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语环境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浙留学生汉语习得研究:以义乌为例
2018-09-10王甜甜
王甜甜
摘 要:针对国外“汉语热”的兴起以及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留学现状,很多专家学者都开始关注目的语环境下汉语学习者汉语习得方面的研究。文章主要介绍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现状,探讨了语言环境对留学生语言习得能力的影响,分析了目的语环境下留学生汉语习得情况,并提出了提高目的语环境下汉语习得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目的语环境;一带一路;留学生;汉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2-0001-03
Abstract: With the growing of Chinese language craze and the numbers of overseas Chinese learners to China, many experts and researchers begin to focus on the study of Chinese language acquisi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learners in 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 The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language situation of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language environment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ability and explores the ways to how to improve the ability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Chinese language acquisition situation in 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
Keywords: target language environment; the Belt and Roa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hinese language acquisition
隨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习汉语的热潮持续升温。沿线64个国家中有将近36个国家的高校开设了中文专业或中文系,其余部分国家虽然未有高校开设中文专业或中文系,但也开设了汉语课程或者设立了汉语学习中心。其中俄罗斯有300多所高校开设了中文系或中文专业,并在2018年3月宣布将汉语纳入高考。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汉语爱好者选择到中国来留学。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研发的“一带一路”省市参与度指数测评显示,浙江的参与度位列全国第四位。2017年约有34550名留学生来浙留学,比上年增长13.5%。义乌位于浙江省中部,是一座以商贸、流通为城市经济主业的城市,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常驻外商达1.3万。这些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及“义新欧”班列的开通,越来越多的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来这座城市求学。
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现状
语言是传承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是国家的主要战略性资源。按照“一带一路”目前的规划路线,其沿线国家达到64个(不含中国)。据初步统计,这64个国家所使用的国语及官方语言共78种,除去同一种语言作为多个国家官方语言的情况外,实际使用56种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涉及汉藏、印欧、乌拉尔、阿尔泰、闪一含、高加索及达络毗荼等主要语系。另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使用的各种民族语言多达2400余种。以菲律宾为例,除了国语和官方语言外,至少还有100多种民族语言。再如尼泊尔,从人口到国土资源来看是一个小国,但语言种类都有118种之多。
目前在义乌留学的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虽未能涵盖所有64个国家,但也超过半数之多,而人数更是占了在义总留学生人数的70%左右,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背景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来到义乌这个国际化氛围浓厚的城市里,并不感到孤单和陌生,他们或有家人在这里做生意,或有朋友在这里学习生活,他们所住的房子周围同样也住着很多来自相同或不同国家的外国人,他们偶尔聚在一起交流。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留学生应该如何避免母语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充分利用目的语环境,发挥目的语环境对语言习得的积极作用,有效地提高汉语习得能力呢?
二、语言环境对汉语习得能力的影响
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经过研究后证实,语言环境对二语学习者的习得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几乎所有关于语言习得机制的理论也提到了语言环境对语言习得的影响。行为主义刺激反应理论(stimulus-Response Theory)强调外部环境决定语言习得顺序。虽然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内在天赋论(Mentalism Innate Theory)极大贬低了语言环境的主要作用,但该理论也没有否定语言环境的作用。海姆斯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概念指出语言的习得来源于社会交往。20世纪80,90年代兴起的社会文化视角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强调必须十分重视使用语言的环境。
国内学者对语言环境的分类意见也比较一致,分为课堂语言环境和自然语言环境。自然语言环境即社会语言环境,而课堂语言环境则主要指课堂语言教学环境。在课堂语言教学环境中,学生可以接收到教师按照预先制定好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内容,这些语言输入都是有系统、有条理的,然而这种正式的课堂语言环境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缺乏自然的语言交流,难以让学生培养自然的语言交际能力。而自然语言环境与课堂环境相对。在自然语言环境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交际场合的不同场景的语言形式,这些语言形式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无序性,不同的学习者对其理解也可能趋向不同。根据对零起点、初级、中级、高级四个不同级别的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在目的语环境的时间越长,语言使用的流利程度和逻辑性明显越高。
三、目的语环境下汉语习得情况分析
刘 指出,目的语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称为第二语言。第二语言习得分目的语环境习得和非目的语环境习得。目的语环境是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所置身的语言环境。
(一)目的语环境分析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深入,来我国求学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越来越多。本文以在义乌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为例,这些学生在义乌学习和生活,不仅能接收课堂上的汉语知识学习,也能在课外置身于目的语环境中。在义乌的这些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跟中国学生一样,每年上学时间分为两个学期,有寒暑假,周一到周五上课,但他们基本以语言学习为主,且都在校外住宿。这些学生在课堂语言教学环境中结束学习后,快速地融入到自然语言环境中。因此对于这些在这两种语言环境中快速切换的学生,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应更加努力地探索有利于他们快速融入于自然语言环境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技巧,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使他们在每次课堂语言教学结束后能够有所收获,活学活用。
(二)目的语环境下汉语习得存在的问题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是他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他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收到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并且他自己又能专注于对此语言意义或信息的理解,才会产生习得。目前这些来义乌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对目的语环境的利用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第一,课堂语言环境利用有待加强。在义乌求学的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具有不同的语言、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来求学前的身份也不一样,有刚高中或者大学毕业的学生,也有工作多年的不同行业人员,还有全职家庭主妇等,成分复杂,前来求学的目的也不一样,因此学习目标也不同。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考虑到学校本身的师资力量、课程安排以及学生的不同层次语言需求,在学生分班的时候会将不同国家、不同学历、不同身份背景的学生安排到一个班共同学习,这样的安排相比将单一国籍、单一身份、同一背景的学生安排在同一班级,需要对外汉语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授课材料,组织课堂,而学生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达到课堂效果优化的结果。
