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田要“减肥”必须走规模化之路

2018-09-10虞涵棋

中国食品 2018年14期
关键词:减肥施用量农地

虞涵棋

中国农民过度施肥是个公认的难题。国际上的历史经验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化肥用量通常会出现倒U型的拐折。中国近年来一直在推广“4R原则”(选择正确的肥料品种、采用正确的肥料用量、在正确的施肥时间、施用在正确的位置)、测土配方等科学施肥技术,但施肥量的历史拐点迟迟没有出现。

近期,浙大一个跨学科团队通过调研全国范围内逾2万农户发现,农业经营规模过小、农田“碎片化”是中国单位面积化学品施用量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量化统计显示,户均耕地面积每增加1%,每公顷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分别下降0.3%和0.5%。从这个结论上看,通过农地流转政策和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业规模化,可能是破局的关键点。

土地碎片化

和兼业农民影响“减肥”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中国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相比欧美、日本、巴西等国家,多了1至3倍,农药施用量则多了1至6倍。谷保静提到,2015年,《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施肥量和经济发展存在一个倒U型的关系。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往往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肥料的生产和消费量越来越多。而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对“金山银山”的追求会慢慢转向“绿水青山”,人们开始用新技术解决环境问题。欧美国家普遍在上世纪70年代迎来了这样一个倒U型的拐点,而中国的农业“减肥拐点”迟迟没有出现。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农业的问题,浙大一个跨学科团队发起了“百人计划”,团队研究了包含2011年至2017年间的4轮中国农村家庭的追踪调查数据,涉及中国农村家庭比较完整的信息,包括家庭的基本结构、就业、收支、财富、农业生产经营、土地利用与流转、人口迁移与市民化、金融行为、社会保障、教育等各个方面。具体包括:2011年全國25个省(市、区)的农村家庭样本共5120户17276人,样本具有全国代表性;2013年全国29个省(市、区)的农村家庭样本共16511户49060人,样本增加了省级代表性;2015年全国29个省(市、区)农村家庭样本共22535户76675人;2017年全国29个省(市、区)农村样本共12732户81945人。为便于对比研究,各年度的调查还包括了相应的城镇家庭的数据。最后团队得出的结论是:农业经营规模过小、农田“碎片化”是中国单位面积化学品施用量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若户均耕地面积每增加1%,每公顷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将分别下降0.3%和0.5%。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谷保静表示,“面源污染其实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社会经济问题。”他认为,土地规模是承载技术的平台,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由兼职的“农民”升级为专业化的农业经营,相关农业“减肥”技术才能落地。

那么为什么中国农民为什么不愿意少施化肥?这可能跟碎片化的农地和兼业的农民工有关。

谷保静注意到,在实验室或示范工程中有效的“减肥”手段,往往在现实中落不了地。比如“测土配方”技术,需要根据土壤测试在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找到最因地制宜的化肥配方,但由于我国农地的碎片化程度较高,测土配方就非常难推进。

另外,兼业也是影响“减肥”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中国农村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农村,如果家中经营的农地规模很小,青壮年往往一年中大量时间都在城镇中工作,仅在麦收、秋收等重要时段短暂几天回到农村劳动。他们由于劳作时间短,因此也倾向于“一炮轰”似的一次性施肥方法。河南农业部门有关人员介绍道,农民每年在家经营农地的时间平均只有4.7天,其余的时间都在城镇跑出租车。

在“打工”与“种地”之间,存在一种预期收入的竞争关系。研究量化分析认为,18亩是一个临界点。耕作面积超过18亩后,农民才觉得专心农业劳动比进城打工更为赚钱。然而,据谷保静介绍,目前中国农村的户均耕地面积是6到8亩,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也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

走规模化道路

才是解决“减肥”之道

碎片化的农地和兼业的农民工,既不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谷保静指出,如果中国的土地规模得到充分扩大,在不影响粮食产量的同时,化肥和农药施用量将分别降低三分之一和一半,农业收入也会提高一倍。

这项研究的政策意义也由此显现:中国正在完善农地流转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虽然看起来和化肥没有什么关系,但最终会促进农业走上规模化的道路,帮助农田“减肥”,改善生态环境。

在促进农地流转,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后,化肥和农药污染就自然而然会得到缓解。另一方面,只有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享受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小农户才会舍弃将家中的一亩三分地当作“社保”的心态。让留在农村的人口从事规模化的农业生产,让进入城镇的人口真正融入城市化,在谷保静心中,这是社会应该发展的方向。

谷保静说道,研究团队下一步将尝试更量化地分析农业规模化的影响,从科学上解释小农户的行为,并试图进行制度分析。比如,在实际调研中,团队发现由于契约精神不足等方向的原因,农地流转会出现倒退的情况。此外,气候变化给农业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因素。“我们会持续考虑农业规模化的资源环境效应,去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并找到原因以及寻找解决办法。这其中,涉及农民的行为、农民的偏好、农民的收入、农民的社保、农民的风险规避等方方面面。最终,它们与资源环境紧密相连,与社会制度也紧密相连。”谷保静说道。

猜你喜欢

减肥施用量农地
春大豆施钼条件下最适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河南:农田“减肥”也是时尚
大学生肥胖原因及正确减肥方式的探讨
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给初读“减肥”
浅析运动与减肥
当前农地出租趋势的实证分析
槟榔芋不同氮肥施用量试验
三料磷不同施用量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