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质量提升的高职《旅游社交礼仪》课程考试改革研究
2016-05-26胡旺梅
胡旺梅
摘 要: 课程考试改革是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高职《旅游社交礼仪》的性质特点,分析了课程考试改革对教学质量提高的意义,然后针对课程考试的现状,提出了课程考试改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教学质量 高职《旅游社交礼仪》 考试改革
考试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合理的考试机制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促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采取传统的考试模式,考试很难发挥应有的“导向”、“检测”和“评价”功能,使得高职礼仪“素质养成”的教育目标难以实现,阻碍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高职《旅游社交礼仪》课程考试改革研究,探索适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旅游社交礼仪》课程特点的考试方法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旅游社交礼仪》课程考试改革对教学质量提高的意义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需要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配合。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有效优化课堂结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旅游社交礼仪》课程考试改革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确其学习目标。
礼仪教育是一门特殊的素质养成教育,其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体现在应用和养成两个层面,即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丰富的礼仪理论知识,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和综合礼仪素质。改革传统的考试模式,注重形成性、实践性考核,可以使考试的督促和导向作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学习的目标更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不会学习、不爱学习、为考试而学习”的局面,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1]。
(二)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增强教学效果。
课程考试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教与学的“指挥棒”。为了适应新的考试模式,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探索适合礼仪课程特点的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礼仪水平和实践能力;新的考试模式可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点,暴露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滞后性,便于教师及时、准确地调整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二、《旅游社交礼仪》课程考试现状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高职《旅游社交礼仪》课程考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和误区:
(一)考试内容结构不合理,理论性过强。
笔者曾于2015年8月至12月期间对池州周边的4所高职院校进行了走访调查,就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目前都开设了《旅游社交礼仪》这门课程,但考试内容都是源于课本和教师课堂上所传授的理论知识。教师没有根据课程目标及学生入职时岗位任职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选取适用的、先进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识记性的内容占较大比例,应用性、分析性的题型较少,这种考试内容只注重考查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忽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综合应用,不能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影响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二)考试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
就调查的四所高职院校看,《旅游社交礼仪》课程单纯采用传统闭卷考试的有两所,采用闭卷与其他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有两所,其他考核方式无非就是口试、书面作业、一次实践操作,对平时表现和过程的考核较少或没有,且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采取的是同一考核方式,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不利于全面真实地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及以后就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由于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多元化、综合性考核,挫伤了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普遍平时学习不努力,“考前背一背,考后什么都不会”的现象比较突出[3]。
三、《旅游社交礼仪》课程考试改革的有效措施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旅游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适应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改变单一的考试模式,建立一套与多元化教学模式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考试机制。
(一)调整考试的内容和题型,重视能力的培养与考核。
礼仪意识的培养和礼仪习惯的养成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形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这就需要发挥考试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评价、督促和导向作用,不断调整考试的内容和题型,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注重对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的同时,增加以能力考核为中心、以市场需求和职业需求为导向、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的考试内容[4]。在题型设计上,减少客观题即单凭记忆就能作答的试题,增加主观题即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就业岗位加以分析、归纳才能解决的试题,如案例分析题、实践操作题、辨析题等,重点考核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对信息的捕捉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改革单一的考试模式,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
为强化学生学习《旅游社交礼仪》的动机,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考前背一背,考后什么都不会”的为考试而学习的不良现象,必须改革以住单一的笔试考试模式,增加以下几种考核方式:
1.平时礼仪表现考核
鉴于《旅游社交礼仪》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和运用非常重要,所以考试总评当中应加大对平时礼仪表现考核的力度,由过去的3.7开转变为8.2开的形式,即平时礼仪表现考核占考试总评的80%,期末卷面成绩点2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上课出勤情况、课堂发言及遵守纪律情况、平时待人接物情况(由同学互评得分)、作业情况。这种注重平时表现的考核方式,有利于督促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礼仪修养。
2.情景模拟考核
为了考核学生对某些礼仪规范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情况,可以设置一些场景,让学生角色扮演,教师根据他们的现场实际表现打分。比如考核拜访礼仪、分组模拟,让一人扮演主人,一人扮演客人,对客人礼仪表现的考核环节有拜访前的敲门、入室后的言谈举止和离开时的表现等,每一环节量化打分,并将学生在考核过程的优点与不足做详细记录,事后反馈给学生。
3.现场实训演示考核
针对部分实践性强的内容,可以采取现场实训演示的考核方式。比如何打领带、正确的站姿、坐姿等礼仪知识的考核可以让学生实训演示,教师现场打分,既直观又方便操作,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结语
高职《旅游社交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具有“学少术多”和“知易行难”两个突出的特点,传统的考核方式显然不适合礼仪这门课程,必须调整课程考试内容和题型,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更好地推动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顺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魏晓林.国际交往礼仪课程考试改革实践与思考[J].时代教育,2012(7):156-157.
[2]刘娟.考试改革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J].旅游纵览,2012(75):1-2.
[3]孔元发,陈玉君.考改革课程考试模式推动教学质量建设[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56-60.
[4]钱伟.高职院校《旅游社交礼仪》课程考核改革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18-19.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2014jyxm523);安徽省教育厅省级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3zy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