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

2018-09-10王利霞

高教学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

王利霞

摘 要:课程群建设是一项新的课程开发技术,是专业建设的关键。文章探讨了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特点以及建设的必要,以此提出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原则和途径。

关键词:工程类应用型本科;课程群建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7-0048-03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group is a new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echnology, which is the key to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ndergraduate majors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d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 and approach of undergraduate majors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Keyword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practical teaching

课程群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对教学计划中相互作用、紧密相连、动态互动的有关课程进行重新构建和有机组合的课程集合。课程群建设是近年来高等院校课程建设实践中出现的一项新的课程开发技术,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为适应当代高等教育“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强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在专业课课时大大压缩的前提下,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的建设具有丰富意义。

一、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特点

课程群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几点:1. 首先要认清课程群建设的立足点,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注重培养目标的阐释,根据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将培养目标层层剥离,逐步细化,将课程内容进行分配、整理,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弱化课程的个性化特色,注重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2. 课程群的建设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应时培养人才,因此课程群应该是一个动态系统,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应该着眼于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3.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破除知识点的孤立。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安排课程,将各门课程有机结合,预定真正有价值的教材或者学校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自己编纂教材。

工程类应用型本科的教育内容应该更以服务社会为原则,所以工程类应用型本科的教学以及课程群建设都应该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同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课程群的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为地方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体现一定的地方特色,培养专业性人才,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也具备专业技能知识,既具有理论素养,也具有实践动手能力,而知识的连贯性也应该更强,因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懂的不仅是工程类知识,也应该是多种知识融会贯通。但是现实中很多课程都是孤立存在的,因而,课程群的建设就至关重要了,课程群的建设中可以增加交叉课程的设置,实现知识的连接应用[1]。

二、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目标和意义

(一)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目标

课程群建设需要涉及课程、专业、师资、教学安排、实践环节规划、教学资源利用等许多方面。

1. 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的数量和范围适中

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的设置中应该以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并辅之以通识教育课程,很多工程类课程属于交叉学科,学科涉及的课程很多,所以课程群的数量并不是固定不变,从一至终。涉及范围广泛的课程群囊括很多小课程群,应该保证每个小课程群中囊括3-6门课程。如果课程群囊括的课程太少,则不利于学科的融会贯通。但是如果囊括的课程太多,课程结构过于复杂、庞大而不系统,不利于课程教育工作的进行,同时也不利于课程群的管理。例如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是一个交叉专业,培养目标就是采用一系列建筑设备为建筑营造一个最佳的室内环境,同时对建筑设备的运行调节进行自动控制,节能控制,在其课程群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交叉课程的设置,例如自动控制、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环境学、冷热源工程等课程。课程群可以设置为三个,建筑环境、能源应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这三个课程群根据培养目标设置小课程群。

2. 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重视专业的实践性

工程类专业的实用性较强,主要培养的是工程管理以及工程建设方面的人才,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课程群的建设必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而且必须以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课程群建设的重中之重,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为此,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的课程学期额跨度在2-3个学期。课程如果涉及的学期太少,时间不足,则课程之间的连接将不够紧密,不利于实验等实践教学的进行;如果课程涉及的周期较长,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的连接不够紧密,不利于实践环节的巩固,而且难以及时认识到课程群建设的效果。因而,课程群建设的周期设置应该合理科学,符合教学基本规律。

3. 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重视课程组的构建

课程组指的是课程群的相关课程任课老师相互交流的组织。课题组可以取代原来以院系为单位划分的教师群体,将全院的教师按照自己的专业领域依据课题组的划分原则将教师重新归置,构建课题组。一般一个课题群设置一个课题组,一个课题组中的师资有3-6名。每个课题组可有一名课题组负责人,而这名负责人必须是教学水平较高,对本专业培养目标较熟悉、对课程群的课程有较深理解的教師。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课程组的老师之间更注重交流合作,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可在不同课程的课程设计中采用相同的图纸和工程概况,针对不同课程设置不同的课程设计内容,课程组老师布置任务前也要与其他课程老师进行工作交底,保证图纸和工程概况信息的正确性和适应性。如此一来,在各门课程设计中,学生能考虑到有些设计方式在其他课程上是否可行,会不会对其他设计内容造成影响,使得学生能够总体把握同一工程不同课程设计内容[2]。

4. 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分主次、逐级重点建设

复杂的课程群构建工作,使得课程组人员耗费大量心血,所以对所有课程群都面面俱到,全面展开是不可能的,应有重点的建设,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例如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除了建筑环境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学、冷热源、暖通空调外,还有建筑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热质交换理论与设备、流体输配管网、建筑环境测量、系统自动化、燃气输配、电工学、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施工组织与管理等课程,所以在进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时,为充分调动课程资源,选各学科都能涉及到的课程群进行有重点的发展,然后再进行其他课程群的建设,以此做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循序渐进。

(二)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意义

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和最终环节就是课程群建设,课程群建设也是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课程群建设侧重于课程结构以及课程体系的重组。课程群建设的立足点就是课程的结构性,课程内容融合时,将课程间重复的内容删除,不去强求内容的结构性。工程类专业知识为实践活动服务,在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的同时,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营造实践教学氛围,课程群建设的重要模块就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有技巧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工程类问题