第二,自然语言环境方面。在目的语环境中学习语言,除了课堂语言环境外,课外的社会大环境也都是目的语环境。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社会大环境来努力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在义乌的这些沿线国家的留学生,都是实行校外住宿,所以相比于校内住宿的学生,他們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融入社会语言环境中。然而,由于各种客观因素,他们对于自然语言环境的利用还有待继续加强。
客观方面,中国幅员辽阔,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众多。目前我国语言学界对汉语方言的划分一直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不同的方言区,人们的方言意识也有一定的差别。汉语各地方言还可以分为许多次方言,次方言下又可以再细分。此外,除了语言差异,中国各地域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所以由于中国社会环境中的丰富的语言资源和文化内涵,留学生在中国文化和语言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可能会对其汉语习得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也会让学生觉得中国人不愿与其沟通交往,从而造成心理障碍。
主观方面,首先,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对汉语的理解也不同,而且在实际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与课堂语言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别,因此,由于留学生个人的心理状态不同以及对课外习得必要性认识的不同等因素,他们会因为自身汉语水平较低,所掌握的汉语词汇量较少,而所接触的语料又超出本身的认知水平,同时又对目的语国国情不了解,所以缺乏自信心,怕沟通时犯错,从而缺乏交际的动力。其次,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由于母国和目的语国家风俗文化的不同,学生会产生心理不适感,学生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也会对在目的语环境汉语习得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提高在目的语环境下汉语习得能力的因素
义乌,一个充满机遇的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学习环境。语言教学家史登认为,学习者可以在目的语国家享有更多的环境支持,他们可以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渠道从周围的环境中习得第二语言。因此,目的语环境在留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身处目的语环境,并不意味着目的语环境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优势条件就能自然激活,需要学习者自己主动地、有意识地去利用,这样才能取得显著的进步,而这也是在母语环境学习第二语言所不能达到的。
(一)以留学生为中心,引导留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以学生为中心这一观点的提出大约有约40年的历史。然而在中国的教育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已延续千年。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是在如今的国际化教育中,对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目的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却显得尤为重要。对外汉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做到以留学生为中心,了解这些留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背景、学习动机等,从而在这种多语言多文化的背景下,选择适合这些留学生的教材。必要情况下,对外汉语教师也可根据日常授课经验,自行编写更加贴近留学生实际生活背景的教材,让他们认可自己所学的内容而对汉语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和迫切的学习需求。同时在日常的授课中也要了解这些留学生对汉语习得进程的了解,从而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以免留学生因为不同的学习目的或者对汉语习得过程的期待与实际的汉语习得难度和进度不同而产生畏难心理。对外汉语教师应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和进度,培养留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让他们能够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引导留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汉语习得积极性
目的语环境在二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内外诸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输入和输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课堂语言环境有别于自然语言环境,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输入教学。在义乌的这些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由于实行校外住宿,所以他们对于自然语言环境中的交际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在我们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应考虑他们的实际语言需求,积极营造真实自然的目的语环境,让他们在得到语言输入机会的同时,也增加语言输出的机会,从而在情境教学中更加容易理解所学的内容并在实际生活中熟练运用。
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尽量使用接近于真实环境的语言材料、图片以及道具等,并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去,以饱满的热情引导留学生去理解真实语境中交际任务。在使用语言材料的时候,应选用略高于留学生现有语言水平的材料,即克拉申所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中提到的“i+1”,i代表现有的语言水平,i+1代表略高于现有语言水平的输入。对外汉语教师重复留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范围,使留学生的语言输入不断增多。如此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获得高于自身水平的输入,并对这些材料加以反复练习,从而转化为有效语言输出。
(三)建立课堂语言教学与自然语言习得相结合模式
目的语环境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汉语习得的特色就是在真实的和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习得。课堂语言环境中的习得与自然语言环境中的习得两者密不可分,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会根据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将其进行分班,所以同一个班级的留学生学习要求基本一致,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多,范围广,对外汉语教师在实际的授课中还是需要对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在自然语言环境中汉语习得的特点进行了解,根据需求进行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将留学生的自然语言环境纳入对外汉语教学必须考虑的因素中來,实现课堂语言教学与自然语言环境相结合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同时,教师也应了解这些留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语言需求,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从不同方面对接留学生的自然语言需求。而留学生校外住宿也为留学生提供了绝佳的语言交际和训练的条件。他们在自然语言环境下对课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消化和反思,并将所得的结论和问题带到下一次的课堂中与教师和其他留学生进行分享和探讨,从而使课堂语言教学与自然语言习得起到相互促进和补充的作用。因此无论是在课堂语言环境中还是自然语言环境中,留学生都应该抓住机会,使汉语习得达到最大化程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目的语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师应结合课堂内外的语言环境,设计不同的由留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使留学生将课堂内外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使其对汉语更加感兴趣,主动采取对其自身切实有效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提高汉语习得能力。在未来的研究中,将考虑扩大测试留学生的范围,以便更好地研究语言环境对语言习得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及提高语言习得能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吕必松.对外汉语发展史[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7.
[2]温晓红.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33-343.
[3]仇鑫奕.目的语环境优势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新思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77-86.
[4]刘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5]李洪.论目的语环境下汉语课堂教学中的习得问题[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0.
[6]杨亦鸣,赵晓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1-5.
[7]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201-208.
[8]马燕坤.美国在华汉语强化项目中的目的语环境利用[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
[9]彭 .目的语环境下短期汉语项目的分析与思考——借鉴国外目的语环境下短期英语及西班牙语项目[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5.
[10]杨黎.目的语环境中美国留学生汉语感谢言语行为的习得[J].世界汉语教学,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