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老年人使用的城市公园建设与管理
——以柳州市为例

2018-09-10梁爱丽

绿色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户外活动绿地老龄化

梁爱丽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4)

1 引言

我国2000年11月底人口普查表明我国已步入老年型社会。全球范围内,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关注老年人生活质量,建设符合老年人需要的生活及休闲环境是全球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当前由于城市环境建设滞后于我国老龄化发展,引发了不少争夺户外活动空间的矛盾。公园绿地是老年人最重要的户外活动空间[1],建设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公园绿地并进行有效管理是应对当前我国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2]。

2 研究地概况

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北部,地处东经 109°14′~109°31′,北纬 24°12′~24°29′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 20.5 ℃,温度适宜,常年可以开展户外活动。柳州日光充足,年平均日照 1600 h,无霜期330 d,四季常绿,夏季长而炎热,冬季短而不寒,年降水量1500 mm。柳州是一座现代宜居城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区域经济中心,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市区建成区面积220.99 km2,行政区划有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柳北区、柳江区5个城区,全市常住人口395.87万人,市区人口221.91万人。

3 相关概念

3.1 公园绿地

我国《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将“公园绿地” 定义为:“向公众开放的,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科普教育、应急避险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公园绿地包括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游园,规范同时强调为居民提供绿化环境良好的户外游憩场所是公园绿地的主要功能,公园绿地建设水平是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3.2 老年人

世界及各国对老年人都有不同的标准,1900年瑞士学者在《人口类型和死亡率研究》一书中,最早将老年人的起点定为50岁。1956年联合国根据《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将中老年人的起点年龄为65岁,1982年的世界维也纳老龄问题大会将老年人的年龄起点定位60岁。世界各国对老年人的年龄起点也不尽相同,在发达国家一般将65岁作为老年人的年龄起点,而发展中国家老年人的年龄起点一般为60岁[3]。我国《老年人权益保护》规定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

4 柳州市城市公园现状与评价

4.1 城区公园分布不均,部分公园服务半径大

通过资料查阅及现场调查,柳州市主城区目前已建成使用的有柳候公园、雀儿山公园、江滨公园、鱼峰-马鞍山公园、蟠龙公园、马鹿山公园、箭盘山公园、龙潭公园、鹅山公园、都乐公园、帽合公园、莲花公园、河西公园等13个公园。公园数量在近年来增加较快,但是分布不均,其中人口密集的柳州老工业区柳北区仅有雀儿山公园,而同样的作为老城区的鱼峰区则分布有鱼峰-马鞍山公园、江滨公园、箭盘山公园、龙潭公园、蟠龙公园等5大公园,公园在地域分布上不均衡(图1)。公园分布均衡导致区域公园的服务半径不均,有些区域公园的服务半径过大,限制了老年人的出行。

4.2 公园活动空间不够,休息及服务设施数量不足

调查研究表明,公园的老年人的主要活动类型有舞蹈健身运动、球类运动、太极等养生运动、跑步散步、歌唱曲艺、棋牌、聊天交流、文化艺术活动等类型。不同类型的活动对空间要求不同,如同为健身运动,进行太极拳活动的人群需要相对安静的空间,舞蹈型的活动需要热闹的氛围,不合理的空间布局会导致不同活动相互干扰,造成冲突。调查中发现,目前公园中活动空间不足,空间布局不够合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问卷调查显示公园中的小广场、建筑、休息座椅最受老年人欢迎,而在回答目前柳州公园中最缺少的设施时,小广场、建筑、休息座椅、健身器材被认为是最缺少的内容(图2)。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园在空间设计上缺少丰富的活动空间,特别是用于开展集体活动的小广场空间以及小团队活动的建筑空间不足,且布局不够合理,没有明确的分区,导致不同活动内容相互干扰,不同活动人群之间矛盾冲突常有发生。其次,缺少供老年人休息的座椅特别是带靠背的座椅。此外厕所、茶水亭、垃圾箱、护栏扶手、照明等基本的服务设施在柳州的公园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而设施缺乏是老年人反映最为普遍的问题,如雀儿山公园东门缺少公共厕所,园区内也缺少售卖小食品、茶水的基本服务配套。由于老年人生理特点,其如厕频率高,行动不便,密度过小的厕所及垃圾箱布置,对老年人造成一定的困扰,给老人年带来不便。公园照明不足、特殊场地缺乏栏杆扶手,容易引发安全问题。部分老年人白天需要协助子女照顾小孩,运动时间只能集中于晚上,公园便是运动的首选之地,因此部分公园出现了晚上散步的热潮,如雀儿山公园,晚上散步运动的游人数量较多,但是灯光照明明显不够,容易引发安全隐患。