三、推进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的途径

(一)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的障碍

1. 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滞后

科学合理、呈体系的教材是课程群建设的关键。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发展历史较短,因而目前与课程的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教材匮乏,大多数学校所用的教材大都是借用研究型大学或者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教材或者高职学校的相关教材,且偏重于教学研究型的大学本科教材,这些教材与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的需要是不相符合的,与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工程类人才的性质也不相符合。这些教材理论性太强、缺乏相关的实践性知识,知识的体系结构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性,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即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增加了一些实践性知识,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对实践性知识的需要,但是不相符合的教材仍旧满足不了课程发展的需要,这给课程群的建设增加了诸多障碍。

2. 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是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的过程,因此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的建设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然专业课程群的建设也有其规律性的因素,例如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但是专业自身的属性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都是课程群构建的关键性因素,课程群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工作,经济社会的发展会给课程群的建设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3. 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需要得到多部门的支持

课程群的建设既需要校内各部门的支持也需要校外很多部门的支持,课程群建设需要教学计划的制定、培养方案的改革,师资力量的权衡以及教学设置的安排,这需要校内各个部门的共同支持和合作,校外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也需要学校与校外的企事业单位洽谈,仅仅依靠教师的教学远远无法达到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目的,因而课程群建设受多部门的制约,任何一个部门的消极怠工都会使得课程群建设陷入困境。

4. 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实践环节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实践环节至关重要,实践教学不仅包括日常的实践课程的学习,还包括学生的实习阶段。例如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课程群的实践环节除实验外,还包括部分课程相应的实习,包括供热、通风、空调、冷热源、净化、燃气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和管理工作等。另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方式和方法并不同于理论考核。由于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较为单一,目前只是局限于步骤的考核,考核的内容也较为死板,缺乏灵活性。

(二)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特点

1. 课程群的各门课程具有相关性,按照课程相关性原则构建课程群使课程之间的内容联系紧密,知识体系紧凑,从课程知识体系上看,上有承袭关系,横有课程之间的内在关系,但是各门课程之间又自成体系。2. 课程之间的脉络结构一定要清晰合理,课程群中既有主干课程,也有辅助性课程,主干課程主要讲述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辅助性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程类应用型本科的专业素养。主线清晰,将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课程群的建设不只是课程的机械式的结合,这应该是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既体现其结构的静态性,也有其内容的动态化。3. 为实践性教学开辟新道路,工程类应用型本科课程群建设的重点应该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构建,问题解决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发散思维、创新能力这都是工程类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4. 一个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课题组是课题群建设的关键所在,因而,课题群的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课题组的建立。

(三)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的构建

1. 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课程教学大纲修订

建设工程类应用型本科课程群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整合方式。教学内容不能一味的单一、陈旧。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相结合,理论知识的考核应摆脱原有的试卷答题的单一模式,考核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增加口语应答等考核方式,实践环节的考核不应局限于步骤的规范化,还应该考核其对操作原理的考核,考核的更加细致透彻。

2. 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教学内容整合与优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增加趣味性,古板的陈旧式教学方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对原来的课程内容改革和重组,重新梳理,重新设计教学内容。课程的重组是指将课程结构重新梳理,使课程之间的衔接更加合理紧凑,学生在从课程学习过程中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最终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合理实现课程群模块化;在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的过程中,并不拘泥于一门课程的整体性,因此将原有课程的内容以及体系结构进行重组和重构,构建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重视课程之间有关内容逻辑结构,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要促成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取得的完美结合,适时增强软件教学的力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开创精神培养。课题组将原有课程内容进行重构调整,删除了与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建设不相关的交叉重复性知识,弱化了实践性不足、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知识。

3. 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大都是理论性太强而与实际脱轨,但实际的人才培养注重能力与素质的双重培养,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要会应用运用知识,将知识应用于实践。

增加实验教学课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根据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的需求,同时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差异,增加实验课程的课时。实验内容从课内的实践教学向课外的实习延伸,实验性质也由验证性向综合性和探索性转变。基础实验是传统实验教学内容,需要改进的是分组的学生尽量少,争取每个学生都能有足够的机会动手操作。综合实验是一门课程多个知识点或多门课程相关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表现为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学生可以自由分组,各抒己见,合作设计,独立实施,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开辟丰富多样的实践途径。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现场工程师,在专业知识与实践教学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还应当考虑增加多样化的实践环节。举办各类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性竞赛;组织教师带队的工程认知实习,切实参与在建项目,开辟第二课堂;邀请企业专家进学堂等作为实践途径,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力学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

四、结束语

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群的建设并不是课程的简单结合,它是按照专业相关学科、教学内容的主要领域,把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内容联系密切、体系结构合理的一组课程作为一个课程群进行构建。这不仅能使得课程内容得到优化,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培养目标,而且能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能力都很强的课题组。但由于工程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的不断发展,该类专业课程群的构建将是一项长期的教改课题[3]。

参考文献:

[1]黄涛,段 .基于应用型大学工程类专业理论与设计课教学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8(05):32-33.

[2]冷捷,刘文渊,姜毅,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群的整合与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06):34-37.

[3]卜华龙,郑尚志,刘拥,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群建设——以巢湖学院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

13(20):110-112.

[4]谭晶莹,安伟科,周勇.工程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以湖南理工学院机械类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6(19):28-29.

[5]黃丽薇,张立珍,黄卉.应用型本科有效教学实践探索——基于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效教学研究[J].高教学刊,2016(06):230-231.

[6]张磊,王树臣,张建化.应用型本科“控制工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高教学刊,2016(09):127-128.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