践基地

受专业特点限制,校内实训基地仅能满足基础技能的培训,要较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只有让学生真正投入实际工程项目。因此,本专业设置了顶岗实习培育环节,即让每个学生在定岗实习期间选择一家企业实习,真正融入实际工作环境。多数学生的实习单位都为施工单位,实习场所为施工现场,危险系数大,因此,校外实践教学和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存在。为此,实行“三站式”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即:第一站:针对校外实习相对集中的地区或者企业,设立驻地工作站,学校选派专任老师负责指导该片区学生的实践学习;第二站:针对校外实习相对分散的地区,设立流动工作站,分派教师联合巡回检查指导;第三站:搭建网络管理平台,实行远程技术指导,学生定期网上提交实习日志与总结,指导教师按时批阅检查指导。

五、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我院一直以“质量兴校”为理念,始终坚持PDCA全面质量管理机制。本院教學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保障和质量监控两部分。首先,科学的培养目标,合理的课程体系、优秀的师资队伍以及健全的管理制度是落实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其次,我院实行督导检查、教师互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考试考核五位一体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同时,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也是持续改进的,定期收集用人单位、社会、学生、家长等各方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相关条例和管理方法,始终保持该体系的先进性,实用性。

六、专业建设提升

专业建设需要不断优化、不断提升,加强与企业需求的衔接,同时也满足市场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本专业团队一直致力于专业建设的探索、完善提升,成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探索了“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机制:本专业录取批次为专科一批次,录取分数相对本科院校低,但不代表学生知识接受能力欠缺,而是学生大多存在较大的偏科现象。大多数同学偏科现象出现在英语、数学。因此,针对该特点,对本专业实行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机制,满足不同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需求。此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与兴趣,如有的想从事施工,有的想从事设计等等。对此,本专业在基本课程体系之外还开设较多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职业规划与兴趣需求。2.学术讲座制度:为拓宽学生视野,加强专业认识、了解专业技术前沿,我院规定每学期每个院系至少举办两场专家讲座,均邀请资深技术专家或教授出席。3.教师培训制度: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能力需要不断提高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我院每年公派一定数量老师深入企业顶岗实习,增强实践经验,同时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专业先进技术,为在校教育注入新鲜活力,以保持教育体系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次,始终贯彻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田兴旺,殷国监,张殿光,高兴,张琨,李丛.土建类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8,27(04):29-33.

[2]王浩军,颜翠翠,吴敏.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和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8):84+86.

[3].数字建筑引领建筑产业变革与发展[J].中国勘察设计,2018(08):26-35.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高职院校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