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羌族夬儒节民俗仪式活动研究——以理县蒲溪乡为例

2018-09-10甘丽丽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41

丝路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天神羌族仪式

甘丽丽(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610041)

前 言

笔者于2017年2月25日随茂县文体局韩树康老师一同前往四川省理县蒲溪乡蒲溪村,全程历经五天的田野调查。26日进入做前期的调查准备,对祭神需要用的祭品以及活动流程进行记录和考察,当日晚对释比诵经进行录像;27号正式活动开始,全程记录拍摄;28号活动结束,对当天表演的释比进行采访和记录,在调查期间,我们走访了三位释比及6位表演者,其中有蒲溪村的韩友全(68岁)、饶富民(66岁)、杨宝林(52岁)以及民间艺人杨镇全(54岁)、韩双宝(71岁)等等。通过对羌族夬儒节的观察和采访研究,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到羌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特色,是我们能够能完善的对羌族的文化进行发扬和保护。

羌族是一个多神信仰的民族,他们信奉三十二种神,例如:太阳神、天神、白石神、树神、水神、家神、灶神等等,夬儒节是羌族传统祭神节日,该仪式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在夬儒节中全部村落都会聚集到一起参加祭神仪式,根据每年的活动安排,轮流在每个村子进行祭神仪式。

一、夬儒节活动仪式

2017年2月27 日,在理县蒲溪乡蒲溪村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夬儒节,在节日前一天,村民们都在进行前期准备,首先,祭神用的贡品杀了五头羊、两头牛,还有活着的一头羊一头牛在活动当天进行祭祀;其次,准备了祭神用的沙树和不同颜色的彩带,多为白色,还有少许黄色和红色的带子。将不同的颜色的彩带挂到树上去祭祀,这样就能够通天让菩萨和天神能够看得到,沙树代表树神,并且必须是这类型的树,在祭祀中必须由未婚男青年来拿树;第三,年长的婆婆们需要将神堂打扫干净,并且要进行祭祀,需要烧香、敬酒、敬饮料等;最后,需要准备“花盘”,也就是用树枝做成鸡的框架,背上是用白面捏成的十二生肖,在祭祀中需要用到,保佑人们无灾无难,将不干不净的东西全部送走。

活动前一天的晚上。释比要进行诵经祈福,将神仙请至神位,先点燃柏树枝,将羊皮鼓、衣服等拿出来在火旁过一下,意思是祛邪、除秽、洁净的意思。释比门除秽完开始诵经,进入请神坊,一边用羌语念诵经文,一边敲击羊皮鼓。古老的羌族夬儒节释比诵经要持续三天三夜,经过时间的变迁,现根据释比诵经长度而定,大约时间为两小时。

活动正式开始,先在当地的村委会广场中点燃柏树枝,将祭祀要用的活的牛、羊的的耳朵眼睛用烟去除下污秽,然后用“圣水”(雪山化得水)清洗一下。在广场中进行仪式的开场,第一站进入请神坊,释比走在最前方,之后依次是牛羊、青年扛得树、羊皮鼓队伍走在最后,每走过一个地点释比将进行诵经,将树插在每一个神堂的顶端,让神看到他们虔诚的信仰,对新的一年进行祈福。释比每走过一个点就要放一连鞭炮。根据活动安排,流程依次为寨神、水神、树神、白石神、天神和太阳神。在白石神后,壮年男子拉着牛要将牛摔倒三次,祈求身体健康。队伍要依次祭拜每一个神灵,最后到最大的天神。在广场中,汇聚了来自五个村子的人们,在祭拜完神灵后,进行开坛仪式,每一个村子都各出一个节目进行表演,共演了五个节目有羊皮鼓舞、释比戏、锅庄舞、萨朗舞、龙舞。释比戏是当地最为传统的表演之一,表演了十二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恶习,通过一种诙谐的方式进行表演,其目的就是为了教育群众,相当于当地的法律约束一样,教育群众不要做坏事。通过政府的支持和传承人的努力,释比戏也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遗产。

二、活动的服饰及法器

夬儒节上所有参加节日的村民都会穿上当地的民族服饰,盛装出席。在节日中最重要的角色就是释比。释比的服饰和使用的法器都包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猴皮帽、羊皮鼓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法器。猴皮帽在释比祈神、做法、还愿时都要带的,非常神圣,尚未出师的释比不能佩戴。羊皮鼓被广泛用在祭祀和驱鬼等宗教活动中,在不同的场合所用的拍点都不同,各有各的打法。在夬儒节中释比敲击羊皮鼓,是因为相传以前羌族是有文字的,但是在运送过程中羊将经文吃进肚子去了,因此做成了羊皮鼓,释比边唱边打,每敲击一下,经文自然就记起来了。释比文化是羌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研究原始宗教和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夬儒节经过时代的更迭,保存开发下来实属不易。经过他们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和各种实践活动,是羌族传统民间文化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夬儒节作为羌族最传统的节日,近些年被传承和保护起来,羌族有非常丰富的民族传统仪式,并且都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和渠道进行传播和弘扬,在其不断的发展继承中,这种民族艺术累积了羌族人民的历史与文化,也展现了羌族人民的智慧和信仰,凝聚了羌族人民的生命和情感。但随之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现代的高速运转的现状,年轻劳动力都外出学习、打工,新的传承人匮乏,释比文化传承人及民间艺人的高龄化,也凸显出羌族文化保护和继承的重要性。又因为语言的局限性,羌族文化只能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对羌族文化的保护迫在眉睫。因此,我们要对羌族文化进行不断的传承与保护,希望在今后能够有更多的学者投身到对羌族艺术的发扬和传承中来。

猜你喜欢

天神羌族仪式
谁能抓住“神秘天神”——快速射电暴?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理县蒲溪村羌族释比戏文化初探
羌族作家谷运龙散文简论
天神我也想快快长大
Talking strategies
汉画像石中的“天神”
一只老鼠的轮回
羌族释比文化略述及其保护思考:以震后汶川、北川等羌族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