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瓜新品种陇科11号选育报告

2018-09-10张化生苏永全杨永岗李晓芳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12期
关键词:选育新品种西瓜

张化生 苏永全 杨永岗 李晓芳

摘要:陇抗11号是以高代自交系96A08为母本、杂一代96H2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优良花皮大果型西瓜三交种。该品种生长势旺盛,田间高抗西瓜枯萎病,耐旱性强;全生育期98 d,果实发育期34 d,易坐果;果实椭圆形,皮色深绿上覆墨绿色中齿条,果皮硬韧,耐贮运;中心含糖量11.8%~12.3%,中边糖梯度小,瓤色红,瓤质酥,风味口感好,品质优良;平均单瓜重5.2 kg。适宜在西北生态区甘肃省及同类地区春夏季露地种植。

关键词:西瓜;新品种;陇科11号;选育

中图分类号:S6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18)12-0008-03

西瓜[Citrullus lanatus]为葫芦科西瓜属植物,是一种世界性的园艺作物。据联合国FAO统计,西瓜在世界十大果品中仅次于葡萄、柑桔、苹果,位于第4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是西瓜栽培大国,2016年西瓜栽培面积189万hm2,占全球西瓜栽培面积的38.3%,居世界第1。目前,我国已有13个省、区、市将西瓜列为主要农作  物 [1 - 3 ]。

甘肃及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西瓜生产优势区,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少雨,生产的西瓜外形美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口感好、风味佳,深受消费者喜爱[4 - 5 ]。西瓜产业已成为西北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区域优势越来越突出。为了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加快新优品种示范推广步伐,促进甘肃及周边地区西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我们针对甘肃省及周边省区自然生态条件,按照以抗性为主、兼顾品质、产量的总体思路,利用长期积累的种质资源,开展了优质、抗逆、耐贮运的西瓜新品种选育研究。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母本96A08是1988年从美国引进的材料,经多代自交优化选育的自交系,抗西瓜枯萎病,全生育期98 d,果实发育期36 d。植株长势强健,茎叶深绿色被中密度茸毛,叶片裂刻较深,叶缘平展,种子深褐色,布黑色斑点。果实圆球形,单果重5.0 kg,果皮绿色覆15条左右中型墨绿条带,果面光洁美观。果皮硬韧,厚约1.1 cm。瓤色粉紅,中心折光糖含量11.6%,瓤质脆,汁液丰富,品质优。

父本96H25是2005年利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原有自交系95A20和95A28(丰抗八号、金城5号等品种复合杂交后经6 a 8代自交选育)杂交的一代杂交种。全生育期98 d,果实发育期30 d。长势中庸,分枝性强。茎叶浅绿色,茸毛较稀,有明显蜡质,叶片裂刻深,叶缘上卷,种子棕色。果实长椭圆,单果重约6.2 kg。果皮浅绿色覆15条左右深绿宽齿条带,果面光洁。果皮硬韧,瓤色大红,中心折光糖含量12.0%左右。瓤质酥,汁液丰富,品质优,风味佳。

2007年配制组合。2008年对所配组合进行配合力测定,组合PB02(陇科11号)综合性状优良,被确定为中选组合。2009 — 2010年参加品比试验,2011—2012年参加甘肃省西瓜区域试验,2013年参加甘肃省西瓜生产试验。2014年3月,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定名为陇科11号(认定编号:甘认瓜2014001)。

2   产量表现

2.1   配合力测试

2008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西瓜育种试验基点(酒泉金塔)进行配合力测定,陇科11号果形椭圆,花皮,外表美观;易坐果,综合性状优于双亲,植株抗病性、单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超过对照品种西农8号,折合产量75 921.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农8号增产9.6%。生育期较对照品种西农8号晚3 d。

2.2   品比试验

2009 — 2010年在金塔县三合乡(水浇地)和皋兰县九合镇(旱砂田)进行的品比试验中,2 a 4点(次)平均折合产量59 541.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农8号增产9.22%。其中2009年水浇地折合产量75 391.2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农8号增产9.90%;旱砂田折合产量43 689.6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农8号增产12.70%;2010年水浇地折合产量76 057.2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农8号增产5.16%;旱砂田折合产量43 023.6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农8号增产12.20%。

