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对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意愿的影响探析
2018-09-10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英语教育也越来越受重视。高职学生英语听、读、写能力普遍超过说的能力,哑巴英语在高职学生中甚为普遍。其形成原因一是语言表达环境即英语口头沟通的语言环境不足,二是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缺乏良好的语言输出环境和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需要,加上中国学生内敛、怕错等心理因素影响,学生的交际意愿普遍不强烈,甚至根本没有意愿。本文以交际意愿理论为基础,研究茶文化对激发和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意愿的影响,以期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和学生英语习得有所启发。
一、交际意愿理论及茶文化概述
1.交际意愿理论。1985年,Mc Croskey和 Baer提出交际意愿这一概念,用于解释在交际活动中人与人之间有规律的语言行为差异[1]。MacIntyre认为,二语教学的首要目标应该是激发学生的交际意愿。如果学生的交际意愿得不到激发与增强,那么对应的教学任务也就无法顺利完成。只有提高学生的交际意愿,才能促使其语言交际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实现。[2]可见,交际意愿对二语教学极为重要。MacIntyre等之后提出了金字塔式的二语交际意愿理论模型。在这一模型中,二语交际意愿的定义是“在某一特定的时刻,个体发起同某人或某些人使用二语交流的愿望”,认为交际意愿受到一系列因素,包括交际愿望、交际中的自信、群际氛围、群际态度等的影响[3]。Wen和Clé ment指出MacIntyre等人的交际意愿模型理论产生背景决定了该理论更适用于西方二语环境,认为中国环境对本国二语习得者影响更大,于是设计了中国环境下的英语交际意愿模型。该模型认为,社会背景、个性因素、动机倾向、情感感知是影响交际意愿的主要因素[4]。之后的很多学者包括 Yashima等[5]、Peng和Wooden等[6]的研究也表明外语交际意愿对二语习得的重要作用。
2.茶文化。(1)文化对学习的影响。文化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人们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虽然不少学者曾定义过文化的概念,但至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Banks曾指出:“文化的内涵不在于其外在的物品、工具或者其他的现实文化元素,而是这个群体成员是如何解释、运用和感知它们的。文化是价值观、符号、解释和人们看问题的视角,这些东西将现代社会的人们从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区别开来[7]。”这个定义受到较多关注。不同的文化,对语言求学者的影响也不同。例如,中国高职学生学英语多以获取证书、通过考试等为目的,学习动机往往是外部动机;西方国家学生学中文多以为了日后找份好工作,获得更好的报酬,学习动机往往是内部动机。又如,在中国高职英语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服从教师”,习惯“听”为主,老师不提问就不主动回答,也不主动问问题。在西方课堂上学生更敢于直言或与教师讨论甚至争论。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我国优秀文化的影响,值得研究探讨。
(2)茶文化对英语口语交际意愿的积极作用。茶文化是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史,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如以茶会友、以茶示礼、以茶表德、以茶养性、以茶为媒、以茶祭祀等等,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茶促进人际交往、传递精神寄托、丰富饮食生活、形成保健养身、实现修身养性等社会功用。中华茶文化以茶德为中心。关于茶德,中国当代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提倡“廉、美、和、敬”[8],倡导以茶的奉献精神为模,重视人的群体价值,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平衡心态,提升文化素质。中华茶文化所强调的交际性、活动性、群体性、互动性、和谐性等与英语口语交际意愿的四大主要影响因素有着明显的共性。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借助茶文化推动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意愿,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实验研究
1.问题的提出。在传统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无论教师是中国籍的还是外国籍的,对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意愿普遍表示“不够理想”,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但是自愿参与活动的学生仍占少数。本研究计划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尝试进行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教学设计并开展实验研究,主要研究三个问题:①以茶文化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意愿是否能得到显著提高?②该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是否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③学生就运用茶文化对其交际意愿的影响效果是否满意?
2.教学实验过程。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两个自然班共59人进行实验。其中1班为实验班试点,共29人;2班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共30人。参与实验的学生均已完成了《英语口语(二)》课本的学习,英语学习背景、学习英语的时间大体相当。本研究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均对学生英语口语水平进行测试,通过对比两次成绩来了解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变化情况。实验后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选取Likert五级量表形式,每题由高分5分到低分1分进行设置。通过SPSS统计工具对量表的信度检验显示,问卷各维度的克朗巴哈a系数为0.817,说明数据具有内部可靠性(Cronbach 1990),证明本问卷各题目间具有内在一致性,量表信度较高。问卷调查旨在了解茶文化对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意愿的作用大小、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以及对本课程的优化建议,为实验效果总结提供一手资料。
3.实验结果分析。(1)口语测试结果对比。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实验前口语测试成绩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对两个班的实验后口语测试成绩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两个班的口语表达能力都有明显提高。但实验班的平均分提高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班,说明实验班的口语表达水平提高显著,可见茶文化对英语口语水平提高有积极影响。
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口语测试成绩对比
4.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问卷调查分发给实验班学生,发出29份,回收到有效问卷29份。经过分析发现,所有学生都认为运用茶文化来提高其英语口语交际意愿是可行的,均表示很愿意接受这种课堂环境,对茶文化英语口语教学效果表示满意。97%的学生认为茶文化环境下学习英语口语更放松、更自然。93%的学生认为茶文化对培养其良好的英语口语交际习惯有推动作用。93%的学生认为茶文化对提高其课内课外的英语口语交际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于课堂优化建议,有学生提出增加以茶接待外宾、茶产品英文销售等教学内容,模拟真实场景让大家更深入地感受中华茶文化,学习运用茶文化进行职业岗位操作。
综上所述,从教学实践和效果分析来看,运用茶文化开展高职英语口语的课堂教学,相比传统课堂更受学生欢迎,对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和交际意愿的提高均有显著促进作用,教学效果更优。前者结合茶文化交际性、活动性、群体性、互动性等特点,营造相对宽松、自然的英语口语交际环境,催生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愿望,通过群体互动促使其从被动交际慢慢转变为主动交际,引导学生在交际中实现知识传递和内化。茶文化以茶会友、以茶待客、以茶谋事等功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交际活动对提高其英语口语水平所产生的价值,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意愿。交际意愿的提高,又反过来推动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对茶文化英语口语教学效果满意度高,教师亦对茶文化的积极作用认可度高。目前,高职英语口语课堂教学通过文化媒介来提高学生交际意愿的实验研究鲜少,本研究希望可以为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实践研究提供全新的研究视角,为推动高职英语教育改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