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企业人才长效激励机制的构建

2018-09-10王丽峰孙洪陈进美

中国商论 2018年20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双创

王丽峰 孙洪 陈进美

摘 要:为贯彻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深入推进“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切实提高创新的实用性和收益性,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在原有激励手段的基础上,从“长效激励和共享收益”为切入点,主动设计并试点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机制,将科技成果的后期应用和转化作为薪酬激励的重点,通过与企业共享成果收益,激发科技人员不但多创新,更多创有高收益的新技术,“以后端共享、促前端创新”,营造良性的创新氛围,激发持续性创新动力,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以往对科技人才的激励,主要包括项目成果奖励、薪级动态调整、专家人才待遇等机制,这些机制相对常规,且大多针对科技项目的孵化与成形阶段,针对项目后期应用阶段的激励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科技工作者“重项目申报、轻成果应用”,同时部分科技项目虽获得奖项但实际应用不足,降低了公司科技项目经費的投入产出效率。

关键词:人才激励 长效机制 双创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7(b)-186-02

1 科技人才长效机制激励机制实施背景

1.1 激发创新活力的需要

通过科技人员创新激励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引导、激励各级单位、部门、团队和员工个人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工作,实现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引领的转变,在公司系统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由内而外提升创新动力,自上而下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公司系统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公司科技进步,为公司业绩水平提升和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1.2 提升队伍素质的需要

依托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丰富培训手段,完善培养机制,实现人才的项目化培养和锻炼,并引导和激励员工根据科技创新工作需要定向发展,主动提升自身素质。在此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培养一批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的科技人才,打造一支在重大科技攻关、破解技术难题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为公司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1.3 促进公司发展的需要

通过建立科技创新成果收益与员工个人贡献相挂钩的分配机制,有效推动公司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实现理论研究向经济效益的延伸和转化。同时,通过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发挥其示范和引领作用,引导和激励员工积极转变观念,主动提升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推动公司系统科技创新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公司发展。

2 科技人才长效机制激励机制实践做法

为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江苏电力大胆突破传统以项目奖项等级给予奖励的激励模式,以“长效激励和共享收益”为切入点,将对科技创新人员的激励重点转移至项目成形后的应用上,依据项目收益,按一定比例对项目完成人进行“分红式”奖励,通过与企业共享成果收益,激发科技人员不但多创新,更创造具有高收益价值的新技术。分别设计了直接推广、专利转让、产权共享三种模式下的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合理体现了科技创新人员的工作价值,实现与企业的双赢,如图1所示。

2.1 专业管理工作的流程图

专业管理工作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2.2 推广应用和转化的形式

目前公司明确科技成果可以采用下列三种形式进行推广应用和转化。

(1)直接推广模式。指对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装置直接应用、推广应用、生产销售等。(2)专利转让模式。指在开展专利价值评估的基础上,利用国家、地方政府设立的专利运营平台,对有较高价值的专利直接进行市场化竞价转让。(3)产权共享分成模式。指以知识产权有偿许可的形式,参与第三方的市场化运营和买卖,按约定的比例对利润进行分成。

上述三种推广应用和转化的具体形式由项目需求单位、产权所属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和成果完成人共同商定。

2.3 收益处置及分配

科技成果在推广应用和转化中产生的收益,包括转让费、许可费、以及其他与该成果相关的各项收入,均纳入成果所在单位账户进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主要用于成果转化相关直接支出以及成果的后续开发完善,并规定按以下规则对成果完成人进行收益奖励。

(1)直接推广模式。在实施转化成功投产后连续3~5年内,每年从实施该项科技成果的净利润中提取5%用于奖励。(2)转让专利模式。从科技成果转让净收入中提取20%用于奖励,其中转让净收入指企业取得的科技成果转让收入扣除相关税费和企业为该项科技成果投入的研发费用及维护、维权费用后的金额。(3)产权共享分成模式。在实施转化成功投产后连续3~5年内,每年从实施该项科技成果的净利润中提取5%用于奖励。

2.4 合同管理及权益归属

公司规定科技成果在推广应用和转化过程中涉及的转让协议、合作协议、技术服务合同和技术咨询合同等,其订立须经过成果主要完成人提报需求、所在单位科技管理部门审核、单位科技分管领导批准等环节,并按照公司合同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与公司系统内单位、或其他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转化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有关规定,在合同中约定该科技成果的相关权益归属。

