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探析

2018-09-10高聪

高教学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考试改革

高聪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考试是评估学生成绩的关键,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发现学生不足的有效手段。随着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课程考试也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文章以《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非标准化改革为例,分析了传统考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从综合测试、课程论文等方面进行非标准化考试改革,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性和自主性,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工作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8-0129-03

Absrtact: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examination is the key to evaluate students' achievement, and it is also an effective means for teachers to understand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and find out the shortage of students.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urriculum examination also needs constant reform and innovation. Taking the non-standard reform of the course Project Bidding and Contract Management as an exempla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examination. On this basi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non-standardized examination reform should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comprehensive test and curriculum paper, so as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autonomy, and realiz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work on post.

Keywords: project bidding and contract management; non-standard answers; examination reform

一、概述

目前很多高校考试中能力型、应用型、创新型的考核比重较轻,考试方式仍以闭卷为主,考试内容仅限于教材,考试命题主要基于知识和记忆,注重掌握学生的书本知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不能得到体现。统考试模式中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较大,约占总成绩的0.6-0.8,造成“一卷定成败”的局面。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传统考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各大高校需积极探索符合专业学科特色的考试模式,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要。

《项目招标与合同管理》作为本科院校发展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是培养具备招投标工作能力、编写招投标文件和签订合同的学生(武育秦,2011)[1]。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工作的有机结合。由于专业限制,除工程类专业的学生无法利用Glodon和BIM软件来模拟招投标。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其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来理解与消化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知识。根据课程特点,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水平的要求。课程考核仅仅依靠标准化的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的能力也是远远不够的,对此我们需要对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改变单一评估方法并增加模块化训练。中心是工作任务,主线是项目招投标工作,载体为招投标任务(唐钱龙等,2010)[2]。这样既达到了传授知识的目的,又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二、传统课程考试存在的问题

(一)考试形式和内容陈旧

传统的《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考试,普遍的题型为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等。这使得学生倾向死记硬背,忽视实操技能,不利于综合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更不利于培养其实践能力[3]。另外,考试内容很少关注标书与合同条款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实践运用。大部分考试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且考前教师习惯性给学生“划重点、给范围”,课程考试以考察低层次的认知能力为主,主观试题少且答案标准化,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的考核,学生无需独立思考和探索就能完成作业和考试。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考试为其考前临时抱佛脚突击记忆,考中夹带纸条、偷看、作弊提供了可行性。

(二)考试标准随意

有些教学管理部门要求教师在提交试卷时给出标准答案,但由于对一个知识点不同的看法导致学生的答案很难与教师完全一致。此外,命题的不规范以及非综合性授课(多个老师承担一门课的不同环节),使得命题单一性较大,集体命题难以实现。教师基于经验选题,学校对其题目进行规范和选择,这种标准自由性大,过于主观,教师易提前为学生划定答案[4]。考试信度的降低,使考试也失去原有价值。学校对教师的考核,教师对学生的考核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三)考试结果失真

目前国内大多数本科院校在对《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教学上, 改变了过去死板的“一言堂”模式,成绩评定采用“334”的模式,即平时、实训、期末考试,三者成绩比为3:3:4。这种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模式,更能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但也只是改善,缺陷仍存在[5]。从某班级最终成绩册结果看出部分学生平时表现与期末成绩不匹配,甚至是完全偏離。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监考的严厉度,另一方面可能是题型易让学生考前突击记忆。这同样无法真实反映每个学生对该课程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三、课程非标准化考试的实施

(一)非标准化考试分数构成和实施方案

调整《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考试成绩的构成,调整后的考试成绩构成为“平时+实践考核+综合测试+课程论文”模式。这里综合测试和课程皆为非标准答案考试内容,该模式的具体考试分数构成和实施方案如下:

1. 平时。平时成绩占30%,包括到课情况、提问和课程讨论、课后作业三个方面,具体因课而异,但要有效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积极上课,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参与讨论,并主动提出自己见解的学生可获得奖励分;相反,缺勤三次以上、不参与讨论的同学获得处罚分。

