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在网络舆论中集体无意识行为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8-09-10朱慧许天依

大东方 2018年3期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

朱慧 许天依

摘 要:高校大学生是社会集体中的特殊集体,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大学生集体无意识行为有了新的内涵和特点。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在网络舆论中的集体无意识行为的形成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大学生;网络

集体无意识行为是人类大脑皮层深处的一种心理行为,受到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积累下的行为模式和习惯的影响。在进行社会活动的时候会受到先天性的心理机制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现代社会生活以及教育的影响。对于集体无意识这种行为模式本文将主要从后天的影响因素为出发点展开论述。

一、大学生在网络舆论中的集体无意识行为的内涵

大学生在网络舆论的集体无意识行为主要是指在进行网络社交等活动时,尤其是在针对一些具有社会争议性的热点事件的时候所表現出从众心理等集体无意识行为。具体表现有:

在微博这样的公共网络社交平台时,迫于舆论的压力,在不加以自己的思考和了解事实真相的前提下就直接选择大多数人的观点方。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屈服集体中大多数人的想法,是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论中经常有的一种行为。或者,会仅仅由于自己的观点和集体中大多数人的不一致而轻易地改变自己的观点。

对于和自己观点不一样的言论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沟通,而是以一种情绪发泄的方式进行攻击和谩骂。在公共发言平台上,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动和与自己一派的观点形成联盟,去攻击排挤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或者迫使他人和自己持有相同的观点。

二、大学生在网络舆论中集体无意识行为的影响

(1)对社会的影响。网络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补充形式对于社会和国家的良性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网络舆论是否理智极大地影响这这个社会的氛围,过去的于欢辱母案以及“罗一笑”事件等,很大原因是由于网络舆论的参与者缺乏理性的思考与讨论而表现为集体无意识的行为。造成了极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并且在事实真相公布的时候伤害了大多数群众的感情。并且存在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员利用这种心理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以及煽风点火,甚至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应该在网络舆论中起到正向的、专业的导向作用。但是大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是很多价值观和人生观尚在形成之中,面对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缺乏相应的辨别能力以及应对能力。这对于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能力、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是十分不利的。

三、大学生网络集体无意识行为形成原因

网络舆论中大学生的集体无意识行为虽然是在自主、开放、多元的网络环境中的非理性的集体性活动,但其发生并不与社会现实脱轨。根据网络环境的匿名性、开放性等属性和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发现网络舆论中大学生集体无意识行为的引发机制包括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从众心理和对认同感的追求奠定了大学生集体无意识行为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网络环境的匿名性引起的责任模糊心理和大学生群体组织中普遍存在的 “感染”现象也促使了大学生集体无意识行为的形成。除此之外,研究对象对于社会压力的认知对从众心理造成集体无意识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根据对已回收的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从众心理和感染是诱发大学生网络舆论中的集体无意识行为的主要因素,对大学生在网络舆论中的集体无意识行为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也应是相关措施的主要侧重点。认同感和责任意识在大学生网络舆论中的集体无意识行为形成过程中影响力低于从众心理和感染。

(1)从众心理。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年群体,其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处在建设期间,理性思维在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仍占下风,自我意志往往不够坚定。因此在当代大学校园中,大学生群体中不乏强烈的从众心理,不仅导致其在现实生活中在观点和行为上与大多数靠拢,还进一步引发网络社会中的集体无意识行为。

(2)认同感。认同从评价对象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大学生处于自我认同感的建设期,易出现自我认同偏差,甚至出现将自我价值完全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因此极易为获得他人认同而出现集体无意识行为。

(3)网络匿名性。网络社会具有开放性、高度自治的特点,网络言论则具有匿名性和高流动性,在网络环境中易产生责任模糊心理。当大学生处于对自己的行为无需付显明的代价的环境时,大学生不经过深刻的理性思考,易形成在网络社会舆论中的集体无意识行为。

(4)感染。身处网络社会的大学生不仅会下意识地模仿网络社会中的个体行为和言语,更会情不自禁地模仿身边与自己交往密切的老师与同学。网络社会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个体在网络生活中的观念易在现实生活中因受到感染而得道强化,最后又发表在网络社会中,形成网络舆论中的集体无意识行为。

(5)社会压力认知。根据调查发现社会压力认知与从众心理两者相关性在0.01水平上显著,个体的社会压力认知对从众心理诱发大学生集体无意识行为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大学生对社会压力的主观认知越强烈,越可能导致在网络舆论中的集体无意识行为。

四、如何摆脱大学生在网络舆论中的集体无意识行为

(1)学校应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家长和社会将学生寄托给学校,那么学校对于学生的成长就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应该开设引导大学生正确参与网络舆论的课程,并纳入学分的考核帮助学生在参与网络社交的时候以更专业、更理智、更成熟的态度发表言论。教授的方式也因该摆脱填鸭式的教学而采用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来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2)媒体应合理地宣传与引导。媒体从业人员应该具备为社会良性发展做贡献的使命感。很多媒体为了“眼球效应”故意选取刺激大众兴奋点的说法,媒体必须认识到这是短视的行为,无益于行业的长足发展。同时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必须承担起监督的责任,让风清气正的媒体行业使我们的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论的时候能更加理智。

(3)大学生自身的约束。大学生必须要认识到在参与网络舆论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有意识的去改变和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契机。

参考文献

[1]边玉芳.教育心理学[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2]桂守才,王道阳,姚本先.大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差异[J].心理科学,2007(04):869-872.

猜你喜欢

网络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