与其他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转化的,合作方应当就保守技术秘密签订协议。当事人不得违反协议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技术秘密的要求擅自披露、允许他人使用该技术成果。技术交易管理机构或者中介机构在为各单位从事技术代理或者服务中,对知悉的有关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3 科技人才長效机制激励机制实施效果

3.1 创新成果数量

经统计,江苏公司近三年在科技项目申报数量、获奖数量、专利成果数量等方面,均保持了高位提升态势,江苏公司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转化奖励发挥了积极作用。

3.2 科技创新人员满意度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公开座谈等形式,分单位、分层级综合评估、判断科技创新人员的对薪酬分配、绩效考核、职业发展、组织保障的满意度,通过统计数据、职工意见来分析现行科技创新人员激励机制的激励效果及员工认可程度。2017年江苏电力参与科技创新人员在薪酬分配、绩效考核、职业发展、组织保障方面的满意度均达到了95%以上,符合公司预期,激励效果明显,员工认可度较高。

3.3 科技创新成果实用化程度

2017年,江苏公司推广应用和转化的科技创新成果数量占上年度科技创新成果总数的60%以上,且均取得较好收益,超过预期目标,说明公司系统科技创新成果与公司发展需求有着较大的契合度,实用化程度较高,在促进科技进步和公司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4 科技人才长效机制激励机制问题与建议

4.1 存在的问题

4.1.1 项目成果转化收益计算准确性有待提升

公司各项科技成果成形并推广转化后,在项目收益核算的准确性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重点是与项目有关的成本核算,因其与公司各类管理、生产成本统筹使用,很难单独、精确的计算某一项目所使用的成本金额,这给计算项目收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得公司对科技创新人员的成果转化奖励金额可能存在偏差,极端情况下会影响该政策的激励有效性。

4.1.2 激励机制建设的系统性有待加强

目前公司系统针对科技创新人员的激励机制基本覆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但各个领域的具体举措相对孤立,没有形成高效、协同的激励体系,存在重复激励、叠加激励等现象,不仅没有形成堆叠放大效应,还在客观上造成了激励机制的低效运行和资源浪费,激励机制建设的系统性有待提升。

4.1.3 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效果和员工职业发展缺乏有效跟踪

现阶段对科技创新人员在职业发展方面的激励还仅限于将其贡献情况与人人才培养和员工职业发展挂上钩,但对人才培养和员工职业发展的后续情况还缺乏有效跟踪,不能有效评估激励机制对人才培养和员工职业发展的中长期影响,没有形成闭环的评估和改进机制。

4.2 今后的改进方向或对策

4.2.1 建设高效协同的激励体系

联合各级科技创新工作的管理和实施主体,系统梳理科技项目的孵化、培育、和转化各个环节现行的激励机制及具体举措,建立流程化、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的激励体系,提升激励体系的运转效率和激励资源的利用效率,形成科技创新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互为支撑、互相促进的友好互动格局。

4.2.2 丰富科技创新的激励形式

在现有激励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丰富针对科技创新人员的精神激励机制,从精神层面有效挖掘员工参与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同时,全程、动态评估科技创新项目的预期收益和预期贡献,结合科技创新项目的具体特点,实施差异化激励和资源分配,有效提升科技创新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科技创新工作水平的全民提升,实现科技项目的最终收益和贡献最大化。

4.2.3 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员工职业发展的闭环管理机制

动态跟踪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效果和员工职业发展情况,定期评估现行激励机制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性调整、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最大程度地发挥激励机制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员工职业发展方面的作用,为科技创新和公司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张潇婧.我国科技人才激励政策的问题与对策[D].湖北大学, 2012.

[2] 王丽峰,李瑶虹.“二三一五”量化方法提升绩效管理实效[J].中国电力教育,2014(1).

[3] 王丽峰,楼俊尚,丁鼎.基于弹性控制理论的电网企业人工成本分析[J].华东电力,2014(4).

[4] 刘洪银.科技人才激励政策成效评估[J].开放导报,2015(4).

[5] 王丽峰.基于目标任务制的电网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构建[J].中国市场,2016(15).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双创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乐山市五通桥区“双创”五通桥在行动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