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配置
——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
2018-09-10席明静
席明静
(邢台学院教育科学教学部,河北邢台 054000)
城乡一体化指城市与乡村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实现城乡协调共生、融合发展、共同繁荣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城乡教育协同发展水平影响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而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修订版)》,要求中小学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016年12月30日,中宣部、教育部等2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再次强调要全面加强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属于准公共物品,但作为新生事物,其各种资源还比较匮乏,城乡发展极其不平衡,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配置目前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市场处于协助地位。如果政府能够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需求,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可以使有限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能够推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发展。本研究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对该市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进行研究探讨,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实证支持,促进区域心理健康教育进步,推动该市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配置的概念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需要所有教师参与,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过心理学专业技术和教育教学协同作用,提升所有学生心理素质的中小学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有很强的专业性,另一方面还有很强的普遍性。本研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是指为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而需要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质资源(专业心理辅导室)的总称。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配置就是根据某区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现状,及对心理教育资源的需求而进行的配备和布置,从而推动城乡心理健康教育协调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及问题
为深入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配置现状,本研究以河北省邢台市为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了120所中小学,回收问卷107份,回收率为89.17%,其中城市中小学38所,乡村中小学69所(基本情况见表1)。调查工具采用自编 《邢台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配置现状调查问卷》,问卷涉及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文化资源三个维度。本研究使用SPSS20.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表1 样本学校分布情况表
(一)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全面展开,城乡差异明显
有58所中小学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占总学校数的54.21%,其中城市38所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有30所,占78.95%,农村69所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28所,占40.58%。对两者进行独立样本卡方检验,结果发现,x2=14.53,p<0.01,这说明城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明显多于农村,城乡差异明显。教育部曾明确要求中小学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根据本次调查显示,城市心理健康教育比较普及,而农村相对落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没有在农村中小学全面展开。
(二)心理健康教育经费资源短缺
被调查的有心理健康教育的58所学校中,仅有5所,占8.62%的学校设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经费,58.62%的学校会在心理健康工作需要时划拨经费,32.76%的学校没有专项经费。对“学校的经费能否满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见表2),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并不充裕,仅22.41%的学校经费可以较好地满足或很好地满足需要。经费侧面反映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支持程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经费缺失、经费吃紧,也反映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兹待提升。在没有经费的19所学校中,16所为农村中小学,城市仅占3所,进行独立样本卡方检验,结果为x2=14.61,p<0.01,表明农村经费短缺情况比城市更加严重。
表2 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满足程度
(三)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力量薄弱
分析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58所学校的心理师资状况,发现仅有35所学校有专兼职心理教师,占60.34%,还有39.66%的学校未配备相应教师资源。其中有专职教师的学校有14所,占24.14%,兼职教师的学校有21所,占36.21%。在心理教师的师资背景方面发现,只有10所学校有心理学教育学专业背景的心理教师,占17.24%。其他学校的心理教师由语文、政治等其他专业的教师担任。有15所学校的教师有心理教师资格证,占28.86%。有16所学校的教师有劳动部颁发的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占27.59%。有高达40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由没有参加岗前培训、没有心理学专业背景、没有心理教师资格证、没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老师负责,占68.97%。由此可见,心理教师的专业性还很难得到保证。
35所有心理教师的学校中,13所属于农村,22所属于城市,对二者进行独立样本卡方检验,结果发现x2=4.38,p<0.05,这说明城市心理教师显著多于农村心理教师,城乡差异明显。
图1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情况统计图
(四)心理健康教育物质资源配备不完善
在已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58所学校中,个体心理咨询室的配备率为82.76%,其他功能室的配备率在60%以下(见表3),这还仅是基于配有心理辅导室的学校的数据分析所得。教育部2015年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中曾指出“心理辅导室应设置个别辅导室、团体活动室和办公接待区等基本功能区域”,但目前看来,个体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这些基本功能室的配备率未达到100%,17.24%受调查的已经开展心理教育的学校甚至还未有心理辅导室。由此可见,邢台市中小学的心理辅导室配备还不尽完善,心理辅导室的专业设施、设施建设还处于低级配置阶段,这值得关注。调查还发现,心理辅导室的使用率不高。32.76%的心理辅导室经常使用,但有51.72%的心理辅导室只是偶尔使用,13.79%的辅导室很少使用或从未使用。
以个体辅导室为例,48所个体辅导室中,18所属于乡村中小学,30所属于城市中小学,对二者进行独立样本卡方检验,结果发现,x2=10.56,p<0.01,这表明城市心理辅导室建设情况明显好于乡村,城乡有极显著差异。
表3 心理健康辅导室的建设情况
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配置的策略
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结合邢台市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配置现状,提出以下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配置策略:
(一)加大乡村心理健康教育财政投入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以上虽是谈及义务教育,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适用。在大力加强教育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必须注意要坚持扶贫扶弱,尤其是加强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要提升落后地区心理教育资源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第一,要由政府设立专项经费,进行心理辅导室建设,心理辅导室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校之所以没有建设心理辅导室就是因为缺少经费,因此应由政府出资帮扶落后学校完成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工作。
第二,可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券政策,将教育经费折合专项心理教育券发到学生或家长手中,这样可以确保更多中小学生接受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要多方筹集心理教育资金。呼吁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加入到农村心理教育公益事业中。积极鼓励社会组织、个人承担社会责任,使其明白做公益事业有利于企业、个人形象的提升。总之,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教育筹资,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农村心理教育的发展,都是为了农村中小学生公平的接受心理教育,促进心理教育资源公平有序流动。
(二)改善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师资
推动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心理教师是主力军。首先,要保障农村心理教师的待遇标准,按照国家要求,心理教师的工资要参照班主任标准。只有工资待遇提升,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加入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其次,要加强农村心理教师培训,可以由政府财政设立农村心理教师培训专款,为农村地区心理教师培训提供支持。并鼓励城市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教育科研等部门参与中小学心理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和指导工作,鼓励采取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深入农村教育第一线,为农村心理教师提供有实际效用的教育资源。还可以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网络心理专业培训。第三,可以采用“轮岗制”等激励机制,用政策和机制鼓励城市的优秀心理教师定期到农村和贫困地区学校任教,带动和促进农村和贫困地区心理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也可以设立流动心理教师编制,由城市优秀心理教师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帮助农村学校应对心理师资不足的情况。
(三)加强城乡区域合作
城市心理健康教育优势突出,应通过建立和完善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首先,要建立城市对乡村的长效帮扶机制,这是实现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任务。其次,对心理教育落后的乡村进行对口支援,可以由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协商,主导心理教育对口支援政策的策划、启动与实施。最后,要建立城乡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实现网络心理教育资源共享,为区域内所有学校和家庭提供优质心理教育服务,并建立青少年成长热线,由城市专家教师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问题。该中心还可以组织心理教师培训,使城乡共享心理教师培训资源,并制定人才共有合用政策,共享心理教育人才资源。
综上所述,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要转变观念,明确城乡需求和利益结合点,发挥城市心理教育优质资源的示范作用,加强城乡交流与合作,共同谋划,共同推进,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