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西走廊绿洲灌区冬小麦氮磷配施试验

2018-09-10张旭临车宗贤杨君林冯守疆赵欣楠王婷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冬小麦

张旭临 车宗贤 杨君林 冯守疆 赵欣楠 王婷

摘要:在河西绿洲灌区,研究了不同氮磷肥配比处理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等及产量构成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施用量对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单位面积穗数无显著影响,对粒重大小有显著影响。在河西绿洲灌区,研究了不同氮磷肥配比处理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等及产量构成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施用量对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单位面积穗数无显著影响,对粒重大小有显著影响。以施磷(P2O5)225 kg/hm2、施氮(N)300 kg/hm2风干千粒重最高,产量也最高,达8 506.48 kg/hm2,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风干千粒重最高,产量也最高,达8 506.48 kg/hm2,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冬小麦;氮磷配施;绿洲灌区

中图分类号:S512.1;S14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18)12-0062-03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8.12.018

小麦是甘肃省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35万hm2左右,其中冬小麦约75万hm2[1 - 2 ]。河西地区是甘肃春小麦的主产区,播种面积约25万hm2。河西地区曾有过冬小麦大面积栽培历史,后因黄矮病严重危害和育种工作滞后趋于萎缩。

河西绿洲灌溉农业区光热丰富、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荒漠化程度重、水资源日益匮乏,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严重,因此在河西种植冬小麦具有多方面的好处:可以大幅度增加冬麦地表植被覆盖度,防止地表裸露和表土风蚀,减轻沙尘暴,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在水资源紧缺的河西地区秋播冬小麦,可有效利用自然降水,即增加生态用水,又减小来年春季用水压力,达到抗旱节水和缓和季节用水矛盾的目的;冬小麦在低温下生长时间较长,可减缓干旱危害,延长幼穗分化期及灌浆期,同时又比春小麦早熟10~15 d,能躲避7月中下旬左右的高温,避开干热风和吸浆虫的危害,有利于复种和缩短带田作物间的共生期。从产量来讲,河西扩种冬小麦的实践表明,一般可较春小麦增产20%~30%,增产增收效益更大。从品质上讲,一般冬小麦面条和馒头加工品质、口感优于当地春小麦。因此在河西扩种冬小麦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意义。我们在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生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磷肥处理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等及产量构成指标的影响[3 - 5 ],以期为河西地区冬小麦科学施肥提供参考。

1   试验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于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在凉州区黄羊镇甘肃农业大学试验农场进行。该试验区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东端,北纬37° 23′~38° 12′,东经101° 59′~103° 23′,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当地平均海拔为1 776 m,冬夏较长,春秋较短,春季多风少雨,冬季较为寒冷。降水年际变化不大,但季节变化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160 mm左右,主要集中在7、8、9月份。年蒸发量为2 400 mm,干燥度为5.85,年平均气温7.2 ℃,1月份最低气温-27.7 ℃,7月份最高气温34.0 ℃。≥0 ℃的活动积温35 134.4 ℃,≥10 ℃的活动积温2 985.4 ℃,全年无霜期156 d,绝对无霜期118 d,年日照时数2 945 h。年均大风日数12 d,年均沙尘暴日数为9 d,最多年沙尘暴日数为34 d。土壤主要以荒漠灌淤土为主。

1.2   试验材料

指示冬小麦品种为临抗2号。

1.3   试验方法

播种量按900万粒/hm2下种。N、P各设三个水平,即磷(P2O5)105 kg/hm2(P7)、165 kg/hm2(P11)、225 kg/hm2(P15),氮(N)165 kg/hm2(N11)、225 kg/hm2(N15)、300 kg/hm2(N 20),共5个处理组合(表1)。