图1 柳州市主城区公园分布

4.3 公园管理不够到位,缺少对游人活动有效管控

公园是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是所有绿地中功能最齐全的户外活动场所,公园每天接待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活动类型的使用者,不同的活动类型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尽相同。而目前大多数公园管理只停留在对园容园貌及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上,对公园游人的活动缺少有效的管控和疏导。由于公园在疏导引导老年人活动上缺少相应的措施导致公园活动环境比较混乱,噪声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一方面,由于数量众多老人歌唱队、广场舞本身就有一定的噪声,对公园整个环境造成比较大的噪声污染,公园内乐器歌唱声无处不在,让公园环境不再幽静。另一方面,公园同一活动场地上各种活动及活动团体因为相互争抢空间,便在音响设备音量上比大小,不仅破坏了和谐的环境,又加重了噪声污染程度。目前公园管理在这方面的管理和疏导比较欠缺,在实地调查和老年人访谈中发现这样的现象非常普遍,老年人以及其他游人都对这种争抢地盘现象以及开展活动造成的噪声污染反映强烈,认为公园管理者应在游人活动管理方面有更多的作为。

图2 柳州市公园老年人问卷调查分析

5 对策建议

5.1 完善公园绿地系统建设,减小公园服务半径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退化。由于老年人的运动能力下降,以及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带的心理不安全感,老年人对远距离的独自户外活动有一定的不安全感,更多的老年在出行方式上更偏向于近距离步行。加上老人年退休后,与社会环境缺少了交流与互动,容易感到孤独,因此老人年对距离公园的需求比较强烈[4~6]。在老龄化社会中,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建设除了遵循国家相关法律及规范,更应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结合城区人口密度和分布情况,在满足人均绿地指标的基础上考虑公园的分布,均衡布置公园,减少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方便老人年前往公园活动。

5.2 加强公园绿地改造,增设活动空间及设施

目前多数的公园规划设计游览性大于活动性,而随着社会发展,老年人在观念上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将更多的老年人参与户外活动,而公园作为城市中重要的户外活动空间,是最受老人年喜爱的屋外活动场地[7]。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数量增多,公园原有的设计布局显然不能满足当前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老年人使用的公园绿地改造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要对现有公园的活动空间进行合理改造,在明确的功能定位前提下增加不同类型活动空间;第二,适当增加能遮风避雨又能开展小群体活动的园林建筑小品,如亭、廊等;第三,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增加休息设施,在休息活动空间增加带靠背的休息座椅;第四,增加厕所、茶水亭、垃圾箱、照明、护栏等基本安全服务设施的配置。

5.3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公园的管理和服务

相关研究及公园实地调研表明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是最主要的公园使用者[7,8]。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老龄化不断发展,公园内各种老年人活动越来越多,如何面对公园内大量活动同时保证公园良好的休闲环境,是当下公园管理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但从国家法律法规到地方的管理条例中,除了对商业活动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之外,缺少对游人活动的管理条例。虽然各公园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定,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公园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执法权,对游人的不明文行为只能以劝阻,口头警告为主,没有对公园使用者有效的约束。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完善法律法规,或采用多部门协调,加强对公园各种活动团体及活动加以引导和管理,营造一个环境优美、和谐、不同人群各得其所的公共活动环境。

6 结语

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公园绿地建设不仅关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营造美好和谐的社会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老年人使用的公园绿地建设必须充分考虑老年人对公园的使用特点,从建设到管理全方面考虑老年人的需求,才能为老年人群体以及所有的公园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户外活动环境。

猜你喜欢

户外活动绿地老龄化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小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研究
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幼儿园户外活动组织的实践探究
户外活动开始啦
走进绿地
国家发改委专家:全面放开二孩不足以应对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