2.3   区域试验

2011 — 2012年在敦煌市、金塔县、宁县、皋兰县、白银市平川区进行的区域试验中,陇抗11号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72 541.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农8号增产6.38%,其中9点(次)表现增产。2011年敦煌点折合产量80 253.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农8号增产6.13%;金塔点折合产量79 352.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农8号增产8.40%;宁县点折合产量75 246.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农8号增产10.78%;皋兰点折合产量46 691.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农8号增产7.49%;白银市平川点折合产量82 202.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农8号减产0.54%。2012年敦煌点折合产量83 708.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农8号增产8.79%;金塔点折合产量80 555.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农8号增产6.99%;宁县点折合产量75 243.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农8号增产7.00%;皋兰点折合产量47 762.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农8号增产8.74%;白银市平川点折合产量74 408.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农8号增产2.50%。表明陇抗11号在不同生态条件和生产环境下的适应性优于对照西农8号。

2.4   生产试验

2013年在敦煌市、金塔县、宁县、皋兰县、白银市平川区进行生产试验,陇抗11號5点(次)平均折合产量70 953.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农8号增产5.22%。其中敦煌点折合产量79 309.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农8号增产4.96%;金塔点折合产量78 168.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农8号增产3.87%;宁县点折合产量74 826.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农8号增产4.69%;皋兰点折合产量     48 978.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农8号增产8.36%;白银市平川点折合产量73 480.5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农8号增产5.45%。

3   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征

陇抗11号为大果型中晚熟西瓜新品种,植株生长势中强稳健,高抗西瓜枯萎病。全生育期为98 d,果实发育期约34 d。植株叶色深绿,茎叶覆中等密度茸毛,节间较短,分枝性强,叶刻掌状、深裂,叶缘平展。易坐果,且果形整齐一致,主蔓第5~7节位左右着生第1朵雌花,以后每3~5节再现1朵雌花。果实椭圆形,果皮浅绿色底覆墨绿色中齿条,皮厚为1.0 cm,皮硬韧耐贮运。瓤色红,肉质酥脆,口感细腻,汁多爽口,风味好,中心含糖量在11.8%~12.3%,中边梯度小,品质好。平均单瓜重5.2 kg左右,果形整齐,外表美观,商品性好。

3.2   抗病性

2013年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结果表明,陇抗11号田间平均枯死株率为3.0%,对照西农8号田间平均枯死株率为9.1%,陇抗11号对西瓜枯萎病表现高抗,抗性显著高于对照。

3.3   品质

2013年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测定,陇抗11号水分含量89.7%、可溶性糖含量109.0 g/kg,粗纤维含量0.58 g/kg,维生素C含量49.4 mg/k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0 g/kg。果实外观、果肉口感上佳,贮运性、商品性等能满足规模化商品生产要求。

4   适宜种植地区

适宜在西北生态区甘肃省及同类地区春夏季露地种植。

5   栽培技术要点

种植时应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砂壤土或壤土为最好。水浇地密度一般为15 000~18 000株/hm2,旱砂地一般为9 000~12 000株/hm2。施足基肥,以优质有机肥为主,配施化肥,忌偏施或过量施用氮肥,适当施用磷肥和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性和果实品质。开花坐果期控制灌水,果实膨大期应保证充足的水分,采收前10 d停止灌水,以保证果实的品质。一般采用双蔓留1瓜的整枝方式,及时选果、疏果,每株留1果。注意对炭疽病、疫霉病、蔓枯病、白粉病进行及早防治,同时注意防除蚜虫,在点状发生时要及时喷药杀灭。

参考文献:

[1] 祁复绒,张学斌,刘   华,等.  甘肃省西甜瓜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  甘肃农业科技,2016(8):67-70.

[2] 张化生,刘东顺,苏永全.  甘肃省西甜瓜品种应用现状及潜力品种推荐[J].  长江蔬菜,2013(21):12-17.

[3] 张化生,杨永岗,苏永全,等.  9个西瓜新品种在兰州的引种试验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2014(4):31-34.

[4] 马忠明,白玉龙,薛   亮,等.  不同覆膜栽培方式对旱地土壤水热效应及西瓜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3):514-522.

[5] 马建祥,张   显,张   勇,等.  西瓜新品种‘农科大13号[J].  园艺学报,2016,43(5):1009-1010.

(本文责编:陈    伟)

猜你喜欢

选育新品种西瓜
看禾选种
大小西瓜
当夏天遇上西瓜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巧切西瓜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
报喜不报忧 西瓜请假
新品种信息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