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22 m2,行长10 m,行宽2 m,行距15 cm。小区走道50 cm。四周设保护行4~5行。播前施P2O5 105 kg/hm2、N 165 kg/hm2作底肥,剩余部分在拔节期追施。全生育期总灌水量5 700 m3/hm2,分别为:越冬水(1 800 m3/hm2)、拔节水(1 650 m3/hm2)、抽穗水(1 200 m3/hm2)、灌浆水(1 050 m3/hm2),定时漫灌。

成熟收获期,各处理每小区选取均匀一致样本20株,风干14 d后进行常规考种,包括株高、穗长、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等,计算单株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并结合实收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性状

从表2可知,株高处理F5最高,为87.12 cm;处理F2最低,为80.65 cm,其余为83.56~85.97 cm。穗长处理F1、处理F2、处理F3最长,均为7.11 cm;处理F5最短,为6.87 cm,处理F4为7.06 cm。经差异显著性分析,不同处理间株高、穗长差异不显著,说明不同处理对冬小麦的株高、穗长等生物学性状没有影响。

2.2   经济性状

从表2可知,小穗数以处理F2最多,为15.97个;处理F4最少,为15.27个,其余为15.47~15.80个。穗粒数以处理F3最多,为23.85粒;处理F1最少,为21.27粒,其余为22.50~23.10粒。单位面积穗数以处理F5最多,为64.67万穗/hm2;处理F1最少,为62.65万穗/hm2,其余为62.81万~64.25万穗/hm2。经差异显著性分析,不同处理间小穗数与穗粒数和单位面积穗数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不同处理对冬小麥的小穗数和穗粒数和单位面积穗数等性状没有影响。

不同处理间烘干千粒重、风干千粒重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取成熟时样本测定籽粒烘干千粒重,处理间变幅为57.47~66.13 g,烘干千粒重处理F2最大,分别较处理处理F3、F5、处理F1、处理F4高3.0%、3.1%、3.4%、15.1%。收获时每小区随机取样测定的风干千粒重,处理间变幅为50.63~57.35 g,从大到小依次为处理F5、处理F4、处理F3、处理F2、处理F1。

2.3   产量

从表2可知,以处理F5的籽粒产量最高,为8 506.48 kg/hm2, 较处理F4、处理F3、处理F2、处理F1分别高6.5%、7.1%、15.0%和20.6%,处理F1的产量最低,仅为7 053.38 kg/hm2。经差异显著性分析,处理F5和处理F1间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F5、处理F4、处理F3、处理F2、处理F1,这与风干千粒重的结果相一致,可见产量和风干千粒重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3   小结

在西北绿洲生态生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等及产量构成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施用量对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单位面积穗数无显著影响,处理间千粒重差异显著,表明肥料施用量对粒重大小有显著影响,粒重最大相差13.3%。以施肥最多的处理施磷(P2O5)225 kg/hm2、施氮(N)300 kg/hm2风干千粒重最高,产量也最高,达8 506.48 kg/hm2,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西北绿洲灌区推荐施肥量为磷(P2O5)225 kg/hm2、氮(N)300 kg/hm2。

参考文獻:

[1] 张喜平,张耀辉,宋建荣,等.  甘谷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氮磷钾施肥模型研究[J] .  甘肃农业科技,2015(2):21-24.

[2] 刘愈之.  小麦品种平凉44号密度与肥效试验[J].  甘肃农业科技,2015(2):9-12.

[3] 上官周平.  氮素营养对旱作小麦光合特性的调控[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7,3(2):9-12.

[4] 李春俭.  土壤与植物营养研究进展[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5] 山   伦,邓西平,苏   佩,等.  挖掘作物抗旱节水潜力[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2(2):66-70.

(本文责编:陈    珩)

猜你喜欢

冬小麦
冬小麦田N2O通量研究
江苏沿海垦区暗管排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模拟
冬小麦的秘密
腐殖酸与化肥配施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冬小麦春季病虫害防治
冬小麦田间生产管理技术与要求
冬小麦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麦高产栽培途径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临夏县冬小麦宽幅精准匀播最佳施肥技术研究
如冬小麦般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