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殖酸与化肥配施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
2021-08-23胡娜袁天佑闫军营孙笑梅
胡娜 袁天佑 闫军营 孙笑梅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该区域属豫南南阳盆地平原,海拔85~100 m,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水资源丰富,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年均气温15 ℃,年均降水量805.8 mm,日照2116 h,无霜期229 d,日平均气温≥10 ℃的积温为4 440.8~5 296.7 ℃。作物种植模式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供试土壤为黄褐土。试验前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3.21 g/kg,碱解氮含量为72.92 mg/kg,速效磷含量为26.35 mg/kg,速效钾含量为90.26 mg/kg,pH为6.2。
(二)试验设计
试验田设在永久性耕地上,供试冬小麦品种为矮抗58,由河南金蕾种苗有限公司提供。供试肥料品种分别为:氮肥为尿素(含N 46%),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 12%),钾肥为氯化钾(含K2O 60%)。试验中使用的腐殖酸pH为4.74,有机质为80.92%、全氮为0.76%、全磷为0.38%、全钾为0.23%,均由南阳市沃泰肥业有限公司提供。冬小麦于10月15日播种,翌年5月25日收获。试验设6个处理(见表1),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48 m2(6 m×8 m),同时设置保护行和观察道。
(三)试验方法
光合特性参数测定:利用美国产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冬小麦叶片进行测定。在冬小麦孕穗期和扬花期测定冬小麦第1片完全展开叶,在灌浆期测量冬小麦旗叶,测定部位均选择距离叶节1 cm处。光合测定时间一般为晴朗天气9:00—12:00,测定条件采用红蓝光源〔PAR 1000 μmoL/(m2·s)〕
和 CO2注入系统(400 μmol/moL)。
二、结果与分析
由试验可知,各处理冬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冬小麦开花期上升到最高,在成熟期下降到最低,特别是在冬小麦成熟期,其Pn、Gs和Tr下降较为剧烈。冬小麦不同时期的Pn、Gs和Tr高低总体呈现为:开花期>孕穗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
在冬小麦整个生育时期,处理1和处理3冬小麦叶片的Pn、Gs和Tr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且二者Pn、Gs和Tr比较接近,在冬小麦的整个生育期均处于较低水平。冬小麦叶片的Pn、Gs和Tr的大小总体上表现为:处理4高于处理2,处理1最低,其中,以处理5的冬小麦叶片的Pn、Gs和Tr最高。
各处理冬小麦细胞间隙CO2浓度(Ci)呈先缓慢下降后急剧上升的趋势,均在冬小麦开花期下降到最低,在冬小麦成熟期上升到最高,这刚好与冬小麦叶片的Pn、Gs和Ci的变化趋势相反,总体上呈现出处理3>处理1>处理2>处理6>处理4>处理5,处理3和处理1显著高于其他各施肥处理。在冬小麦开花期之后,冬小麥叶片细胞间隙的CO2浓度随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下降而迅速增加,这充分说明此时冬小麦叶片细胞光合活性下降和二氧化碳同化能力减弱限制了冬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的强度,同时也表明了冬小麦开花后其旗叶衰老加剧。在冬小麦开花期之后,处理3和处理1的Ci比其他施肥处理上升较为剧烈,说明二者冬小麦旗叶衰老较为严重,不利于冬小麦后期的光合作用。
三、结论
腐殖酸与化肥配施能够有效改善冬小麦的光合特性,以处理5效果最佳。冬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细胞间隙 CO2浓度(Ci)却与之完全相反。处理5的冬小麦叶片的Pn、Gs和Tr最高,而Ci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