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固性高血压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性
2018-09-10刘玉云
刘玉云
(湖南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 郴州 4230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在患者睡眠8 h中,出现5次以上呼吸紊乱或者30次以上呼吸暂停,且患者呼吸暂停时间大于10 s[1]。患者在夜间睡眠过程中,如若经常出现间歇性缺氧或者睡眠紊乱,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异常表现,引发患者血压升高等。有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本文选取了本院收治的1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分组对照的方式,探讨探讨顽固性高血压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非顽固性高血压为对照组,各5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标准;②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订保证书。排除标准:①多发性神经病、老年痴呆患者;②不合格和资料不全患者;③患有严重肺部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中男20例,女30例,年龄28~84岁,平均年龄(55.2±4.5)岁;对照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9~83岁,平均年龄(54.7±3.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质量、病理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于夜间使用便携式多导睡眠仪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专业人员对监测结果进行校正。监测指标包括:口鼻气流、心电图、双导联脑电图、鼾声指数等等。综合考虑患者的眼动图、脑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对睡眠进行分期,共分为快速眼睡眠期(REM期)和非快动眼睡眠期(NREM期)两期。对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进行准确记录AHI=(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60 min。在第2天清晨常规测定患者的血压,其中顽固性高血压判定标准:有高血压病史患者或者测定的血压舒张压>90 mmHg,收缩压>140 mmHg。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SPO2mini、SPO2mean、AHI、和BMI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AHI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6,P<0.05),SPO2mini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8,P<0.05);SPO2mean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1,P<0.05)。在协方差检验中融入BMI使其作为协变量可以看到,由于BMI这一显著因素,导致AHI有差异。就BMI比较而言,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SPO2mini、SPO2mean、AHI、和BMI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SPO2mini、SPO2mean、AHI、和BMI情况比较(±s)
BMI(kg)26.53±2.86 26.78±3.69 0.379>0.05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0 50 AHI 50.58±26.64 35.43±27.06 2.806<0.05 SPO2mini 75.65±8.35 79.65±7.85 2.468<0.05 SPO2mean 88.53±3.52 90.52±2.84 3.111<0.05
2.2 两组患者干扰睡眠因素和睡觉结构比较 观察组患者 的微觉醒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t=3.340,P<0.05),睡眠效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t=2.809,P<0.05),REM期比较,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t=2.435,P<0.05)。但是若将患者年龄以及BMI等一般因素排除,那么两组患者就睡眠效率的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扰睡眠因素和睡觉结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干扰睡眠因素和睡觉结构比较(±s)
REM期14.70±5.96 17.62±6.03 2.435<0.05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0 50微觉醒次数43.62±12.36 52.13±13.11 3.340<0.05睡眠效率77.42±15.64 85.51±13.04 2.809<0.05
2.3 两组患者不同睡眠期呼吸障碍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REM期、NREM期以及REM期联合NREM期的呼吸暂停指数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tREM=2.381,tNREM=2.381,tREM+NREM=2.381,P<0.05);在低通气指数上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协方差分析可以看到,观察组患者在每个睡眠期增加OAI均与患者年龄有着必要联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观察组患者OAI仍旧显著高于对照组。通过Logistic回归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到,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与患者年龄、BMI和AHI密切相关,最低SPO2和平均SPO2并不会影响到顽固性高血压,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睡眠期呼吸障碍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不同睡眠期呼吸障碍比较(±s)
REM期联合NREM期34.71±28.36 22.59±24.83 2.274<0.05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0 50 REM期33.32±24.49 21.91±23.41 2.381<0.05 NREM期17.21±13.26 11.36±14.31 2.120<0.05
3 讨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指的是在睡眠过程中反复发作30次以上呼吸暂停,进而引发间歇性缺氧等症状[2]。此类症状患者常以心血管疾病异常表现为体征和首发症状,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导致患者夜间出现血压反复性的升高,受到长期慢性作用影响增生肥厚患者血管平滑肌,长此以往形成持续性高血压[4]。此外,在低氧压力方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还会出现反射异常,通过提示呼吸暂停来对患者的化学感受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控制全身血管张力,低氧受到异常压力的影响造成患者血压持续性升高[5]。
临床上治疗该症状常采用的是持续正压通气的方法,改善患者上呼吸道塌陷和狭窄,减少夜间低氧血症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患者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合理控制患者血中茶酚胺类物质,从而确保患者的血压整体处于稳定状态,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诸如头痛等不适症状[6]。本次研究以1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对照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SPO2、AHI、OAI以及睡眠效率情况等相关的数据作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AHI显著要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BMI这一显著因素,导致AHI有差异。10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其中观察组最低SPO2和平均SPO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和AHI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此可以看出,由于观察组患者均具有较为严重的睡眠呼吸障碍,导致观察组患者低氧血氧也较为严重。除此之外,平均SPO2的下降还受到BMI因素的影响。同时,最低SPO2和平均SPO2并不会影响到顽固性高血压[7]。
在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到:观察组患者在每个睡眠期的OA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患者年龄有着必要联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观察组患者OAI仍旧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其阻塞性通气障碍也更为严重,这种障碍也受到患者体质量和年龄的影响[8]。
综上所述,顽固性高血压常见合并疾病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二者密切相关,可以从改善患者睡眠、降低低通气次数和呼吸暂停入手来控制顽固性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