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祁门、郎溪二地五猖傩祭仪式之比较

2018-09-10苏怡柔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200

丝路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祁门锣鼓仪式

苏怡柔(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0)

中国戏曲的源起,在于人们的劳动。原始时期,人们为了劳动,便逐渐演变成了以歌舞娱乐为主的表演活动。这种最原始的歌舞演出已初步具有了戏剧所必需的重要因素——象征性和拟态性。在原始社会的后期及奴隶社会的诸多歌舞表演中,具有较多戏剧因素的歌舞,主要有人们在举行祭祀活动时图腾崇拜所跳的祭祀舞——傩舞和巫舞。这种古老的祭祀舞应当是中国仪式剧的先声。之后,通过对“跳五猖”仪式的分析,一窥皖系傩舞之风貌。

一、“跳五猖”历史渊源之比较

“跳五猖”,又称“跳菩萨”,是对祠山神张渤祭祀的遗留。这一仪式,带有浓郁的宗教多神的神秘色彩,是巫、儒、释、道多元宗教的载体“跳五猖”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主导思想,具有先秦宫廷仪式礼节的重要特征。傩舞“跳五猖”皖系傩舞中的一个分支,其仪式演出同样以佩戴面具为标准程式化装扮。皖傩舞摊是以贵池傩舞为主体,延伸出祁门傩舞、郎溪傩舞等分支。

郎溪“跳五猖”除了通过舞蹈仪式祈求神灵保佑一方五谷丰登、平安吉祥之外,还包含了专门的祭祀表达,就是对治水英雄张渤的纪念。安徽省郎溪县梅诸镇的“跳五猖”能最大程度上原汁原味地再现传统五猖摊祭的本真,其中,以南岸的郎溪县梅诸镇周、倪二姓传承下来的仪式最为完整。[1]“五猖”信仰流传广泛,从江西郡阳湖流域起源、普及于徽州、江南地区,之后成为波及全国的民间信仰,不仅受汉族民众供奉,少数民族区域也有供奉。关于“五猖”的来历说法不一,经过各地民众的想象让释,从历史资料记载上看,五猖呈现的面貌也十分复杂。在这里主要体现其善神的属性,可救助人们逃脱瘟疫之灾。还有就是祭祀张渤,青河流经安徽郎溪梅诸由于缺少疏导治理,水患却一直不断。张渤是西汉人,由他领导大众将这里河道疏浚,使得整个太湖流域成为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遗憾的是治水大愿尚未完成,张渤就逝世了。这里的老百姓自发组织纪念这位治水英雄,而其中形成于青河南岸的梅诸镇“跳五猖”尤为突出,一直传承至今。祁门地区的“跑五猖”仪式主要是在祁门栗木村口连戏演出前的一种仪式,以驱鬼驱邪,保佑全村平安为主要的目的。这便有别于郎溪“跳五猖”仪式的复杂性。也正如此,限制了其发展,仅仅在祁门地区还有流传。

二、“跳五猖”表演仪式之比较

傩舞与其他舞蹈戏曲不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戴而具是摊舞的特征之一。无论是郎溪傩舞还是祁门傩舞,在进行表演仪式中都需戴面具,这也是二者仪式的相似之处之一。古傩舞有后界、魁星、李斯、夜叉、小鬼、老鼠精等多种彩绘木雕而具,采用浅浮雕与镂刻相结合,不仅造型古朴夸张,刻划的形象神气也咄咄逼人。

安徽祁门“跑五猖”的主持者和五猖神将鸡血酒一饮而尽,此时燃放鞭炮,然后,族长或首事人手举五猖神位,提着灯笼在前而领路,五猖们起舞动手中的兵器,钢环、铜环之类嚓嚓作响,点着熊熊燃烧的火把,一路呼啸直奔村子里。在村中各个街巷之间呼喊奔跑,祠堂等重要场所是必到之地,以驱鬼驱邪,保佑全村平安。之后,五猖神转到戏场,村中管事人跪在地上迎接猖神,并敲锣打鼓放鞭炮。五猖神来到神台前先围着神台奔跑一圈,叫主持者焚香、烧制、跪拜并如前断鸡头喝鸡血祭祀一番后,将桃木神位请上神台。五猖们在戏场中挥舞兵器继续飞奔,或十宇交叉,或穿花或转圈有着固定的奔跑套路,称作“一条龙,“五梅花,、“荷花出水”等。[2]郎溪“跳五猖”仪式与祁门仪式相比,有一定的复杂性。郎溪“跳五猖”全仪共有十三神身。其中东、西、南、北、中央五神是正身,称五猖神或五方神。全仪以古代阴阳五行学说构筑,五正身按五行属性配以五色和占位。除了站位之外,郎溪“跳五猖”还伴随着乐队,主要以大、锣鼓为乐器,以唢呐、竹笛为曲牌。大锣鼓统称“12番锣鼓”。整个锣鼓套子,由“起套”“长套”“快番”“小五套”“大七套”几个段落组成[3]。大小锣鼓的曲牌音乐有唢呐、竹笛两种,其中唢呐牌子较多。有的曲牌可以二者合奏,配合运用灵活。虽然,祁门“跳五猖”相对简单,但是也有其独特之处,祁门历溪班在跑猖过程中常以表演“叶火”为绝技,这是郎溪“跳五猖”仪式中所没有的。

结语:

傩舞“跳五猖”是建立在传统阴阳五行学说上的傩祭演出,一直按照传统的家族传承方式延续至今。祁门傩属于“舞”的范畴保留着先秦大傩驱鬼逐疫的风貌,是较为原始的。而郎溪傩舞是皖系傩舞传承最为完整的,也是发展、传播较大的一个区域舞种,两地傩舞各有各的特质,又不差相似之处,需辩证的去看待两地傩舞。

注释:

[1]陆焱,《村落社区的摊仪与象征》[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第57页。

[2]李静、蔡宇安、龚雯莉,《‘神’、‘奇’的假面——祁门芦溪傩面具特征的文化人类学解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3年7月,第125页。

[3]何佳,《郎溪“跳五猖”仪式的再创造》[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年6月,第132页。

猜你喜欢

祁门锣鼓仪式
邵伯锣鼓小牌子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祁门红茶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
祁门傩舞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全民健身视角*
理学、商业与宗族——祁门韩楚二溪汪氏研究
龙潭八牌锣鼓的概况与保护
Talk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