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技术及应用》高职课程考试改革探索
2016-12-08黄交宏
黄交宏
摘 要: 针对现有《PLC技术及应用》高职课程理论考试方案的不足,文章提出了“以技能为主、以理论为辅”、“以提升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考试改革方案,强化素质训练,培养学生技能,增强创新能力。教学实践表明,改革后的考核方案,增强了学生PLC岗位适应能力,益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PLC技术及应用》 高职教育 考试改革
引言
高职高专的《PLC技术及应用》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自动化大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教学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岗位针对性强,课程设置针对电气设备的PLC维护、技术改造岗位;二是实践性强,PLC属于企业一线的应用需求,只有强化实践训练,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三是创新素质要求高,从事自动化设备PLC改造需要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因此,要系统、全面、公正地评价高职高专《PLC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情况,就必须推进考试改革,在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评价方案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合理规划,制定一套符合校情学情、岗位对接紧密、体现高职高专特色的考核办法。
1.目前PLC课程考核的弊端
1.1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高专的《PLC技术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目前,大多数职业技术学院对该课程的考核评价,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理论笔试多,实践测试少。这种做法,导致知识点记忆的比重大,不能反映出学生的PLC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部分教师在PLC授课过程中过于注重梯形图的思维严密性,忽视了指令的应用性和工程可靠性的讲解,导致部分高分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实际应用能力弱,创新能力差。
1.2考核分值比例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PLC课程采取“期末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的考核方式。每到期末,任课老师出题,以理论题为主,闭卷考试。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笔试,教师按照评分标准批阅试卷,试卷得分占总评成绩的80%。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到课出勤情况、平时作业和实验完成情况给出平时成绩。在这种考核方式下,期末笔试占了很多分值。部分学生就采用“考前临时突击“的做法,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PLC技能训练和应用创新。
1.3考核方式与岗位对接不配套。
在PLC的应用岗位中,员工完成PLC的技术改造需阅读大量的产品资料,而高职院校的PLC考核却是闭卷进行。因此,传统的考核方式多依赖于学生的死记硬背,不能考查学生阅读资料、灵活运用PLC的能力。这就直接导致现有的考核方式不能与PLC岗位有效对接,学生的能力结构与PLC应用岗位不配套。
2.PLC考试改革的策略
为了正确评价PLC教学质量,必须建立起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评价策略,充分实现评价的全面性、公平性和有效性,与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对接。通过考试改革,正确引导学生提高PLC资料查阅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努力提高他们在PLC应用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PLC考试改革的主要策略包括以下三点:
2.1突出实践考核,强化能力培养。
高职高专的PLC课程考核应当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突出实践技能的考核,坚持以技能为主线,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这就必须摒弃原来的“依靠死记硬背知识点蒙混过关”的考核形式,增加实践操作、实践技能的考核评定。在高职高专的教学活动中,突出实践考核,可以帮助建立以能力为主的PLC应用人才培养体系,体现高职高专“学以致用,能力为先”的教学特点。
2.2推进多元化考核。
为了强化PLC应用的职业素质培养,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通过考核的多元化,引领学生提高PLC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自主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课程《PLC技术及应用》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考核应该是PLC知识灵活运用和实践技能并重,即理论加技能的考核模式。理论模块既可以闭卷考试,又可以是PLC应用案例分析报告、PLC应用调研报告。技能模块既可以是实验操作,又可以是创新实验设计与操作、工厂PLC项目优化实践等,注重过程的考核。总评成绩既要考虑期末考核与平时表现,又要全面考查其创新实践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实现考核的多元化。
2.3强化岗位能力测试。
高职高专的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主要工作在企业一线。因此,PLC考核必须跟实际应用岗位对接,培养PLC一线岗位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充分应用考核的引导作用,及时调整PLC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深度,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要加强实习期的PLC岗位跟踪反馈,及时修正测试方案,加强岗位对接。
3.PLC考试改革的具体做法
PLC考试改革以后,总评成绩由40%平时成绩和60%期末成绩构成,分值比例与考核项目如表1所示。
考试改革应重点做好以下四点:
3.1PLC教考分离题库建设。
教考分离是实现考试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利用超星网络平台,建设了PLC教考分离题库,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参与命题的成员,既包括本校专任教师,又包括校外专家和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确保题库的多样性、客观性和实用性。在能力考核题库中,引入了企业的PLC改造实际案例,确保了岗位能力考查的有效性。
3.2注重平时成绩。
在PLC教学实践中,注重平时成绩考查,学生的平时成绩可以占到总评成绩的40%。平时考核的项目,除了出勤、作业、课堂提问以外,扩展到了第二课堂的PLC应用创新实践(兴趣小组活动)、各类技能竞赛、项目团队合作能力等。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比例,可以避免部分学生考前突击,优化了学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
3.3强化技能考核。
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中,PLC应用技能考核均超过50%。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给学生的每一次PLC实验打分,既包括实验结果的评定,又包括实验过程、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在期末考核中,实践部分是开卷的。学生从题库抽题,完成企业PLC真实应用案例,以此考查综合应用能力。这种在平时和期末都布置技能考核的办法,有助于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
3.4重视基础,考查创新能力。
在高职高专PLC教学中,必须强化基础指令的教学。在编程开发过程中,一边发展学生的梯形图编程能力,一边强化SFC绘图训练,才能保证维修电工(中级)的考证需求。因此,各校的PLC考核方案,都以基础指令考核为主。在本次PLC题库建设中,我们新增了以特殊功能指令为核心的“创新应用能力”考核模块。这个模块的分值不高,全程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允许学生在考核过程中上网,自主获取足量的参考资料,灵活采用各种方案完成考题。该模块的考查重点是学生的PLC综合应用、实践创新能力。
4.PLC考试改革的实施效果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PLC考试改革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试点,采用了多元化的考核模式。新的考核办法实施后,有以下特点:
4.1课堂提问和作业成绩明显
2014级的电气自动化班改革了PLC考试方式,由于平时分值比例加大,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学习情况,课堂提问和作业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引导了班级学风的健康发展。
4.2实践训练效果明显
与往届的自动化班级相比,2014级自动化学生更加注重技能的练习。每次实验和练习,都务求规范、准确。由于要进行创新能力的考核,学生在实践中勤于思考,努力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提高了PLC实践应用能力。维修电工职业鉴定PLC应用模块的成绩表明:自动化班级的合格率从往届的90%提高到了2014级的97%,学生的PLC实践水平明显提高。
4.3学生的PLC岗位应用能力提高
2014级自动化学生的岗位适应性调查表明:PLC应用能力强。据工厂的师傅反馈,实现PLC考试改革的2014级学生,PLC的灵活运用能力强,综合能力强,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综合职业素质高于往届。
结语
长期以来,以理论考试为主的《PLC技术及应用》高职课程考核方案已显示出的弊端,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针对不足,笔者提出了“以技能为主、以理论为辅”、“以提升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考试改革方案,建立教考分离题库,加大平时成绩比重,强化基础技能考核,鼓励学生创新。教学实践表明:改革后的考核方案,提高了学生的PLC职业素质和运用技能,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岗位对接性强,有益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东萍.高职《PLC应用技术》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1).
[2]吉冰伟.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
[3]吴珞,徐继红,汪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6.doi:10.3969/j.issn.1001-4543.2006.03.014.
[4]赵洪,邓丽曼.改革考试方式提高教学水平[J].化工高等教育,2003.doi:10.3969/j.issn.1000-6168.2003.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