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8-02赵全忠
赵全忠
冬小麦作为常见农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冬小麦栽培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提高冬小麦产量与质量。文中以冬小麦病虫害防治为切入点,探讨提升冬小麦病虫害防治质量的措施。
冬小麦病虫害防治质量直接影响到作物产量与质量,实际中普遍得到种植户的关注。冬小麦种植过程中做好整地、水肥等措施,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1、冬小麦栽培技术
①选地、整地
冬小麦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冬小麦通常不会连作,因此在选地时应该尽量选择近几年未种植的地区,对于土质的选择应该尽可能选择土壤层相对较厚的砂质土壤,从而确保土壤透气性良好,杂草较少、酸碱度合适。土壤在下雨时应确保土壤的排水情况,在干旱时应该确保土壤的渗透性良好。通过整地处理可以将土壤的相关条件進行改善,更加适合冬小麦生长。
在整地过程中,要保证对土壤进行深翻,确保土壤的透气性良好。还应该控制土壤中有害病菌和害虫的数量,从而有效防治病虫害。为确保土壤肥力,需要增加适当的有机肥,确保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对于种子的选择应该确保生长情况与当地的环境相一致。
②冬小麦的种植
对种子进行处理,在正式种植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从而确保种子的发芽率以及植株今后的健康生长。在种植之前再晒两天,通过降低种子内水分的含量,方便快速出芽;对于冬小麦种子的筛选应该选择颗粒饱满的,同时还应该对种子进行分级处理,从而提高产量,选择种子以后,还应该及时进行拌种处理。在拌种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定浓度的甲基托布津进行拌种处理,从而提高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确保冬小麦的产量与质量;选择人工播种或者机械播种的方式,还应该注意的是播种的时间,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充分考虑土壤的温度和湿度,选择播种时间。冬小麦种植密度对于产量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③冬小麦管理
冬小麦管理包括苗期管理、养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其中在苗期管理上,要做好的工作就是引苗出土和补苗工作,从而保证冬小麦的出苗率,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确保冬小麦的产量。并根据现场的出苗情况,从而及时进行补苗工作,确保冬小麦株苗的齐全;对于养分的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在幼苗期以及开花之后对养分的需求量增加,这一过程中需要及时补充磷、钾、钙等养分,在施肥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冬小麦的需求情况及时控制施肥量,从而满足冬小麦的生长情况,还能有效补充水分,确保水分供应。
2、冬小麦病虫害防治优化对策
①改善栽培技术
改善栽培技术重点需要重视对土壤的改良,确保土壤的生产量。对于冬小麦的种植还应该注意倒茬处理,和大豆进行轮换种植,还应该进行深翻,避免降低土壤肥力;还应该重视整地工作,前茬作物作物收获后需要及时整地。在初冬时期,通过深耕,确保土地的熟化情况和储水能力,由于的气候因素,在种植过程中还应该保证土壤中有机肥的含量。
②分阶段进行施肥灌溉
由于冬小麦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有所差异,因此在不同的阶段对冬小麦进行施肥和灌溉时,应该重视对量的控制。通常可以将冬小麦灌溉和施肥工作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苗期,在冬小麦齐苗以后,需要使用一定数量的氮肥,从而促进冬小麦的早发;第二需要在冬小麦的根部及时供应氮元素营养。对于此时氮肥的施加应该重视数量,过多会导致苗折现象,同时还应该施加一定数量的钙肥,从而促进冬小麦苗的生长。
生长在不同阶段的冬小麦,在需水量上也会存在差异,对于降水量相对较大,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排水和灌溉进行控制,水分过多将会导致烂根现象。数量过少将会导致冬小麦的产量下降,因此控制水量也是改善冬小麦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措施。
③冬小麦的病虫害防治
对于常见的冬小麦病虫害防治,优先选择的是冬小麦的品种,其次还应该及时观察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进行种植,从而提升冬小麦的抗病能力。同时还应该定期对冬小麦的病虫害和上年的遗留病害进行排查。对于病虫害的处理通常优秀考虑的是物理和生物防治的方式,对于病虫害相对严重的时期,应该使用一定浓度的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在防治过程中应该控制用量,有效避免对土壤的污染,降低对冬小麦质量的影响。
④提高冬小麦的加工水平
冬小麦的质量和产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冬小麦能否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在对冬小麦进行种植时,还应该重视产业链的建设,通过拓展产品范围,在冬小麦加工方面进行创新,并充分调研市场的需求,加快创新,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对于食品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需要重视无公害处理,切实提升冬小麦种植的综合效益。
综上所述,冬小麦作为一种重要的种植作物,在种植过程中需要重视相关技术的提升,同时还应该结合市场的需求以及新型技术,不断提高冬小麦的种植管理水平,在提升产量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对产业链的建设创新,从而让种植人员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741411甘肃省清水县新城乡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