2. 实践考核。实践考核成绩为20%。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参与部分交易中心的开标活动,如:除参加学校招投标活动外,可在交易网站查询近期的招标公告[6],与企业专家对接,加强校企合作,在不违规情况下安排学生分批次旁听开标过程,在实践活动中了解招投标流程,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不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实际案例分析、业务设计等过程性学习,将学生参与的相关的大学生竞赛(如有可获奖励分),如大学生挑战杯、创新性研究项目作讨论对象,培养学生兴趣和深入思考、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测试。综合测试占20%。综合测试主要由6-10个学生组队,任课教师给出题目,学生现场抽题,各成员自行分配好扮演角色,并上机查阅相关题目的资料。结合前面的实践考核,在下堂课现场模拟招投标的过程,每组情景模拟时间15-20分钟,且各小组之间自评、互评,然后教师点评,并邀请企业专家、工程师对学生的评标仿真模拟进行指导,对不符合规范的给予点评与指正,教师根据学生操作过程及各组打分结果综合评分。

4. 课程论文。课程论文占30%。选取实际招投标案例为模板,由教师提供其他实际工程招标前的全部信息,或者学生自行选取感兴趣的招投标项目,根据规范要求撰写工程的招投标文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学生论文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格式规范性进行打分。

(二)非标准化考试试题评分说明

1. 综合测试评分示范

通过抽签决定其扮演角色,如建设单位、代理公司、施工企业、监督人、公证人和交易中心工作人员,明确其各自任务,参照招投标流程完成模拟,然后角色替换,实现教学与现实的无缝对接。例如:在开标阶段,代表招标人、投标人、监督员、公证员、代理公司和交易中心的工作人员,扮演其角色主持人、投标人代表、接标员、唱标人、招标经理和记录员等。每组一人負责ppt展示,其他成员分角色扮演。然后由专家和教师进行对各组的标书评分,选出中标人。

(1)综合评分法的评议指标

综合评分法是按照招标文件规定进行综合评审后,以得分最高的投标单位为推荐的中标候选单位。

根据评标办法,评标小组主要从商务部分和技术部分对投标单位进行综合评议,其中:商务部分A1(表1)占0.7,技术部分A2(表2)占0.3。具体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经综合评审后,各投标单位的评标分数=F1×A1+F2×A2,其中F1为商务部分评分结果,F2为技术部分评分结果。

(2)综合测试评分规则说明

前期准备阶段。考查学生准备招投标的相关资料,并且保证资料真实完整,按优、良、中、合格、不合格进行评分;正式进行阶段。考查学生在模拟招投标的过程中,能够按照完整的招投标流程进行。且扮演角色的各成员要明确各自任务,做好衔接工作,准确清晰的阐述其观点,如遇突发情况如何应急处理的能力;后期处理阶段。能根据评审团的专家意见,对相应的文件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

2. 课程论文评分示范

(1)课程论文评分指标

课程论文主要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分组编写招标文件,一方面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考查其实际动手查阅标书、编写标书的能力等。

(2)课程论文评分规则说明

前期阶段。分配好每组成员(2-4人),选择好内容(以怀化市2017年重点项目为背景材料选取一个项目编写招标文件,每组项目不能相同);编写阶段。组长确定每位成员的分工,并负责监督检查成员的编写质量(抄袭或是让他人抄袭,双方设计任务分以零分处理)。负责人汇总,并按规定的格式编写成册;后期阶段。根据课程论文评分指标及成员分工任务进行小组综合打分和成员打分。

四、结束语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应合理定位《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考试改革,加强课程考试的多样性,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期末考试模式,将考试成绩构成调整为“平时+实践考核+综合测试+课程论文”模式,从多方面考核学生的素质能力。这样既公平合理的考核了学生,同时也使其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方便其课堂知识与岗位工作的有机对接,达到了为社会培养出更优秀的复合型、多能型人才的目的。

注释:

①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510/105793090.shtm[EB/OL].

参考文献:

[1]武育秦,景星蓉.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唐钱龙,李玮.基于项目导向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河北职业教育,2010,6(1):116-118.

[3]王志武.《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改革浅析[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9):47-48.

[4]申东新,夏雪.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考试改革与创新[J]. 新西部(理论版),2015(17):122-123.

[5]王婧.项目教学法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10):95-96.

[6]张延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0): 231-232.

猜你喜欢

考试改革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考试改革方式探讨
“计算机网络”课程考试改革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
《PLC技术及应用》高职课程考试改革探索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建构意识
一张动物学试卷的思考
农科化学基础课试题库建设的对策及深化探讨
诵读教学模式下的高校古代文学课程考试改革
基于教学质量提升的高职《旅游社交礼仪》课程考试改革研究
构建和探索建筑测量“以证代考”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